墨水事件让浩楠颜面扫地,浩怡更加嚣张跋扈,说:“浩楠,你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能做什么?你就是白痴,啥都做不成。看看你这个样子,将来有啥出息?真是的!本来挺好的关系,都被你搅黄了。看人家还邀请你来做客吧!气死我了!”
听了这话,浩楠心里不好受,可也没办法,谁让他是浩怡的弟弟呢?谁让他做错事呢?又是谁让他这么笨呢?听到浩怡的带有诅咒的话语,浩楠恨不得大哭一场!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女的面前哭哪像个男子汉?于是他强忍着没哭出声,身子却不听话地抽搐。
更要命的是,他不能反抗,因为他的口才不行,和浩怡比较要差的远,特别是在这种场合,本来还能说几句的,一急,啥都说不出了,只是呆如木鸡瞠目结舌而已。
这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了,别无他法,忍耐就是过去,很多事,很多痛苦的事,就是忍一忍算了,不断退步,退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就是死路一条,可是好死不如赖活,能活着就算成功,比较那些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人,现在活着的就算成功,就算无可复制的存在,存在就是合理,哪怕不会生活,只会生存的也值得肯定。
院子里住的有钱人,就是彭家。
彭家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的,亲戚众多,差不多都是城里人。至于祖上是哪里人,无法考证。汉水两边居住的,大概都是城里人,这里的城里人,就是居住在城里的人,要说有没有户口,值得怀疑,没有户口的城里人也有不少。
汉水两侧有不少棚户区,江边住的人,有的本来就是城里人,不知什么原因,户口被注销,房子也被征用,人员迁移到附近乡村,附近乡村又不怎么待见他们,他们是两边都不欢迎的人。
虽说在乡村有住的地方,地方有不少,有住房,房子年久失修歪歪倒倒,有土地,但在城里住惯了,在乡村种地,还真不是轻松的,一年下来,还是吃不饱,生活困难,于是就有不少人偷偷迁移回去,到城里没有合法身份,户口没了,没有住房,没有职业,只能在江边找地方,搭设棚子或者帐篷,暂时有个栖身的地方,然后再种点菜,给别人做做钟点工,或者拉板车,后来允许做生意,就批发衣服鞋帽袜子慢慢做起来,先批发,再零售,全国各地到处跑,手头上慢慢有了点积蓄。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彭家仅凭工资收入就是当时的千元户,千元户在院子里算是富裕家庭了。因为是双职工家庭,生活不用愁,凭票供应,花钱很少,有票就行,家里人吃的喝的都不错,手头上有了积蓄。的确让人羡慕。因为不用担心天气,也不怕干旱,也不怕水涝,旱涝保收,到了月底就会发工资,工资用不完就积攒下来。
在彭家隔壁,是吴家,吴家是黄陂人。
当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到了这里,能到三线单位的都是优中选优,精挑细选,经得起考验的。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到这个单位工作的。如果能进单位,是十分荣幸的事。等于端上铁饭碗,进入保险箱,不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不必担心代步工具,应该配备的都会配备。
不知道什么原因,吴家住在彭家旁边。
恰恰背靠背,这里的房屋比其他房屋多一点面积,就是多了走廊那几个平方。可能也需要关系才能分得,因为彭家是本地人,媳妇也是,母亲也是,人口多,自然分了两间房,别人都是一间房。
等到情况有所缓和的时候,浩楠的父亲先走一步,先从中间的房屋搬走,平移到靠边的房间,毗邻车间实验室。
这车间不生产零件,只是测试零件的场所,属于公家的地方,紧紧挨着公家的地方,就没有人说闲话,家丑不可外扬,起码自己家发生的事不会被外人马上知道。
有好事的人喜欢打听别人家的事,然后加以传播,速度很快。浩楠的爸爸早就看透这个,就申请平移搬家,虽说还在一幢二层的公寓房子里,但是,远离了人群聚集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些了。
浩楠不得不佩服他父亲的睿智和远见。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有自知之明,就没必要跟那些有钱人为伍,避开是非之地,少惹是非,落个清静自在。
情况缓和,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在职职工,都申请将家属迁移过来,只是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落户口。
世和看看孩子一天天长大,就要分床睡了,一间房显然不够住的,整个大院,也只有三层楼专门为一家一户设计的,那里看起来比较像个家的样子,功能基本都有。
三层红砖楼房,楼层也很单薄,楼上有什么动静,楼下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看来,要等单位分房子,非常困难,基本上没希望,就是双职工,也要排队。这是非常难的,在城里生活,有自己的房子,是莫大的奢望。
双职工都没房子,更不用说单职工了。
于是,世和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向单位写申请书,请求在房子外加盖一间房子,作为厨房。
这个理由站得住脚,既然允许职工带家属,为了让职工给你更好更安心于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就要妥善解决后花园问题,只有把家弄好了才能弄好事业,弄不好事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有贤内助。
要想安抚贤内助的心,首要任务是要有房子,休息好了,工作才能好。
结果加盖厨房的事,就顺利批准。
浩楠不知道为什么不给解决住房问题,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大家都没有房子住,才平衡,人人才心安理得,如果有的人有房子住,且有很大面积的房子,其他的没有房子,或者几代人挤在一间屋里,的确不公平,为了公平起见,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难问题。
说干就干,世和弄来建筑材料,他就地取材。
在浩楠的妈妈筛沙的地方,就有预制板,还有砂石,加上制作楼板的边角废料,一些混凝土,弄来一些木头做成房梁,再买一些石棉瓦,还有油毡,铺在房梁和木片上,再铺上油毡,最后铺上石棉瓦,简易厨房就建好了。
一看,厨房竟然和那一间房差不多大,这样一来,房子问题就解决了。
来做房子的都是工友还有邻居,没有收钱,只管饭,一天时间就做好了,平时积累材料,都是浩楠的爸爸妈妈准备,建筑材料准备齐全了,再请工人,实际上都是熟人,都懂建筑,也都做过类似的活儿,这样做轻车熟路,一天时间绰绰有余,中午管一顿饭,晚上管一顿饭,中午没有酒供应,晚上有酒管够。
有的商品还是要凭票供应购买,有的已经放开了,全是市场价。加上有的人不喝酒,世和需要酒,问了别人,别人也愿意慷慨相赠,世和要给钱,别人说啥都不需要。
因为浩楠一家只有世和吃商品粮,有城镇户口,其余都是农村户口,这就麻烦了,没有口粮供应,也没燃料票,例如煤票,还有肉票、粮票等等,关系到生活民生到,都需要票,没票的,要全款购买,掏高价。
大家都很开心,世和当然也开心,现在总算可以住外面这间房了,在房子上,可以用两根钢管搭设一个床,上了床,没有人干涉,无非要从桌子上爬上爬下的,这不是难题。
小时候,浩楠经常爬树捉金龟子或者天牛等等,这爬高上低的活儿,不在话下。
因为不和浩怡在一个房间,这个对浩楠来说,总算脱离了她的阴影,内心的狂喜,无法言表。
对于浩怡来说,也算好事,可以安静独占正规的房子,写作业,背书,准备什么材料,都很自然,也不受打扰。
只要世和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没有浩楠的爸爸妈妈在家,就是浩怡的天下,她在管理两个弟弟方面,很有一套。
她知道浩楠的弟弟很好管,很听话,浩檀在翅膀硬之前,很会看脸色行事,知道谁在家里地位最重,谁最不能惹,不能挑战,否则会死得很惨。
就这样,浩楠有了自己的房,浩怡也有自己的房,浩檀住在浩楠住的床,浩楠住外面厨房的上铺,下面摆放桌子,还有其他杂物。
这么一所简易的房子,就有了家的感觉,水龙头和厕所都是公共设施,上公厕,用自来水,虽然不方便,可是很有意思。
想要在家开小灶恐怕有点难,因为都要到水龙头处洗菜,谁家吃什么,都一目了然。
这样的大院非常有意思,基本上家家都没隐私,什么事都逃不过包打听的耳目,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记者胜似记者,算是灵通人士。
浩楠居住在这里,逐渐习惯,虽然比不了乡下的广大,因为地处郊区,能看到不少的菜园,也有在菜园里劳作的人,这个让浩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像是又回到了乡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