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店小二”
20世纪世界各国历史变迁给过人类一个重大启示,即野蛮不受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和官僚主义的计划经济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而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能够促成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公益和社会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书桌上正亮着的台灯就是一个绝好例子。我时常阅读小字体书本,过去总是用100瓦的白炽灯,后来改成24瓦的节能灯,最近又换成使用寿命长达10年的9瓦LED灯泡。没有市场的运作,没有政府节能政策的鼓励,这种惊人的快速进步是不可能的。受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是大家现在都能够认同的,并且实实在在保证了过去几十年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在个人道德和做人态度的层面上,十分关键和困难的问题是,我们目前允许竞争和差异的市场经济应该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与社会平等这一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联。譬如,社会对贫富分化无疑应该有一个调整和控制的政策,而在个人层面上,经济、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相互之间应该有一个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态度。
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好这个问题?只要看看当下人与人之间称呼的混乱,我们就可以感觉到我们至今为止并没有处理好该问题。以前人与人之间朴素和平等的“同志”称呼现在不是那么经常用了。对男性,在很多场合可以用“先生”代替,那么女性呢?譬如在餐厅吃饭,对男服务员可以称呼“先生”,对女服务员怎么称呼?叫“小姐”吗?大家一般只好用“服务员”这一称呼。这么称呼礼貌吗?就称呼而言,我听到的最奇葩的故事如下:我有一位朋友,耿直有浩然正气。前些年他被做了富商的老乡邀请到家中做客。他告诉我说,一进了宅院就不知所措,因为见到男女帮工排列整齐迎接,并称其为“老爷”,对其老乡也称“老爷”,对男孩们则称“少爷”。我友大窘,匆匆找借口离去。此种风气,在豪门之内是否已经流行开来?这真是,螺蛳壳里面搞笑地摆起了土豪的盛大场面。
有媒体赞叹说,现在我们也有了英式管家培训学校,为海内外富豪造就高档侍者。不知英式管家盛行之后,侍者对雇主的称呼是否会有改进,是否会由“老爷”和“少爷”进步到“先生”。对帮工,主人也应该以“先生”称呼,而不是视之为仆役,这样的风气才够得上是英式的优雅吧?毕竟在欧美的上流社会,主人对管家、顾客对服务人员一般是彬彬有礼的,多以“先生”等尊称来招呼,而且也不吝啬于给小费。不过我还是不理解媒体对这类高级管家学校完全正面的报道。我们有必要为它们所代表的等级观念和奢华生活方式喝彩叫好吗?
认为市场经济就一定要膜拜金钱和纵容势利眼,是一种很恶劣的错误思维。恩格斯当年十分反感有些人对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进行机械的庸俗解释。他认为思想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意义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我们不仅需要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放在这样一个思想史的语境中去理解,而且也需要结合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来对其进行深入阐释和系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存在,但是社会平等的价值观时刻提醒我们,必须用合适的社会政策和道德教育来调整和缩小贫富差距,让人人平等的觉悟和行为蔚然成风。
旧时代把饭馆侍者称为“跑堂”或者“店小二”。按照现代文明标准,这些都不是礼貌的称呼。现在我们外出就餐时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是日常生活中考验一个人社会主义道德的试金石。我的一位高足曾经说,商家提倡把顾客当作上帝,但是顾客自己可没有任何资格把自己当作上帝哦!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平等,这话可以算是一个精彩深刻的表述。餐饮业的经理和服务人员是劳动者而非下等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在就餐时给他们脸色看,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甚至爆粗口,不懂得有事耐心商量和协调,都不是外出就餐应有的风度和礼数。我们长期以来不给小费或者给得吝啬的习俗,其实也是一种不尊重劳动者的恶俗。
如果你自以为了不得,面对服务员禁不住觉得高人一等,那么你就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你也因此不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