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理性:由诺瓦克到桑德斯

国内经济学界和出版业对哈耶克以及持与之相近观点的学者有广泛关注,对他们的著作有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这个学术走向不难理解。我们过去长期是一个计划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后对反计划经济的思想有重新了解审视的需要。但是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教条主义是无知使然还是利益集团有意为之,健康的社会发展一定不能是教条主义的,要避免简单地抛弃传统,不能简单地去接受新的外来思想,尤其是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社会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具体的政策以及行为不得不考虑复杂的现实和多方面的利益。一个良好的政策还必须照顾整个社会和所有人的基本福利。

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沉痛教训就是,一旦我们思想和实践中有教条主义的倾向,事情往往就做不好。在研究和借鉴外国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发展经验的过程中,简单化的、教条主义的思维总是不利甚至危险的。所以经济学家需要更多关心世界史、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更多关注深度的国情和民情研究。在这方面,美国当代史提供了一些教训和经验。在里根以及之后其他共和党总统在任时期,有所谓新保守主义抬头的现象,在外交上主张强硬和推广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全盘否认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贡献。当时主流的经济政策是纠正国家福利和调控管制的弊端,吸收并发展哈耶克的观点,在适度保留国家经济调控的前提下,对自由市场经济,尤其是对跨国公司和华尔街金融资本,给予大力度的支持。由最近美国总统选举折射出的民意来看,这一套严重忽视民生和社会公平的做法并没有成功:贫富分化达到惊人程度,中产阶级收入长期停滞和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好转的经济并没有带给民众实惠。社会矛盾加剧,按人口平均来算,美国已然成为监狱人口最多的国家。

迈克尔·诺瓦克代表着一些传统上忠实于民主党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们同样高度认同新保守主义的观点,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秉持鄙视和批评的态度。这一立场突出展现在诺瓦克1986年批评拉美解放神学家的著作里。解放神学家在研究拉美社会状况时采纳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同情计划经济,惹翻了诺瓦克和美国保守的学者和政治家。拉美许多国家有数量巨大的底层民众,他们长期遭受极端贫困的磨难,许多地区连基本的饮水和交通条件都没有。诺瓦克承认这一现实,但是认为拉美各国的统治阶级恰恰是利用超经济的国家力量禁锢市场活力,掌控财富、权力和文化教育等一切资源的大地主和上层精英缺乏对个人创新和创业的兴趣,私人的工商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所以贫困的原因恰恰是市场发展不足。限制私人资本只会恶化经济,加剧民众的贫困。很明显,这一看法是将哈耶克等人崇拜市场的观点应用于拉美社会的分析,并且忽略了问题的政治层面。

作为一个严肃和富有观察力的学者,诺瓦克承认要尊重事实和实效,因而全盘的计划经济和放任的市场经济都不是他愿意支持的。他注意到,政府调控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分寸的把握还是要凭借谨慎的实验和实践,需要考量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语境。因此他对哈耶克等人的理论并没有用偶像崇拜的态度来对待,他甚至会认同此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桑德斯所提出一系列诉求背后的原则:教育、医疗、充分就业和基础设施等民生和发展问题,并非私有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愿意和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只有良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一个社会方能营造健康的经济社会环境,保证个人创新和创业积极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为此,政府的有力介入和调控就成为必要和正面意义显著的举措。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都曾经面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并且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比较开放的态度。战争的爆发缓解了就业和其他经济矛盾,化解了危机,让美国忽视了市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没有接受西欧更多强调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式。哈耶克偶像崇拜自由市场的立场,目前正受到桑德斯所代表的许多美国人的质疑,理性的改革思路逐渐占据上风。美国发展模式更加西欧化,必将是未来再难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