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启程吧,朝鲜!
- 袁世凯的民国风云二十一年
- 明月谈历史
- 2775字
- 2019-10-30 20:11:39
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是不平静的年岁,东北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统治华夏大地200余年的满清王朝进入了步履蹒跚、化朽为土的节奏了。
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有满清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内有太平军、捻军频繁不断的起事,北方沙俄趁着清王朝陷入自顾不暇的困境不断袭扰鲸吞北部疆界,及至1868年,大清王朝北部边疆丧失大片河山,左宗棠不得不抬棺西征收复伊犁,为求生存的乌苏里江人民不得不铤而走险爆发了大规模的抗俄起义。
清王朝陷入了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窘境。
而此时一衣带水的日本在经历“黑船事件”和目睹满清王朝鸦片战争惨遭蹂躏的惨剧后,以倒幕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等维新志士为首的地方倒幕力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彻底推翻了闭关锁国的德川幕府统治,开启了气势如虹的明治维新时代。
那朝鲜此时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呢?朝鲜半岛此时的国王叫李熙,是一名年仅12岁的娃娃,因为年龄太小由生父大院君李昰应摄政。
但作为公公的大院君却有一位极富野心的闵氏儿媳,这位儿媳在丈夫李熙22岁那年打着“国王亲政”的理由将保守派的公公大院君李昰应赶下了台。
不久后,沉醉于无限权力欲望中的闵妃在日本军事恫吓的手段下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江华条约》,日本逐渐开启了对朝的全面渗透,并在朝鲜设立了驻朝领事和领事馆。
随着闵氏专权弄政、祸乱朝纲,日本渗透势力也趁火打劫朝鲜经济,朝廷连续拖欠军队13个月的军饷,百姓更是饿殍遍野。
不甘失败的大院君李昰应趁机煽风点火,很快一场上至军队哗变,下到底层民众纷纷参与的动乱如火药桶般爆炸了开来,日本领事馆被起义的军士和民众竞相捣毁,13名日本官员身首异处,残余日本领事官员仓皇逃离朝鲜。
历史上称此次暴乱为“壬午军乱”,本来这次动乱是朝鲜内部事务,但由于日本领事馆及部分高官被杀,彻底改变了此次军乱的性质。
而此时的满清王朝虽然已经腐朽不堪,但统治阶级内部爱国开明官僚不愿放弃满清这只垂死挣扎的“骆驼”,编练新军、改革洋务成为这段时间的主流趋势。23岁的袁世凯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政治形势下即将成为历史上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此之前,袁世凯历经数次科举考试,但每次都名落孙山,即便是发出了“不博秀才,死不瞑目”的毒誓,袁世凯依旧被科举所淘汰。
心灰意冷的袁世凯索性打消了科举取士的念头,并投靠到淮军将领吴长庆的帐下开始了军旅生涯。
1882年,朝鲜“壬午军乱”爆发,清政府接到朝鲜国王李熙的求援信后派出了军队前往朝鲜平乱。袁世凯自然跟随着吴长庆东渡入朝。
袁世凯入朝后,带领着一支部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这一切被吴长庆看在眼里,暴乱平息后,吴长庆上书朝廷给袁世凯记头功。
吴长庆给袁世凯记头功,并非是完全出于小袁同志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先进革命事迹,而是因为小袁的领导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二人是歃血为盟的异姓兄弟。
兄弟的儿子就是我的干儿子,这头功不给他给谁?
自然,在上司鼎立推荐下,清廷将这位年仅23岁的小袁同志委任为朝鲜军务帮办,说通俗点就是朝鲜总督!
在朝鲜总督这个位子上,袁世凯没有闲着,而是忙着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并将大院君李昰应披枷带锁押解回京,同时附庸风雅结交名士,稳定朝鲜经济。
通过袁世凯一系列的灵活铁腕政策,朝鲜政局和经济有了根本起色,袁世凯成为朝鲜炽手可热的人物。
朝鲜国王李熙自然不会忘记向他们的主子清廷对袁世凯来一番歌功颂德。
正当朝鲜政局趋于平静,袁世凯准备打道回府时,朝鲜人再次发挥了“窝里斗”的特长,一撮自诩为“开化党”的朝鲜人打着“亲日反中”的旗号又开始搞事了。
在这些“开化党”人看来,朝鲜的落后和动荡归根结底是因为深受中国五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涂毒,于是这撮人开始勾结日本人开启了向昔日宗主国作死的搞事节奏。
袁世凯是什么人?他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看到“开化党”这撮搞事的人和不安分的罗圈腿人,袁大人没有跟他们布施仁义、宣讲孔孟之道,而是扬鞭策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了“精日”的“开化党”人和蠢蠢欲动的日本人,结果“开化党”人和日本人被杀的人仰马翻,反对派被肃清殆尽,朝鲜政局再次稳定了下来。
袁世凯通过在朝鲜半岛狂风暴雨般的一系列“组合拳”,打的“精日”的朝鲜人和狼子野心的日本人满地找牙后,袁大人的功绩在满朝昏聩清廷中震耳发聩,但同时也引起了同僚吴兆有等人的恶意攻击和死敌日本人的百般离间。
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袁世凯,索性辞掉官职闲赋在家。
俗话说,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个人奋斗、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否则难以成事。
四者当中,我们的袁世凯同学已经具备了三点,而贵人相助似乎与他无缘。
但这一切在一个人的出现后彻底终结了,这个人将伴随着袁世凯走完朝鲜的征途,也将他的事业推入了顶峰,成为定格一生事业基调的命中贵人。
这个人便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由于小袁在朝鲜的出色表现,特别是对平定“开化党”人的暴乱方面的过人表现。很快引起了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关注。
政治就是一座大染坊,它能把你染的五连六色,也能抹黑的你一无是处,即便你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要想从这座充满迷幻色彩的五彩斑斓的大染坊中脱颖而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要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让他注意到你的努力,向他精彩展示你所取得非同凡响的成绩,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否则,你就算是一块熠熠生辉的华玉也会被湮没于无尽的黑洞中。
小袁会打仗,这是有目共睹的。
从平定“壬午军乱”到翦灭“开化党”人,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仅凭这点,是难以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毕竟有能力的人多着呢,也不差你一个。
他在朝鲜淋漓尽致展现本领的同时,注重发展统一战线,搞好统战工作,让朝鲜上下都对其交口称赞,不能不说这种善于借势宣传制造良好舆论口碑的功夫,的确不像是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小伙子所能具备的。
在成功博取高层领导李鸿章的眼球后,闲赋在家的袁世凯很快又东山再起,不过这次袁世凯再也不是先前的那个“驻朝帮办”那么简单了。
李鸿章授予了他“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的职务,位同三平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但朝鲜此时的局面仍旧不乐观,外有强敌日俄的虎伺环绕,内有亲日敌对势力的蠢蠢欲动,袁世凯同志愣是凭借着多年老道的政治铁腕强化宗藩关系,并不断将日俄外部势力排挤出朝鲜宫廷核心的决策圈。
由于过于强硬的手段无形当中干涉了朝鲜内政,朝鲜当局内部多次向清廷打小报告控诉袁世凯的恶行,清廷内部同僚的恶意攻讦,导致袁世凯在朝鲜的地位风雨飘摇,幸亏贵人李鸿章力排众议顶住压力,才得以使袁世凯主政朝鲜12年。
在12年任期内,日本人视袁世凯如心腹大患,曾多次派遣刺客暗杀袁世凯但终未成功。
也正是因为袁世凯这根“定海神针”牢牢地掌控着朝鲜政局,妄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的日本军国主义始终没能踏入中国半步。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中,朝鲜最终沦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清日甲午战争让五千年文明的中国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