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一 出生率的下降是造成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有不少日本女性在为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而纠结。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忧心忡忡,出台了多项措施来促进生育。结婚、生子这些本来属于私生活领域的事情,成为日本社会的重大课题。纵观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程和趋势,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这使少年儿童的数量和比重减少,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使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相对增加。日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控制生育的社会性干预活动,而且如今政府还积极地出台了各种生育奖励措施,但出生率的下降趋势仍在持续,目前日本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世界最低水平。

日本人口出生率从1920年前后就开始下降,但在当时其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真正开始加快下降速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人口学的角度而言,评价少子化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总和生育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总和生育率如果低于2.07,就将意味着人口将逐渐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早在1947~1949年的第一次生育高潮之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就趋于下降,这个时期日本的城市化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是一个难以确保稳定居住的时期,大量的人口从农村移居到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难以考虑到多生的问题。因此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日趋明显,但仍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20年的时间里,日本出生率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即维持在较为合适的人口替代水平上。这20年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时期。这种稳定的状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1970年,日本人口老龄化率达到了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97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就下降到1.91,首次低于2;此后一路下滑,1989年下降到1.57,这被称为“1.57危机”。日本政府就此拉开了与少子化作战的帷幕,少子化也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1989年的“1.57危机”震惊了日本政府和国民,“控制少子化进程,促进适龄妇女生育”就成为当时日本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少子化又意味着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带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1992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编写了《国民生活白皮书》,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少子化问题。主要以“少子化的到来:影响和对策”为题,讨论了日本出生率下降的问题。但是,少子化现象在日本仍未得到改善,反而日趋严重。1995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42,创历史新低。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继续下降。2000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47,2005年下降到1.26,出生人口为106万人,这两个数据都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总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日本正式步入了人口减少时代。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虽然回升到1.39,2015年进一步回升到1.46,但与日本维持人口替代水平所需要的2.07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016年,日本婴儿出生数为97.7万人,自1899年实施统计以来首次跌破100万人,总和生育率为1.44(见表1-4)。生育率的降低不仅提高了老龄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而且导致了总人口的减少。

表1-4 日本人口出生数和总和生育率变化

资料来源:‘平成27年(2015)人口動態統計の年間推計’3、4頁、http://www.mhlw.go.jp/toukei/saikin/hw/jinkou/suikei15/、2016年6月7日検索;2015年数据来自‘出生率、2015年は1.46に上昇21年ぶり高水準’“日本経済新聞”2015年5月23日。

出生率的下降日益成为日本的一大社会问题。日本将面临发展动力衰减、劳动力“后继乏人”等问题。与日本人口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并存的是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由低速增长走向萧条,经济发展呈现衰退现象。因此,在社会保障与税制一体化改革方案中,日本将减轻养儿育女负担纳入社保范围。政府把减轻养儿育女负担上升到对国家未来投资的高度,将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

二 晚婚、晚育、未婚化是导致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年轻人婚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后日本传统家庭制度的巨变带来了生育观的变化。生育不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也不再是妻子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的问题上,日本女性有充分的话语权。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实力的增强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日本女性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专业主妇、多生孩子转变为职业女性,出现了少生或不生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女性珍惜工作机会,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愿因过早地结婚、生子而失去工作。特别是女性一旦步入婚姻,就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中,但是日本的工作育儿两立支援制度并不健全,而且绝大多数的父母认为没有义务帮助子女照看小孩,因此,大部分女性生育后不得不辞掉工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为了生存和发展,包括女性在内,日本人普遍追求高学历,晚婚晚育和未婚率进一步上升。参加社会活动的女性的不断增加导致晚婚,晚婚现象又自然导致生育孩子的年龄也被推迟,日本年轻女性对于婚姻、工作、家庭、生育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社会收入差距较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不婚不育”或“婚而不育”,并且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1990年日本女性就业率在总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为37.9%,2000年增加到40.0%,到2014年达到了43.5%,日本女性的就业率逐年增多(见图1-2)。

图1-2 日本女性就业率在总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

资料来源:厚生労働省:“平成26年の働く女性の状況”10頁、http://www.mhlw.go.jp/bunya/koyoukintou/josei-jitsujo/dl/14b.pdf、2016年9月17日検索。

随着女性走向社会的现象的增多,日本的晚婚晚育及未婚率也不断上升。据日本2013年《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统计,日本男性初婚的平均年龄从1980年的27.8岁上升到2013年的30.9岁,同时期日本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龄则从25.2岁上升到29.3岁。女性在晚婚的情况下,还继续推迟生育孩子的年龄。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已达30.4岁,比2000年上升了2.1岁。内閣府:“平成27年版少子化社会対策白書”http://www8.cao.go.jp/shoushi/shoushika/whitepaper/measures/w-2015/27webgaiyoh/indexg.html、2016年5月15日検索。日本年轻人的未婚倾向也在进一步加重。根据统计,日本25~29岁和30~34岁的男性未婚率分别从1980年的55.1%和21.5%,至2015年增加到72.7%和47.1%; 25~29岁和30~34岁的女性未婚率分别从1980年的24.0%和9.1%,至2015年增加到61.3%和34.6%。内閣府:‘少子化対策の現状と課題’、9頁。http://www8.cao.go.jp/shoushi/shoushika/whitepaper/measures/w-2013/25pdfhonpen/pdf/s1-1.pdf、2018年2月3日検索。日本年轻人未婚率的逐渐上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生率的变化,这些未婚年轻人中不少人是无法自立的,他们和父母同居,依靠父母的养老金生活,这些人群在日本被称为“啃老族”。这些人的父母多数已经年长,父母过世后,有些人只能靠父母的存款生存,之后依靠社会福利救济,而这可能会成为日本社会的新危机。这些人工作不稳定就更难以结婚,结果成为导致少子化加剧的一个因素。

日本女性就业率的不断上升,一方面缓解了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晚婚、未婚现象的发生和出生率的下降。但是在日本,优秀女职员的升职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据2012年厚生劳动省“工资结构基本调查”统计,能够晋升科长以上职位的女性比例只有10.6%。因为结婚、生育严重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所以30~34岁女性不结婚的比例不断增多,这一比例从1990年的13.9%,至2010年增加到34.5%。川口大司:‘就業率の上昇の一方で未婚率も急上昇限られる女性の選択肢’“週刊ダイヤモンド”2013年8/10.17、24頁。另外,工作不稳定的非正式员工的结婚意愿更低。随着日本雇佣形式发生变化,非正式员工人数越来越多。非正式员工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解雇,因此很难对自己的婚姻进行规划。因此,政府给年轻人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也是改善日趋严重的少子化现象的重要举措。

少子化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日本一个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即男女地位不平等。尽管日本政府为提高日本女性的地位和完善育儿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 平均寿命的延长是加速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标志

平均寿命的延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优越及医疗生活水平和福利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长寿国,这一方面成为日本的骄傲,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烦恼不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日本老年人的看病、疗养、护理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死亡率不断下降,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并进一步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根据201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日本人平均寿命达到了83.7岁,而女性为86.8岁,男性为80.5岁。‘日本、長寿世界一を維持WHO調べ 平均寿命83.7歳’“日本経済新聞”(Web刊)2016年5月19日、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LASDG19H96_Z10C16A5CR8000、2017年1月9日検索。预计到2060年日本男性平均寿命将增加到84.19岁,女性平均寿命将增加到90.93岁。内閣府:‘高齢化の状況’“平成27年(2015)版高齢社会白書(概要版)”http://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15/html/gaiyou/s1_1.html、2016年10月16日検索。随着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的改善,能活到100岁的人越来越多。日本的老年人不仅平均寿命长,健康寿命也是世界第一。但是,日本人的健康寿命与平均寿命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日本国民“健康寿命”“健康寿命”指的是一个人不需要护理或卧床,在身体和精神上能够自立地健康生活的年限。的统计,截至2013年,日本男性健康寿命为71.19岁,女性为74.21岁。内閣府:‘高齢者の経済状況’‘平成28年版高齢社会白書(全体版)’http://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index-w.html、2016年11月2日検索。日本男性、女性的健康寿命比平均预期寿命要短10年左右,这说明日本老年人需要照顾和护理的平均时间有10多年。由于空巢老年人家庭的增多和女性就业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难以承受老年人的护理之重。

四 日本人口减少与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社会中,三代同堂的家庭比较普遍,每户家庭平均家庭成员数量为5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家庭观念的变化,日本社会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核心家庭成为主流,而且逐渐出现了包括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家庭。家庭规模的缩小必然导致家庭结构的简单化。从历史变动趋势看,日本的家庭结构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日本受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比较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现在一些农村地区,三代同堂的家庭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日本的战后重建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西方文化大量渗入日本,日本人的家庭观念,尤其是城市青年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结构也逐渐由传统的大家庭向现代的小家庭转变。除此之外,生育率下降是家庭趋于小型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1947~1949年),日本出现了第一次生育高峰,加上大批的海外归国人员,使日本面临严重的人口过剩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于1949年和1952年两次修改《优生保护法》,使堕胎合法化,这对日本妇女的生育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加上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晚婚、不育的人逐渐增多,总和生育率也急剧下降。1950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3.65,1970年为2.13,1990年为1.54,2016年为1.44(见表1-4),日本少子化非常严重,家庭规模越来越趋于小型化。随着家庭结构的简单化,日本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比例也逐渐下降。1950年,老少同居的比例为80%,之后一直呈现减少的趋势。1950年日本有45%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家庭人口5人以上的家庭占54%,而到1985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8%,家庭人口5人以上的家庭比例也减少到20%。王桥主编《东亚:人口少子高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第113页。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家庭规模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1980年以后,日本“夫妻与子女”家庭和单身家庭数量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13年1月公布的《日本家庭数未来预测》显示,1980年日本“夫妻与子女”家庭比例达到了42.1%,是当时家庭结构的主流。同年的单身家庭比例仅为19.8%,之后单身家庭比例逐步增加,并在2010年反超“夫妻与子女”家庭。该报告预测,2035年,以往作为日本主流家庭模式的“夫妻与子女”家庭的比例将减至23.3%;单身家庭数比例将增加到37.2%,单身家庭数增加得更为明显(见表1-5)。从男女平均寿命差距来看,单身生活的老年人中2/3是女性。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性别分工意识很强的社会中,只专注于结婚后生儿育女,在照料完父母和配偶之后自己却成了单身生活者。因她们的连续工作年数短,平均收入水平很低,与男性老年人相比,她们的经济实力较弱,很难受到相应的护理。

表1-5 日本家庭户数比例变化(1980~2035年)

资料来源: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将来推計人口·世帯数”http://www.ipss.go.jp/2016年6月17日検索。

从家庭的变化也可以观察到日本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日本家庭在结构、规模、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年人和子女同居的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家庭日益减少,单身老年人家庭和老年夫妇家庭持续增多。2015年,户主在65岁及以上的家庭为1889万户,到2030年将增加到2021万户;2015年,户主在75岁及以上的家庭为882万户,到2035年将增加到1174万户。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日本未来家庭户数推算(2016)”http://www.ipss.go.jp/pp-ajsetai/j/HPRJ2013/gaiyo 20130115.pdf、2016年11月20日検索。2015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独居男性人数达到了189万人,同年龄的独居女性人数达到了412万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9%和21.3%。而到2035年,65岁及以上的独居男性和女性人口将分别达到261万人和501万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分别达到16.3%和23.4%。内閣府:‘高齢者の家族と世帯’“ 高齢化の状況:高齢者の姿と取り巻く環境の現状と動向”http://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15/html/gaiyou/s1_2_1.html、2016年11月25日検索。由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单身生活的老年人家庭数量的增加,对生活感到担忧的老年人数量激增,而这类人群大多数是女性老年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而且机构养老发展的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养老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一般家庭的平均人口数的变化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单身家庭和二人家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传统的“家”观念在战后受到核心家庭观念的严重冲击,长辈的权力被削弱,人们崇尚家庭内部各成员的独立生活,他们对年老的父母不能给予应有的照顾,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出现了瓦解和分化的趋势。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老年人面临着生活不便、照料不足、精神孤独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