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总结研究(基地报告(第4卷))
- 裴长洪等
- 1477字
- 2020-08-29 08:13:34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临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深入认识和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的实施,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主要功能是推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至今已运行了一年多,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监管综合化等各项主要任务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体现了接轨国际规则的功能定位,承担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历史使命。回顾、总结、评估一年多来的运行成效与问题,探索分析上海自贸区相关问题,是放大自贸区示范效应,顺利推进自贸区战略实施的必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跟踪研究围绕自由贸易区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当前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重点剖析了区域贸易协定(TPP、TTIP、TISA等)、BIT等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区域、双边与多边规则(重点是新规则体系),规则变化趋势与影响,区域自由贸易区(FTA)政策安排的超前试验等。由此,借鉴全球主要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提出当前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启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来的运行情况从总体发展、货物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外商投资便利化、金融体制改革现状和贸易与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等层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分析。
本研究开展了6项专题研究,包括: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评估及提升路径。从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内涵和评价标准出发,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标准框架,分析总结主要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便利化促进措施特点,评估上海自贸区实施一周年以来贸易便利化所取得的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贸易便利化措施经验,提出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路径选择。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开投资准入与服务业开放。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入手,探讨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内涵,并分析了有代表性国家的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促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体系,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问题及挑战。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评估及对策分析。回顾总结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以及浦东金融创新的历程,借鉴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及金融离岸中心的发展经验,总结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定位及发展路径。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策略探讨。笔者认为,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应设立和发展中国版离岸业务在岸结算中心(CIBF),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金融改革成果。本部分详细阐述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构想和发展策略。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重点研究了贸易、金融、投资、航运、知识产权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的自贸区法律问题。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模式与政策体系研究。重点论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追踪监管能力建设及自贸区管委会职能界定等问题。并从试验区政府职能转变、试验区配套税收政策体系和建立完善试验区管理规则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