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李正兴
- 2字
- 2020-08-29 08:24:07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其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是第一次正式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点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研究,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往往是寓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研究之中进行的,独立研究相当不足,研究成果也相对薄弱。
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三化”既是有着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三者又具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和意义,不能相互替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早是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使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则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条件相结合,应对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可见,马克思主义“三化”,分别对应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历史任务。三者有着不同的内容、指向和目标定位,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解决“化什么”和“怎样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切实加强对每一个方面的独立研究。就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而言,需要深入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过程和实现路径,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战略任务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独立研究是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独立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体现时代化自身特点的研究范式。以往对时代化的独立研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搬用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之中,把时代化的研究寓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整体研究之中。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我们认为,这些研究范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绝不应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应当遵循体现自身特点的研究范式。
的确,在马克思主义“三化”中,时代化与中国化是联系最为密切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中国实际必定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又必定是围绕中国主题而进行的。时代化与中国化恰好对应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和空间两个不可分割的维度。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是两个内涵和意义不同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两者有着不同的思维前提、目标指向和逻辑进路。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时代化与中国化在研究范式上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更不能互相替代。
第一,两者的思维前提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根据中国实际做出转化,并实现与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结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时代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而不是过时的、封闭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也会与时俱进地发展。两者的思维前提,分别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不同理论特性的理解。
第二,两者的目标指向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对而言更侧重于它的实践指向,即目标指向主要在于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实现中国化,就是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要正确地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实现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侧重于它的理论指向,即目标指向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时代化,就是因为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时代内容和时代特色。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其实都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但相比较而言,两者的侧重点显然有所不同。
第三,两者的逻辑进路不同。从逻辑进路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实践为中心,沿着“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径展开的。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包括前后两个阶段:先是由理论到实践,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改造和发展进程的实际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再是由实践到理论,就是使中国具体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把中国的独创的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是以理论为中心,沿着“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径展开的。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进路包括前后两个阶段:先是由实践到理论,就是因为先有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才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需要,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汲取新的时代精华的可能性;再是由理论到实践,汲取时代精华后的时代化理论成果,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当中,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当然,无论是“理论—实践—理论”,还是“实践—理论—实践”,都只是相对的,因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上述过程是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来看待。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与中国化有重要区别,而且与大众化的区别更为明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和结果。前者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作为客观存在的时代条件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后者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之间相互满足需要的关系,这两种关系在内容与要求上具有根本区别。这一切都决定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只有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研究范式,才能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战略任务,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是一个作为过程的存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历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我们今天面临着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创造出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成果,从而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这一任务的实现也必定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
同时,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理,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由特定的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特定的结构关系,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自然也是作为系统的存在,其本身必然是由特定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的构成要素,研究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规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这一选题,旨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系统过程的内在构成要素,把握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内在机制和发展路径,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服务。
二 研究意义
1.政治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既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的正式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理论自觉。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党中央着眼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性高度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本课题的研究是对上述战略任务的积极回应,是为完成上述政治任务服务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2.理论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实现过程,拟深入研究这一过程的基本要素与主要环节,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路径,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价值指向。这些方面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中关注较少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理论视域,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从而也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理论力度。
3.学科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最为深入,成果也最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虽然在近几年才开始成为理论热点,但发展很快,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最为薄弱的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独立研究的专著几乎没有,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完善。
4.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战略任务,需要从理论上研究“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什么是时代化”和“为什么要时代化”等问题的论述比较多,认识也比较充分;但是对于“怎样实现时代化”的问题,研究得比较少,认识也还有待于提升。而这恰恰是更重要、更亟须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围绕着“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过程提供理论依据。这有助于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