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生态效益博弈理论

资源生态效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其价值基础是低碳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产品基础是生态产品和绿色产品;其产业基础是现代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低碳产业和生态产业;其利益基础是生态民生及其生态价值构成的资源生态效益;其政策导向是绿色产业政策。这些因素之间都会产生利益和矛盾,具体表现为隐性利益和矛盾、显性利益和矛盾。对于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本节运用博弈理论进行分析。

一 资源隐性与显性矛盾的博弈

我国经济总体表现为资源型经济。如果人们不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对大自然进行疯狂掠夺,造成自然资源的高碳利用、危害利用和损害利用,形成自私、贪婪、愚昧及短视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造成资源隐性和显性经济结构的矛盾,带来的博弈结果就将是长期落后的高碳经济结构、长期落后的生产结构,以及长期落后的消费结构,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1.资源的隐性结构矛盾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而言,生态和低碳的成分很低,而高碳的成分很高,也就是危害环境优化和人类健康的高碳成分比重很大,“拼资源、拼消耗”的特征明显。比如,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1.6%,但消耗了全世界21.3%的能源、54%的水泥、45%的钢;2013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5.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2014年4月2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4-04/21/content_1860424.htm,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6月24日。。这种高消耗导致的是高排放、高污染、高环境的损害,形成的是一种隐性结构矛盾,而低碳的新能源比重很低。这种高碳的能源结构又导致煤炭资源被过度开采,煤炭的高比例使用势必造成资源环境隐性破坏、空气质量隐性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隐性损害。这类隐性破坏、危害、损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气被污染、水被污染和人的健康受影响。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资源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转变效应,即高碳资源产生高碳转化效应,低碳资源产生低碳转化效应,高碳资源产业带来高碳经济效益,低碳资源产业带来低碳生态效益。这种高碳资源即使单位产品的劳动占用和资源消耗都降到了最低,但产品发展、产业发展与环境优化的矛盾仍然得不到解决,有时还会很激烈。

2.资源的显性结构矛盾

由资源型经济结构决定的资源型产品结构,也有高碳和低碳之分。高碳的资源构成必然转化为高碳的产品。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就必然产生对空气的碳排放,明显形成燃料结构与产品结构的矛盾。汽油原料比新能源价格低,消费者自然就容易接受,但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程度不会降低,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环境的损害不会降低,对资源优化结构的损害不会降低,对产品质量的损害不会降低。

低碳产品结构强调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意味着产品结构向节约型生态方向转变,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转变,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意味着产品结构的显性矛盾(即产品消耗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矛盾)处于缓和状态。

二 高碳利益与低碳利益的博弈

碳资源首先是一种效率资源,反映的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还是低效利用。在经济学的框架中,自然资源只有与劳动、资本相结合,与一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作用,体现其效益。

1.高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高碳经济是含碳量高的一种经济表现,其特征是资源消耗高、污染大、碳排量高。中国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这是根植在诸如城乡经济、地区经济、三次产业、转型工业、投资和消费内外需求等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基础之上的。对资源的利用则表现为粗放的,往往是一次性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对经济活动中排出的废弃物往往采取“边污染边治理”,或者“末端治理”的方式。高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是一种产品结构,是一种消费行为结构,是一种消费模式结构,是一种耗散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高碳利益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消费基础,共同构成了高碳元素构成的利益链条和价值链条,共同构成了高碳消费群体,共同构成了利益博弈主体和博弈对象。

2.低碳经济的利益内涵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主要表现为减量化,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生产的源头上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低碳的利益表现和利益实现内涵就是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的持久的利用,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优化融合,实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有效结合,实现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强调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低碳利益体现的是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生产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按照生态的需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构成的低碳消费价值观。低碳消费是低碳利益在消费上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发展。低碳利益反映了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程度;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生态经济的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过程。

人类社会当下正处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低碳利益正在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碳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

3.低碳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面临的资源衰竭、能源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必将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世界银行前副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在1986出版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教授,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用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诸多结构指标来评价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即使像美国这种经济发达国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也把经济发展主要用于结构调整,把技术产业的升级锁定在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试图以此来转变美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打造奥巴马总统所说的经济增长的“岩上之屋”。对中国而言,调整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更为紧迫,意义更为重大。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改变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追赶型发展战略,轻工业、第三产业、内外资企业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均衡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卓有成效,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平衡增长,但是以短期增长为目标的冲动依然阻碍着经济结构的根本调整。比如,我国错失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机会,由于依赖外需拉动,以高投资和高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模式,反而得到强化;2002年以来,中国再次显现重型化的增长方式,虽然工业取得了两位数左右的高增长,但是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剧烈上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

为此,党中央对工业乃至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术界的共识。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化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可见,中央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结构调整是促进低碳经济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政策平台之一,下决心利用好这一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的结构调整契机,抓住低碳经济发展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时机。只有走生态文明之路,圆生态强国之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结构失衡所引起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否则即使取得短期的增长,从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三 高碳与低碳利益的产权解释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产权制度是研究资源生态效益的核心,也是研究高碳利益和低碳利益的核心要素。因此,不管是高碳利益的形成,还是低碳利益的形成,都需要产权制度的解释。

1.不同的产权制度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

现代意义的产权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一直仅仅被视为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法律意义上的产权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其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它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国家是产权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产权制度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它的实施制度三个方面组成:正式制度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而非正式制度是这个社会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习俗和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等,实施特征则是指这些制度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运行机制及其实施效果。因此,不同的产权制度决定了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相应的资源生态效益。

2.制定产权规则与实际执行的不一致性

为什么制定产权规则是一回事,这些规则在实际中是否被执行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一是通过变革形成的正式规则必须与潜在的非正式规则是一致的,否则就会形同虚设。联系高碳经济所产生的制度产权,即高碳经济也具有自己的产权制度。从高碳利益的更长时段的角度看,一切高碳规则都是非正式的,正式的高碳规则来源于非正式的高碳规则,如果认为制定出的规则与低碳经济形成的生态观念不一致,这样的低碳规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成本会极其高昂。它还意味着同样的低碳规则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人们对它的理解将会是不一样的。二是低碳经济产权制度的变迁是渐进的、连续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既然人们的低碳经济观念和低碳利益是长期形成的,附着在这个低碳观念之上的各种低碳制度实施一旦形成,短期内就不可能完全变革。因此,这些低碳制度与高碳制度相互牵制、相互支持,是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整体。三是实施低碳经济的产权变革需要历史机遇。低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意味着低碳利益是重要的,不去追溯低碳利益制度的渐进演化过程,我们就无法理解当今的低碳经济制度选择,也就无法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张志华:《诺思产权制度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对中国社会转型阶段产权制度研究的启示》,《制度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