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谋划篇

为什么争取国家战略首选中原经济区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2010年3月开始,一个由56人组成的课题组开始集中研究河南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选项问题。到6月底,课题组完成三个报告,提出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2010年7月2日下午,河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务虚会,听取课题组汇报。课题组主要成员列席会议。在听取省发改委负责人关于三个方案的汇报后,开始讨论,河南省委卢展工书记要求课题组专家先讲。于是,我第一个发了言,其他专家也一一谈了认识。卢展工书记在最后的讲话中肯定和表扬了与会专家:“看来对区域经济的认识,领导不如专家。”这是本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我谈几点认识,供领导参考。

第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当前的国家区域政策和走向。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改区)、设立经济区等措施,推动区域战略国家化,指导地方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设立综改区是为了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国性的体制改革提供经验。综改区也被称为“新特区”。2005年6月,国家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第一个综改区;2006年5月,设立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6月,批准成渝统筹城乡综改区;2007年12月,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改区;2010年4月,批准沈阳新型工业化综改区;山西资源型经济综改区最近可能获批。另外就是设立经济区,探索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用区域经济的理念和办法组织经济活动,实现要素流动通畅,减少商务成本。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据统计,2009年以来,国务院批复的经济区、综改区规划达十多个。我们认为,各地积极参与申报国家级经济区和综改区,反映了区域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区域竞争的新形态,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密切关注。

第二点,河南省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经济从南到北,大体有四条经济带,分别是沿海经济带、沿江(长江)经济带、沿线(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经济带和沿边经济带。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设立,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加上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连成一线,沿海经济布局已基本完成。随着成渝统筹城乡综改区、两湖“两型社会”综改区建立,与浦东新区连成一线,长江流域经济带也基本形成。中原地区位于京广、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主轴的交会区域,也处于沿海经济带沟通西北内陆地区的关键位置。应看到,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已经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而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则沿长江向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区延伸。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段,也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的经济区域,以完善自沿海向西北延伸的经济带,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还要看到,在河南的东、南、西、北省份,都有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战略,唯独河南还在探索中。我们应当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第三点,我认为,在提交今天常委会议研究、供遴选的三个方案中,中原经济区方案是最佳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河南的优势很多,我们课题组研究中提出用五个字表述,就是“大”(体量大)、“粮”(粮食大省)、“中”(中国之中)、“文”(文化资源丰富)、“群”(中原城市群)。同时,河南的问题或“瓶颈”也很多,卢书记提出河南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难,我们在研究中把河南的省情概括为“三低”,就是人均水平低、产业层次低、城镇化水平低。很显然的,无论是“四难”,还是“三低”,都是全局性的问题。我们研究河南的国家战略问题,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就是要通过这个国家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河南的优势,解决河南存在的问题,促进河南更好更快地发展。由于河南的优势很“综合”,问题也很“综合”,所以,我们要搭建一个“综合”的平台来承载。比较这三个方案可知,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示范区方案尽管工作基础最好,被中央高层认可、获批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涉及的区域偏小,河南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另8个城市被排除在外了,而这8个城市,发展水平偏低,“三农”问题更为突出,是河南最需要加强的区域,另外,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这8个城市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大约65%和60%,人大代表也比中原城市群8个市多不少,省里开人代会,人大代表们会怎么评价,能不能通过?恐怕都是必须考虑的。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是个不错的选项,新型城镇化是个比较综合的平台,不少内容可以放进去,但是,新型城镇化毕竟还是“单”了一些,有些东西放进去显得勉强、牵强,譬如,如何发挥河南的区位优势和在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如何发挥河南的粮食优势,放在“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里来表述,感觉不是很顺。还有,河南的文化优势,中原文化的作用也不好充分体现。

比较而言,我认为最佳选项是中原经济区。在2010年7月2日的河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卢展工书记最后发表了题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更好地谋划河南发展》的讲话,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的目的。他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河南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能得到国家的认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这次以务虚会形式研究河南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谋划好河南的发展,谋划好‘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大的发展方向。”“如果简单地为了把我省提出的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那并不难,继续申报中原城市群 ‘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就可以了。”“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建设中原城市群不可能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指导全省的发展思路。”“如果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这个战略现在看来也有些难度。一般认为,城镇化还是住建部门的工作,很容易就城镇化而论城镇化。”“所以,我和多数同志的看法一样,倾向于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个设想方案。”“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难度确实很大。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没有广泛的共识,没有统一的意志,没有上上下下的凝聚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就需要班子内部、广大干部和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不管别人怎么讲、怎么看,内部始终要思想统一、意见一致,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二是为什么要提出中原经济区。他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从重大发展战略层面上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能够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第二,能够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第三,能够在实现国家总体战略上发挥作用;第四,能够促进国家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河南的优势;第六,能够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三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什么好处。他指出,其一有利于以区域经济的理念来审视河南的发展定位;其二有利于提升在全局中的位置、争取国家更大支持;其三有利于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四有利于更好地谋划河南省的发展规划。卢展工显然是成竹在胸。尽管此次常务会议并没有做出正式决定,但共识已经形成。自此,省内外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座谈会、研讨会陆续展开。“7·2”会议在中原经济区的谋划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这几个月的研究,我们感到很有收获,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对独立、特征明显、内在联系紧密、综合承载能力强等特征。特别是它能凝聚起河南一亿民众的意志,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相一致,是一个很大的综合平台。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国务院批准,对这个区域的发展将产生全局性的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个方案得到批准的难度也最大,因为,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要让社会和高层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它涉及的人口多、范围大,在国家已经批复的经济区里没有先例,要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尽管有风险,我们还是很有信心,从专家的角度,我们都力推、力荐这个方案,觉得不干这件事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