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第二讲是关于传统分层理论,那么,听完之后,人们自然会问,传统理论到今天怎么样了?应该承认,今日的各主要流派,仍然是对传统理论的承继。正如第二讲一开始所说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演变为今日的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传统的韦伯分层思想演变为新韦伯主义分层思想,而传统的涂尔干分层思想则演变为新涂尔干主义。本书的第三讲、第四讲和第五讲就分别对这三个新的理论流派进行阐述。当然,除了这三个流派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新的派别,本书第九讲则单辟出来,对这些新流派进行分析。

本讲既然要谈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那么,首先就必须阐述清楚,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的总体格局是稳定的。欧美学术界、思想界在意识形态上,是保守主义思潮占上风。在社会学界甚至社会科学界,帕森斯的功能主义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期间,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处于低潮,仍然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探讨问题的学者为数不多。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潜伏着的社会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开始兴盛;到了60年代中后期,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甚至社会冲突已经形成,诸如美国的民权运动、欧洲的工人运动,以及欧美的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环境运动等等,风起云涌,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学术界、思想界表现出复兴的趋势。不少学者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的理论视角,根据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重新对马克思的理论以及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进行新的阐释。人们将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称作“新马克思主义”。在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对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本讲就对新马克思主义的分层理论作一介绍,并有针对性地剖析该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

在欧美学术界,最早对保守倾向的帕森斯功能主义思想提出质疑的理论家有三位,他们是米尔斯(C. W. Mills)、洛克伍德(David Lockwood)和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他们对帕森斯的批评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帕森斯及其理论如日中天,因此,这几个人颇有反潮流的意味。从理论倾向看,他们都属于冲突派。也就是说,当大家都比较强调社会和谐一面的时候,他们比较强调社会不和谐的一面。到了60~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了矛盾、冲突激化的形势,于是,理论界受到他们思想影响的新马克思主义派别变得流行起来。这时候,涌现了众多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沃勒斯坦(I. Wallerstein)、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赖特(Erik Olin Wright)、奥索斯基(Stanislaw Ossowski)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

本讲着重介绍的人物有五位,即达伦多夫、沃勒斯坦、布雷弗曼、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以及希腊的普兰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