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植物学之王”林奈

植物覆盖着地球陆地表面的绝大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博物学家们搜集到大量的动物、植物和化石标本。1600年,人们知道了约6000种植物,而仅仅过去了100年,植物学家又发现了12000个新物种。到了18世纪,人们对生物物种进行科学分类的愿望变得极为迫切了。这一问题是由后来被称为“植物学之王”的林奈解决的。

卡尔·冯·林奈于1707年出生在瑞典,他的父亲原是一个乡村牧羊人,后来成为当地的乡村牧师。林奈的父亲虽然没能给林奈一个富足的童年,但却使林奈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花木。林奈家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植了许多的植物,这个花园激发了林奈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7岁时,林奈上学了,他的父亲希望他好好学习神学,以继承乡村牧师的职业。然而林奈却无心于此,在中学的毕业证书上显示,林奈在班上18名学生中名列第11位。学校老师给林奈的评语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前景不佳”。

由于林奈糟糕的成绩和贫寒的家境,他的父亲决定要他退学,去皮匠铺当学徒或者去学做裁缝。关键时刻,林奈的物理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位老师知道,林奈的学习特点与众不同,他对拉丁语和自然科学情有独钟,对植物学有浓厚的兴趣。老师劝林奈的父亲,应该让林奈得到更多的自然科学教育。这样,1727年,依靠父亲倾囊资助的40克朗,林奈终于上了大学,学习医学。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手艺人,多了一个博物学家。

大学生涯对林奈来说既美好又困窘,他的吃穿开销都成问题,有时要在学习之余为同学补鞋,获得一点点收入,但对植物的爱好使林奈坚持了下来。一次,林奈正在大学的植物园中聚精会神地观察植物,塞尔西教授走了过来,他对这个刻苦的青年很感兴趣。经过交谈,教授发现林奈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当他了解到林奈的生活难以为继时,便慷慨地邀请林奈到自己家居住。在塞尔西教授的帮助下,林奈的学业突飞猛进,不久,作为一名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他开始在大学讲授植物学,并发表了许多关于植物的文章。此时的林奈立下了一个志向:为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命名。

地理大发现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许多学者远涉重洋,从各大洲采集回了许多标本。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标准,每个发现者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命名所发现的动植物。当进行学术讨论时,由于命名的混乱,人们往往搞不清对方提到的生物到底是什么,在发表文章时生物名称更是混乱不堪。一个系统的命名法则成为生物学家们的迫切需要。林奈以对植物的深入了解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双命名法”。他在自己的著作《自然系统》中总结出一套命名规则,即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用两个拉丁文单词来表示,第一个词是生物的属名,表示它所在的类群;第二个词是种名,与其他生物区分开;在种名的后面,再注上命名者的姓名,一方面表示荣誉归属,一方面表示此人要对这个命名负责。这个简单明了的命名法则一问世,就得到了生物学家们的赞扬和支持,经过200多年的应用和修订,成为国际上的学者命名新物种的统一准则。双命名法使纷繁复杂的生物被科学地区分开来,人们一看到某种生物的两个拉丁词,就可以判断这种生物的类别归属。

林奈一生收集的植物标本达14000号,他根据植物花的雄蕊特征,把植物分成了24个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万以上的种。如此浩大的科学工程都由林奈一人完成,所以人们称呼他是“植物学之王”。

知识链接

瑞典政府为纪念林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先后建立了林奈博物馆、林奈植物园等,并于1917年成立了瑞典林奈学会。为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瑞典政府将2007年定为“林奈年”,活动主题为“创新、求知、科学”,旨在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同时,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