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为何高收入不等于财务自由?

在了解“为何高收入不等于财务自由”的时候,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财务自由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

在该公式中,“被动收入”是指那些不需要主动付出劳动,靠着投资或者他人的时间与他人的钱获得的收入。即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了金钱而发愁,因为你有其他的投资。

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 不必为了钱而工作

在汉语中称工作为饭碗、混口饭吃,英语中工作也有“Make a living”(维系生存)的说法——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工作都说出了很多人对工作的无奈:为了有钱养家糊口、有钱维护体面的生活,忍受工作的枯燥与老板的脸色。如果一个人可以不必为了钱而工作,而是出于兴趣,那么,他就在财务自由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老生常谈一点,真正能够做出一番成绩的人,不管是创业、做高级管理者,还是搞技术发明,他都是出于兴趣,并用旺盛的热情与好奇心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巨额财富往往是一种意外的馈赠。专业作投资的股神巴菲特也并非直接冲着“钱”去投资股市的,他热衷“价值发现”,热衷于“发现好的公司并买下”。也恰恰是因为有这种单纯的热情与好奇心在其中,才有了到现在都可见的股神奇迹。

本来,一个人的财务状态是否健康,无非就是看他的收支是否平衡:财务状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收支相抵,即个人挣的钱可以抵销自己花掉的钱,可以达到自给自足。如果在收支相抵的基础上,再有所盈余,并且长期保持这种状态,那自然就是比较健康的财务状态。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挣的钱根本不够自己花,财务状况自然便失衡了。

● 理财基础知识:收支差

在英文中,财务做账会将一个时间段里的收支进行汇总,最后将得到的收支差统计出来,这一收支差的单词为“Balance”,它也有“盈余”“平衡”的意思。

如果收支相抵,那盈余即为0,或者近乎0;

如果收大于支,盈余为正数;

如果收不抵支,盈余为负数。

一旦出现盈余为负数,财务便会用红笔标出这个负值,以示警惕。

这表示,财务状况已经亮起了红灯,收支失衡了,需要在下一个财务时间段里通过扩大收入、压缩开支,来重新获得平衡。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财务道理,不管是个人、单位还是国家、组织,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若你在一个时期内收不抵支,或许你还可支撑片刻;但长期的收不抵支会导致债务,而债务本身又往往会滋生债息,这会使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进而将你拖向财务黑洞。

这也是现代社会将那些信用卡长期透支、无法平衡的人称为“卡奴”的关键原因:信用卡本身就是信用消费,其本质是债务——银行发卡时设定的卡的额度即你一个月可以借到的债务上限,到期不还,便会产生一笔按天计算的卡息,通常情况下,信用卡的卡息可以达到年化率18%左右——在后继文章中,你将会看到,这一数据会对个人财务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

● 高收入=财务自由?否!

假如你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质量,每个月开销维持在2000~3000元,那么,在你看来,一个月收入50万的人肯定离财务自由更近。但是,这仅仅是数字上的比较而已,你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工作收入往往与生活开销呈正向关系。那些收入越高的人,平均花费比收入少的人更多。


即使你薪水非常高,比如,每月15万元的薪水,但是,你在迈入了那一收入人群后,往往需要让自己的穿着服饰、用具等与收入相匹配,因此,你需要购买更好地段的房子、性能与外观更佳的车子,而你平日外出吃饭、娱乐的消费水准也需要跟着薪水提高。

结果,你的房贷、车贷每个月都要还10万元,但在此时,你没有任何其他的被动收入,仅能靠薪水应付支出。万一哪一天发生了小意外,比如,你被裁员导致薪水收入中断,那么,每个月10万元的支出,马上就会变成你沉重的负担。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你从无到有,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事实上,争取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主动地制造被动收入、把主动收入的结余通过正确的投资转化为被动收入的过程。所以,没有被动的收入,就没有财务自由。

● 被动收入从何处而来?

我们之前已谈到,被动收入是指不用主动付出劳动就可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只是需要你付出一点努力进行维护,就可定期、自动获得的收入,比如房租、利息、分红、股票与债券的收益、版权收入等。被动收入不断增加,可以让你同时拥有时间与金钱,或许说,以金钱换取时间,从而给你带来更充实的人生。

● 保持财产性收入的净现金流入

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以外,财产性收入是财务自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即保证自己在不工作的时候也有净现金流入。这一类财产性的收入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房租、股票红利、债券利息等。

财产性收入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是许多初级理财者没有注意到的,即“净现金流入”。有些人可能拥有不少物业,但是,每个月下来收入的租金还不够抵销银行的按揭供款,其现金流是负数。像这样的资产在财务负债表上面属于一项“债务”,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

● 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净资产即个人资产总数扣除负债以后剩余的净值,而理财的过程其实就是设法增加资产、减少负债、不断累积净值的具体过程。简单来说,净资产是保障自己长久不工作,也有可以支配的收入。想要理财,就必须知道自己有多少“净资产”。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性资产及实物性资产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活期存款、支票账户、股票、共同基金、定期存款、债券、人寿保险的现金价值、黄金、外币等。流动性资产越多,表示投资能力或者应付紧急需求的能力越强。

实物性资产指的是自用住宅、艺术收藏品、家具、交通工具等,此类资产以“可脱手换现”为宜。

上述两种资产相加,即为个人总资产。

◆负债通常分为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

短期负债指未来12个月的时间里应付的各项款项,因此,它包括了未来12个月内应给付的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同时也包括信用卡账单、各种分期付款、利用寿险的借贷、消费性的个人借贷等。

长期负债往往包括房屋贷款、汽车贷款或其他长期贷款,此类负债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作长期投资,二是用来购置主要的个人资产。

两者相加即为总负债。将个人所拥有的总资产扣除总负债,所得数即为净值。若资产净值很高,则表示拥有的实质性净资产多;若这一数值是负数,你就需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理财方式了。

个人总资产-个人总负债=个人净资产

● 保持一颗自由与平常的心

这是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你不需要为衣食的节俭而感到羞愧,因为你已经不需要用大腹便便来证明自己的富有,你更不必炫耀自己的财富,只为得到尊重,因为你的人格已经彰显了光辉。

我们必须澄清的是,实现财务自由绝不仅仅是为了可以不工作,而是为了让我们走出“时间换金钱”的误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放飞自己的梦想,可以更快乐地工作,而在休闲时,可以心无旁骛地休闲。正如德国投资专家博多·舍费尔在《财务自由之路》封面所写下的那样:“我们追求财务自由并不是因为我们崇拜金钱,而是因为我们不愿做金钱的奴隶;我们不是为了享受奢华,而是为了让自己与家人获得舒适而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