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
- 何昌垂主编
- 1116字
- 2020-08-29 11:14:54
序二
摊开历史,在这部比长城还长的中国史记里,主角永远是粮食。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粮,古为“糧”,穀食也。而早在汉代已然出现的简化字“粮”,就传递着一个朴素的愿望,良米也。自《诗经》始,对于饥饿的记载就赫然在目,“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从《过秦论》中剖析秦汉更迭,“赢粮而景从”,到明末李自成起义时“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期盼,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饥饿斗争的历史;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就是一则有粮则治、无粮则乱的循环周期律。
还看当下,“三农”问题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中之重。从1978年启动的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6年实施的以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扶贫、支农为目标的“星火计划”,到21世纪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新一届政府有关农业现代化的部署,无不基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谁赢得了农民,就能赢得中国。”这是抗战爆发那年美国记者在延安窑洞里从毛泽东那里获得的深刻箴言。而201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济阿诺博士在给中国总理温家宝颁发的“农民奖章”上,亦镌刻着温总理一脉相承的肺腑之言:“不懂得中国农民,就不懂得中国。”
展望未来,粮安天下将是全球永恒的主题。古语有言,一切政治皆本地之事;然而今日,一切问题都关系全球。2007年波及全球70多个国家的世界性粮食危机,来势汹汹;2012年全球粮价高位波动,如履薄冰。曾经饱经沧桑,今朝得以幸免于难,虽则中国有幸在两次粮食海啸中独善其身,然而承载着十三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决不能置身事外。“如果粮食出现问题,就是全局性问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话可谓醒世恒言。
粮食,国之命脉也,抚古问今,莫非如是。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太傅贾谊,就在《论积贮疏》这部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以粮食为主题的纲领性文件里,道出了这个振聋发聩的的命题:“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读何昌垂博士主编的这部《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颇有感慨。何昌垂早年分别在中科院和科技部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自进入联合国,一晃25年,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主管空间科技应用,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成为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专家出任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副总干事。他在粮农组织工作长达14年,历经各级领导岗位,包括该组织的最高决策层。他丰富的国际经验,宏大的全球视野,对国际粮食安全问题背后博弈的认知深刻;他的执着坚韧,他的治学态度,我是欣赏的。他带领着这批躬耕于全球粮食安全前沿的海外中国专家学者倾心而成此书,搭起了一座贯通中西粮食安全了解之桥,推开了一扇折射着联合国粮农组织191个成员国粮安治理背景的世界之窗,也传递了一个无论古今、中外而皆准的真理:稼穑之重,重于泰山。
是故欣然提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