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遭车裂

孙鞅是卫国王室宗族的旁支后裔(yì),因此又名卫鞅。他曾经是魏国相国公叔痤(cuó)的家臣,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在自己重病不起的时候向魏惠王举荐说:“我手下的卫鞅,年纪虽小,却满腹奇才。我死之后,希望大王能任用他为相国。”魏惠王听了,没有说话。公叔痤察言观色,知道惠王信不过年纪轻轻的卫鞅,就说:“如果国君您不重用卫鞅,那就一定要杀掉他,千万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随便答应了一声就告辞而去了。公叔痤立即召见卫鞅,把自己跟惠王所说的话如实告诉了卫鞅,又说:“我是魏国的相国,必须先忠于国君,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我先建议惠王杀你是为尽忠,现在又告诉你是为惜才。你赶紧逃走吧!”卫鞅听了,摇头说:“国君既然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果然,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后,对左右跟随的人说:“公叔痤真的是病入膏肓(huāng)了,脑子都有些糊涂,他一会儿让我把国家交给卫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叫我杀了他,想事情真是颠三倒四。”

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的嘱托完全没有当回事儿,既没有杀卫鞅,也没有重用他。后来,卫鞅听说秦孝公求才若渴,便离开魏国来到秦国,向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准备通过变法来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重用卫鞅,与他共商国家大事,支持他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取消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qiān mò),发展农业和水利,奖励耕战,登记户籍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推行郡县制度和残酷的连坐制度。就在变法初见成效的时候,太子触犯了法律,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的人带头违犯。”因为太子是孝公的继承人,无法施以刑罚,便把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脸上刺字,一个割去鼻子,以示惩罚。从此之后,秦国人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新法的法令。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兵强马壮,致使各诸侯国人人自危。邻国的魏惠王这时明白了公叔痤临死前的嘱咐,可惜为时已晚,想杀卫鞅也杀不了了,于是迁都大梁以避秦国锋芒。因变法强国有功,卫鞅被秦孝公任命为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从此,人们把卫鞅叫做商鞅。

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鞅广场上的商鞅雕像

秦孝公实行商鞅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他把商鞅叫到跟前,说要传王位给他,商鞅辞谢不受,于是传位给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秦惠王。商鞅变法的确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但商鞅实行的连坐等法令太过严厉残酷,积怨太深。秦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就有人对惠王说:“大臣的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之人太亲近会危及自身。现在,秦国国内连妇女和儿童说起法令的时候都说是商君的法令,没有人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岂不是商鞅成了人主,大王反而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不把大王看在眼里,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两位师傅就曾经被商鞅割去鼻子、脸上刺字。大王还是赶紧想个办法对付他吧。”

于是,秦惠王以谋反的罪名抓捕商鞅。商鞅逃亡到秦国的边关,想留宿客舍的时候,因为不能出示证件,店家惧怕商鞅一手建立的严厉的法令,不敢留宿;想出边境的时候,守卫边境的人害怕连坐,不敢放他出去。商鞅走投无路,被惠王抓住,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由于他实行的法令太过残酷,秦国人对他被五马分尸的悲惨下场没有一丝一毫的惋惜。


【博闻馆】

苏格拉底之死

商鞅辅佐秦孝公建立了严厉的法令,最后却死于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同样,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也耐人寻味。苏格拉底一生热爱民主制度,主张从根本上维护民主政权的利益。可最终,他却被民主政权通过公民大会表决的形式处死:501名陪审员进行了表决,以221票赞成无罪、280票反对,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不崇拜神灵和腐蚀青年。

在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里,他的朋友和学生们为他收买了门卫、准备好了逃跑用的钱,想让他逃出去。但苏格拉底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他认为逃监会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他说:“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可以被私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国家赋予我公民的权利,难道因为祖国和法律判处我死刑,我就可以竭力毁坏和颠覆国家和法律吗?如果我含冤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由于恶人的蓄意。如果我无耻逃亡,以错还错、以恶报恶,毁坏的就不仅是法律,而且是我自己、我的朋友和我的国家。”于是,苏格拉底接受了城邦对他的判决,从容地喝下了那碗毒酒,临死时还吩咐学生说:“我欠邻居一只公鸡未还,记得帮我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