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体育健身理论与锻炼方法指南
- 李小兰 曹庆雷
- 1219字
- 2020-06-24 14:35:05
第四章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
第一节 全民健身服务运行体系构成目标
一、构建的目标
根据《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结合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及体育公共事业发展的现实,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要创建一个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生活环境,做到设施基本齐全、指导基本到位、信息基本畅通,切实保障居民平等享有参加健身活动的权利,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体育需求。
二、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构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必须能够明确地反映居民体育需求与各指标的支配关系。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应是实现体育需求的可行性路径。指标体系的设置要简单、合理,要切实符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现实,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中,充分体现出科学性构建原则。
(二)导向性原则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与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民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群众体育健身工程等政策法规相协调、相统一,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能充分反映全民健身服务发展的目标和内涵。
(三)区域性原则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应从区域范围的角度入手,采用宏观指标即全民健身服务的规划体系、融资体系、供给体系、评估体系、监督体系等进行整体构建,但在实践过程中,更要充分结合具体现实加以灵活运用,不遗余力地发展全民健身服务。
(四)特色性原则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特定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应体现对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尊重,应体现对体育民俗和体育文化的保护,要尽可能地按照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健身活动喜好去供给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
(五)均等性原则
均等化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各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目标。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是平等的。全民健身服务主要靠政府体育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在举国办体育的体制下(严格地说是举办竞技体育),体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不仅存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严重失衡,而且不同社会群体在公共体育资源享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这里强调的均等性原则并不是指所有居民都要享有完全一致的全民健身服务,而是在承认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基础性的全民健身服务即“底线全民健身服务”,保障居民对全民健身服务都有同等的满意程度。
(六)效率性原则
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是生产或者供给服务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是组织所供给的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需求者的不同偏好。因此,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中应重视全民健身服务投入、产出及配置的问题,遵循效率规律。让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服务活动中来,缩短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