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体育健身理论与锻炼方法指南
- 李小兰 曹庆雷
- 8709字
- 2020-06-24 14:35:05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
一、运动的动机
(一)动机概述
动机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或是心理动因,它是人们从事某项互动的内部原因。动机可以引起个体的活动,并指引其向相应的目标行进。同时,动机还起着强化或抑制人们相应活动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可用“方向”和“强度”来观察和研究人的动机。“方向”即为人的目标选择,即要做的某事;“强度”即为做某件事的意愿和实际付出多大的努力,它是动机对人的激活程度的认知。
动机的产生一般包括两个必要条件,其一为内部因素,即为需要;其二为外部因素,即为诱因。当人们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自身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从而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引起一定的不适应,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人们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动机。诱因则是激发动机的各种外部因素,是外界对人们的各种刺激因素,如良好的环境、人们的称赞等。运动动机通常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则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运动动机与运动者的活力、坚持等品质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其被赋予较高的价值。具有较高的运动动机,则运动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运动训练,约束自身的生活和饮食,不断提升自己。具体而言,运动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始发功能
具有了相应的动机,人们才会付诸行动。例如,运动者想要获得教师、父母、同伴的称赞,就会刻苦进行训练;运动者想要使得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会努力在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2.指向或选择功能
运动动机能够激发人们的行为,使得其活动向着某一目标前进,并选择出相应的方向。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不但能激发人开始某项活动,在活动开始后,还能维持活动的进行。在进行运动时,如果运动动机较强,则运动者能够坚持很长的时间,并且当遇到困难时,运动者也会想方设法来克服困难。如果缺乏运动动机,当遇到困难时,运动者便很容易退缩。
(二)动机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可将动机分为生物性与社会性动机、直接与间接动机、外部与内部动机等类别。
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如运动的愉悦感、宣泄的需要等,进行相应活动的动机。这一动机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动机得到实现,则能够获得较大的满足和愉悦;反之,则会产生情绪的不良反应。
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是指那些活动尊重、认同、友谊等社会化需要的动机,该种动机为后天习得,并且影响持久。
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直接性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较大,如有的人从事相应的运动是为了本身的兴趣,是对自我的挑战。这种动机与当前所从事的活动关系密切。
间接动机:间接动机与当前的活动联系相对较少,但是与运动产生的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因此其影响持久。例如,有的人对从事的运动本身不感兴趣,而更在意战胜对手和克服困难。
3.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缺乏性动机:是以排除缺乏和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它包括生存和安全的一般目的。
丰富性动机:为活动经验、满足,以及发现、成就和创造等为特征的动机。它包括满足和刺激的一般目的。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往往趋向张力的增强而不是张力的缩减。
4.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是外部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获得肯定、赞扬或是获得奖金等,它的动力来源是外部动员的力量。
内部动机: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如好奇、好胜心、自尊心,以及荣誉感、归属感、满足感等。
二、运动者的自信心
(一)自信心概述
自信即为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所知的事情、所做的事情或已做的事情确信不疑。运动自信本质上是特定领域的自信,是运动者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
自信心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一个人整体个性的全面发展。在比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自信心态,能够使运动者保持清晰的头脑,勇敢面对对手及相应的困难,能够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与自信状态相对的则是自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运动者将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现出畏首畏尾,不利于运动锻炼。运动者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对自身形成积极的评级,发掘自身与众不同的价值。同伴之间应该相互鼓励,对他人的能力和品质予以积极的肯定,促进自信心的良好发展。
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有超过一半的运动员都将自信视为与运动成绩具有正向关系的最重要的心理技能。“飞人”乔丹、“小飞侠”科比等巨星无一不是具有超强自信心的,其自信来源于对自身的严苛要求,以及比他人更加努力的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其有自信带领球队击败任何一支球队。在众多心理因素中,自信是区分人们成功和不成功最有效的心理因素,成功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自信。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则其焦虑水平较低,在运动中会具有更多积极的想法。
运动自信与运动表现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向关系,运动者具有超强的自信心,则其通常都会具有较好的运动表现。自信的运动者,其认知和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表现得更积极,从而提升其运动表现。自信者还能调节焦虑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自信能够增强运动者战胜困难的勇气。不同自信水平的运动者,对焦虑的解释也存在着差异。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者,其对于焦虑的解读更加积极,能促使个体调整情绪,进而对运动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自信程度较低的运动者,当焦虑提高时,其将解读为不可控制,从而影响其运动表现。
(二)运动自信的来源
运动心理学家多将掌握及行为成就视为运动自信的最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很多人都会将良好的准备状态和先前的成就视为自信的最重要来源。
个体建立自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说服过程。如果由于外部因素而取胜,胜利的结果可能无法提高运动自信;如果比赛失败,运动者自认为在比赛中表现不错,则依然能够提升自信。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运动者自我推理,运动者通过解释和评价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权衡与个人能力相关的因素及其他因素,如果能够从中获得了掌握或精通的感受,就会提升自信。
另外,他人的称赞、自我谈话等都是自信的重要来源。榜样可提供成功的替代经验,提升观察者的运动自信。
(三)运动自信的培养及提升
1.引发成功体验
如果运动者多次成功地完成某一技术动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创设成功的情境是提升自信的重要策略。在运动训练时,可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让运动者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还应培养其在不利环境下积极自信的态度,可创设不利的情境,使其在不利情境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2.心理技能训练
(1)自我暗示
如果在比赛中出现情绪起伏较大、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可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通过默念“我必须沉着、镇静”、“我感觉很好”、“这个动作我能完成好”等来稳定情绪。
(2)自我松弛法
在比赛前,运动者可通过放松躯体肌肉来放松紧张心理。其方法主要有:排除杂念,意念集中,做深呼吸,自信地微笑,以及从头部开始放松全身肌肉。
(3)建立乐观的思维定式
当运动者情绪紧张由消极的思维引起,并被自己察觉时,应采取积极的思维来阻断消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自己快速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3.能力重评
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与运动有关的能力,是提升运动自信的有效策略之一。能力重评能够帮助运动者聚焦于自己的优点,同时将注意力从自己的弱点上转移。具体来说,运动者可以将自己的优点列表,帮助自己重新认识和评估自己在身体、技术及心理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基于训练和比赛,列出自己先前的成就,同时列出自己对将来获得成功的信心来源。
4.自卑的调整
自卑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在生活中受挫,他人对自己评价偏低是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是根本原因。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矫正:
(1)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能因自己某些竞技能力方面有缺陷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因此,运动者不仅应该如实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且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2)与别人进行合理比较。运动者不应该总是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应该与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3)正确地分析原因。运动者如果因为主观目标脱离实际而导致失败,那么调整目标即可;如果因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改进即可;如果确因能力不足而致失败,则另辟蹊径即可。总之,运动者应该接受现实,容忍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扬长避短。
(4)进行适当合理的表现。运动者应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因为任何成功都能增强你的自信,让你走出自卑。
三、运动者的注意力
(一)注意方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相应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注意能够使人选择与当前任务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各种干扰刺激,从而保证人们对事物有更加清晰、正确的认识,有更正确的反应和更有序的控制。在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者有不同的注意方式。
1.注意方式的理论
一般将注意的结构分为两个维度,即为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所谓注意范围,主要是指在瞬间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具有广阔的注意则能够同时获得各种信息。注意的方向则是指人关注的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的身心状况。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向相结合,可将注意分为四种方式,具体见图2-1。
图2-1 注意方式的分类
2.注意方式对运动的影响
注意方式分为四种,即为广阔—外部注意、狭窄—外部注意、广阔—内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其具体分析如下。
(1)广阔—外部注意
广阔—外部注意是指注意范围广阔并指向外部环境的注意。在需要把握较为复杂的运动情境时,这一注意方式是最为合适的,运动者根据外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定,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性运动项目。运动者具有良好的广阔—外部注意能力就能够较好地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较多的外部信息,从而增强自身判断和预测能力。
(2)狭窄—外部注意
狭窄—外部注意即为注意范围狭窄并指向外部环境的注意。在运动比赛中,运动者做出反应的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另外,在运动过程中,运动者需要对自己的力量和疲劳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比赛的状况对自己的动作做出相应的调整,都需要运用这一注意方式。例如,守门员防守对方点球的短暂时刻所需要的注意。一般来说,台球、高尔夫球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的参与者这类注意较好。
(3)广阔—内部注意
广阔—内部注意指注意范围广阔并指向内部信息的注意。具备这一能力的人往往善于思考,并且能够迅速将各种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之中,制订相应的比赛计划,并且能够在比赛中迅速进行调整,对对手的反应做出相应的预测。例如,棋类运动,在对弈时,搜索记忆中的已知棋局时的注意,即为此类注意。
(4)狭窄—内部注意
狭窄—内部注意是指注意范围狭窄并指向内部信息的注意。具备这一注意的运动者能够敏感地把握身体感觉,对技战术进行准确的诊断。例如,体操、跳水、体育舞蹈等运动中的运动感觉体验。
在运动比赛中,需要不同形式的注意方式,并且要将各种注意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最佳的运动表现。国外学者认为,每个人、每个集体运动项目都需要将注意范围和注意方向加以特殊组合,以产生最佳运动表现(见图2-2)。在运动比赛中,情景复杂、变化快,就需要运动者更多地利用外部注意方式。
图2-2
(二)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人其注意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其注意的信息、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强度、注意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
特质注意是人格特质中的一部分,其是相对较为稳定、不易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这一注意的表现具有一致性。状态注意则是依赖于具体情境而不断变化的,这一注意是可以进行调节的。特质和状态的划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个人的操作活动中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
在运动竞赛中,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注意方面的问题,就意味着运动者不能及时进行自我的调节以适应赛场的变化,就会造成比赛的被动。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者其注意特征不同,并且同一项目的运动者也具有不同的注意特征。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者其注意方式会得到巩固和发展。
3.唤醒与注意过程的关系
焦虑和唤醒水平的提高会在两方面对注意过程产生影响:其一,是干扰注意方式转换的过程;其二,是造成注意范围的缩小。
通过进行相应的心理学实验,要求被试者同时完成两个任务,一个视作主任务,另一个视作次任务,要求被试者将注意集中于主任务的操作。最终结果显示,当提高被试者的唤醒水平后,被试者对于次任务的外部注意范围缩小了。
随着唤醒水平的升高,人们对外界环境信息范围的关注缩小,注意能力也随之下降。人们在唤醒水平升高时,周围视觉的敏感性降低。对于很多运动项目而言,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将会遗漏很多重要的信息,如在篮球比赛中,如果注意范围狭窄,则很容易出现传球的失误、被抢断,在进攻和防守时由于没有大局观而处于被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注意范围过于宽广,则会接收到较多的信息,很多无关信息也会被纳入,从而不利于进行判断。
四、团队凝聚力
(一)体育运动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是拥有共同目标的人体组合,团队之间各人员具有一定的关系,相互产生一定的影响。团队具有共同的目标,这是所有的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的基础,也是使各成员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依赖感的重要原因。团队本身是一种实体,不因某个人的去留而存废。团队中有一定的规范和秩序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以团队的利益为动作和行动的出发点。团队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团队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各成员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体育运动团体凝聚力,是指体育运动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它外在表现为共同追求同一目标或对象的动态过程。在体育运动中,各队员和教练员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在统一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相互协同工作,进行一定的运动训练和比赛。
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一方面受到团队成员吸引的作用,从而使资源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团体本身的凝聚力将队员聚集在一起。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团队的团结力量和个人的心理感受。
团队成员的心理感受首先表现为其对团队的认同感,成员对团队的行为方式和规范准则表示认同,才会与其他队员一起形成团队认识和评价,这是团队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先决条释。团队成员的心理感受还表现在其对团队的一定归属感,只有队员具有一定的归属感,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之中,真正关心团队的利益得失、成功失败。另外,团队成员的心理感还表现为团队的力量感,各团队成员团结协作,表现出一定的自信心,在良好的配合中创造卓越的成绩。在团体性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中,团队凝聚力能够有效发挥各成员的作用,使其能力最大化,使团队在竞技中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当团队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之后,各成员对团队形成更进一步的归属感,甚至产生一定的团队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团队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团队作用的发挥是各个成员一起努力的共同成果,成员个体在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间如个性、认知、动机及生活态度等较相似,易彼此亲近、交心了解、关系融洽。
团队具有良好的氛围,能够形成良好的协调和交往,则能够提高成员心理上的接受度和适应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朝着目标前进。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尽管团队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从而导致各成员发生心理上和认知上的变化。因此,团队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着团队凝聚力的发展。这就需要团队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缓解团队中的矛盾,满足团队成员的各项需求,促进团队的发展。
(二)体育运动团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体育运动团体成员凝聚力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如目标的一致性、团队水平、领导风格、成员心理、外界压力等各方面都会对团队的凝聚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1.目标的整合
团队各成员之间只有形成一致的团队目标,实现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整合,才能共同促进团队的发展。团队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整合要以自愿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如果强制性地进行整合,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
团队的领导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领导的风格、领导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积极性。
3.成员的互补性
团队各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形成长短互补,使团队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团队的发展。团队各成员之前形成优势互补,其表现为多方面的,如智力、性格、年龄等方面实现互补,能够实现团队实力的增强。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团队的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和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促进团队的共同发展。
5.内部竞争
团队的发展需要内部的竞争,以此来激励各成员不断提高自身,促进团队的发展。事实证明,合理的内部竞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团体的凝聚力。但是,如果团队内部之间的竞争不当则会造成团队成员之间产生分歧和压力。
6.团体稳定性
团体稳定性是指团体成员的变动程度。良好的团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既包括成员的稳定,也包括政策方针的稳定性。
五、运动者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运动与情绪
情感是心理过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反应。与情感相比,情绪是相对较为短暂的,它是人对环境反应的一种特殊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情绪是一种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和体验,与人们是否获得满足有关。当人们获得某种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之下,人们表现出兴奋、愉悦和自信等状态,从而在运动健身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而消极的情绪则表现为沮丧、失落、消沉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者技能的发挥,甚至在运动中会引发不必要的伤病状况,因此,当出现消极的情绪时应积极进行调整。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情绪三因素理论将其归纳为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情绪的生理因素主要是指在运动期间受环境或自身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生理变化,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相对统一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情绪。
人通过对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知评价,从而产生特定的情绪。研究表明,这种评价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评价。例如,在森林里看到一只老虎则会使人害怕,而在动物园的笼子里看到一只老虎则没有这种感觉。在第一次遇到困难时通过自身的各种努力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则当他再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或处境时,则不会产生慌乱的情绪,并能够很好地处理。
环境因素一般为运动比赛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一项或者多项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对运动者的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对运动比赛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运动与记忆
通过相关的记忆试验可知:回忆误差会随测验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反应的记忆也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大致在1分钟完成。因此,有学者认为,随着动作技术练习次数的增加,遗忘的程度会呈下降趋势。如果训练以后对该技术进行心理演练,则能够使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不断通过运动实践活动的相应能力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该运动者还具有这种技能,则该项技能形成了一定的记忆;反之,则为遗忘。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遗忘并不一定是消极的,它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技能学习中,难免会学习一些错误的动作技术,这就需要遗忘的作用,通过练习正确的动作,达到改善的目的。运动技能提高的过程,是记忆积极因素和遗忘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运动与性格
人的性格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和体育运动逐步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性格具有不同的特征。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也正因为性格的稳定,性格才能突出反映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风格。由于环境的变化,性格也可能发生改变,特别是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性格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也就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健身运动对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在运动环境条件和运动教育中,公平公开的竞争、相互间的协调和尊重、集体的委托和依赖、严格的规则等,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
(四)运动与智力
智力是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国外学者将智力定义为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平衡。我国学者则一般将智力定义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为人们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通过智商来评定,有超高、正常和低常之分。国外有学者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指人在任何情境或从事任何活动都能表现出来的与思维和适应有关的能力;特殊因素则是在某种特殊情境或从事某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适应有关的能力。
(五)运动与个性
运动者的个性特点对其训练具有显著的影响。个性一般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构成了个体间不同的精神面貌。在运动锻炼中,运动参与者的神经类型和项目特点吻合,才能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此外,不同项目对参与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一定的影晌。各种运动强度技巧不同,要求运动者具备的精神活动特点与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许多证据表明,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是不同的。总体而言,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个性特质方面有低焦虑、低神经质和偏外向的特点,在心境状态方面有低紧张、低气愤、低疲劳、低抑郁、低困惑和高活力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同积极的心理健康模式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