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块二 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工作任务五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
学习目标
1.熟悉传出神经递质的分类、受体的分类及效应。
2.认识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终止的方式。
工作项目一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的分类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传出神经系统通过其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进行信息传递。传出神经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等。如图2-1。
图2-1 传出神经递质传递示意图
——胆碱能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1.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主要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形成。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酰胆碱,贮存于囊泡中。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囊泡内的乙酰胆碱以胞裂外排形式排出至突触间隙,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受体产生生理效应,又迅速(在几个毫秒内)被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解为乙酸和胆碱。部分胆碱又可被胆碱能神经末梢摄取,再参与乙酰胆碱合成。
2.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合成。酪氨酸从血液进入神经元后,在酪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生成多巴,再经多巴脱羧酶的催化,脱羧后生成多巴胺(dopamine),后者进入囊泡中,经多巴胺β-羟化酶的催化,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羟化过程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过程的限速过程。去甲肾上腺素形成后,贮存于囊泡中,并可避免被胞质液中的单胺氧化酶(MAO)所破坏。
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囊泡内的去甲肾上腺素以胞裂外排形式排出至突触间隙。在突触间隙,作用于受体产生生理效应。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靠突触前膜将其摄取入神经末梢内而使作用消失;这种摄取称为摄取1。摄取入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尚可进一步被摄取入囊泡,贮存起来以供下次的释放。部分未进入囊泡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被胞质液中线粒体膜上的单胺氧化酶(MAO)破坏。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等也能摄取去甲肾上腺素,称为摄取2。摄取之后,即被细胞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MAO所代谢。另有极少部分去甲肾上腺素扩散到血液,然后在肝、肾等组织被COMT和MAO破坏。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不同类别的神经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有所不同。根据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不同,可将传出神经主要分为两大类。
1.胆碱能神经 兴奋时其末梢释放Ach。胆碱能神经包括:
(1)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以及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分泌的神经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3)运动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兴奋时其末梢释放N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绝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属于此类。
工作项目二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类型、分布及生理效应
一、胆碱受体
胆碱受体(cholinoceptor)是指能选择性地与Ach结合的受体。根据其对不同拟胆碱药敏感性不同,又可分为如下两类。
1.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能特异性地与毒蕈碱(muscarine)结合的胆碱受体。主要分布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如心脏、血管、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和各种腺体等处。激动时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及腺体分泌增加等,这些作用统称为M样作用。M受体家族可分为5种亚型,目前公认的是M1、M2、M3三种亚型,但M受体亚型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传出神经作用的受体类型、分布及效应见表2-1。
表2-1 传出神经作用的受体类型、分布及效应
2.烟碱型受体(N受体)能选择性地与烟碱(nicotine)结合的胆碱受体,又分为N1和N2两种亚型。N1受体主要分布在神经节,激动时表现为:神经节兴奋,导致节后纤维支配的多种效应器功能改变;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N2受体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激动时表现为:骨骼肌收缩。N1受体及N2受体激动后的效应统称为N样作用。
二、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是指能选择性地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又可分为:
1.α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分为α1和α2两种亚型。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黏膜血管及部分内脏血管)、瞳孔。激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瞳孔扩大。α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递质释放减少,对递质释放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2.β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可分为β1、β2和β3三种亚型。β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激动时表现为:心脏兴奋;β2受体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等处,激动时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骨骼肌血管及冠状动脉扩张等;β3受体分布于脂肪组织,激动时可引起脂肪分解。突触前膜上有β2受体,激动时对递质释放起正反馈调节作用。
此外,在肾、肠系膜、心、脑等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肌上还有DA受体分布。
工作项目三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直接作用于受体
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能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结合后可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相似的作用,称为激动药,例如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另一种是阻断受体,妨碍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称为阻断药或拮抗药,例如胆碱受体阻断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二)影响递质
1.影响递质生物合成 该类药物目前无临床应用价值,仅作研究的工具药。
2.影响递质释放 例如,麻黄碱与新斯的明除直接激动相应的受体外,麻黄碱还具有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新斯的明还具有促进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
3.影响递质生物转化 例如,乙酰胆碱主要被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因此,抗胆碱酯酶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妨碍乙酰胆碱水解,使乙酰胆碱堆积产生激动胆碱受体的效应。
4.影响递质贮存 利血平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使囊泡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以至耗竭,从而发挥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作用。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简单可分为胆碱受体拟似药和拮抗药、肾上腺素受体拟似药和拮抗药四大类,进一步按其作用特点和对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
1.胆碱受体拟似药(胆碱受体激动药)
直接激动受体的药物:
(1)M、N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
(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3)N受体激动药(烟碱)
间接激动受体的药物:
(4)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毒扁豆碱)
2.胆碱受体拮抗药
(1)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后马托品、溴丙胺太林)
(2)N受体阻断药 ①N1受体阻断药(美加明); ②N2受体阻断药(去极化型:琥珀胆碱。非去极化型:筒箭毒碱)。
3.肾上腺素受体拟似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2)α受体激动药 ①α1、α2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 ②α1受体激动药(去氧肾上腺素); ③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3)β受体激动药 ①β1、β2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②β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③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4.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1)α受体阻断药 ①α1、α2受体阻断药(沙丁胶醇); ②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③α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2)β受体阻断药 ①β1、β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②β1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
(3)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递质的分类、受体的类型、分布、及其生理效应。
2.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