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症与健康:中西医理论、实验与诊治
- 姚谦等
- 1171字
- 2020-06-25 22:24:20
第三节 中医界对失眠及睡眠医学研究的现状
中医学界对失眠与睡眠障碍已召开过三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以临床为中心,对睡眠医学的基础理论、中药的药理研究,科研思路与方法,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上海市中医院王翘楚教授经十多年的专题研究,遵循“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对失眠症进行系统研讨,形成一整套“从肝论治失眠”的诊疗方案体系,又对具有催眠作用生药进行药理研究,创新和丰富了中医药科研方法和学术观点。同时,中国中医研究院刘艳娇研究员等,于1995年提出“中医睡眠医学”这一全新概念,并出版了《中医睡眠医学》等相关医学专著,又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开创了中医睡眠医学专业领域。全国各地中医同道,也先后在临床和理论领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研讨会共汇编论文67篇,其中研究性论文39篇,临床论文18篇。如张力、戚广娟等从跟师医案分析,说明失眠症涉及五脏疾病,其源于脑,表现于肝,从肝论治,体现中医治疗失眠症的卓越疗效,尤其对药物副反应综合征,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施明在中医药治疗670例镇静催眠药失眠症临床资料分析,从临床大样本客观性回顾性统计分析失眠症辨证分型,以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郁化火或化风的证型居多,而从肝论治对此类难治性失眠症疗效较高。张景行等对脑电慢波睡眠的研究,开启了中西医结合对睡眠本质的实验范例。宋咏海、刘珂欣等以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方法回顾历史文献,调查失眠症的发病因素和证候特征。上海市中医睡眠医疗协作中心制订的“中医失眠症诊断辨证和疗效评价规范化标准研究”,为中医疗效评价规范化、标准化试行,走出领先的一步。慈书平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沈自尹院士淫羊藿总黄酮延缓衰老的研究、肾本质的研究;刘保延、谢雁鸣等对亚健康人群睡眠行为的研究等,都是一些创新的研究成果。
现代睡眠医学的研究,其实质是深入的脑科学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医睡眠医学又是整体医学的整合,内容丰富又独特,有古老的“阴阳营卫气血学说”,“天人相应”理论,符合现代哲学理念和辨证的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比现代的生物钟概念又高一层次,它对睡眠疾病的防治康复,具有指导性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2006年,王翘楚教授发表《失眠症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明确提出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并提出失眠症应从肝论治与五脏皆有不寐。同年有多篇从肝论治失眠的论文发表。2008年王惠茹《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设计和应用》发表,对于分型治疗的疗效进行量化评价作出了新贡献。有多位中医学者对有助眠与催眠作用的中药方及中药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更有学者对中医肝、肾本质进行现代科学研究,以探明与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关系。为中医学理论开辟现代科学诠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