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
- 边凌涛
- 2080字
- 2024-12-20 23:28:56
绪论
近代建筑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以及提供卫生、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在建筑物内设置完善的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电等设备系统。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必然要求与建筑、结构及生活需求、生产工艺设备等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建筑物应有的功能,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避免环境污染,高效地发挥建筑物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作用。因此,建筑设备工程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何合理地进行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保证建筑物的使用质量,不仅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生产、经济、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筑学专业以及建筑类其他专业,应该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
随着我国各种类型工业企业的不断建立、城镇各类民用建筑的兴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基本建设工业化施工的迅速发展,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同时,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建筑设备技术也受到交叉学科发展的影响而日新月异。例如,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成就,促进了建筑物采暖、热水供应等新技术的发展;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建筑设备的面貌;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在建筑设备系统中的多方面使用,取得了更加节约和安全的效果;建筑工业化的施工,迅速改变着建筑安装现场手工操作的方式。
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采用:
一、新材料、新品种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备中引起了许多技术改革。例如,各种聚合材料由于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电气性能好等优点,在建筑设备工程中凡是不受高温高压的各种管材、配件、给水器材、卫生器具、配电器材等,国外都大量采用塑料制品代替各种金属材料;又如钢和铝的新品种和新规格轧材的应用,使许多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从而不仅保证了设备的使用质量,而且节约了金属材料和施工费用。
二、新型设备的不断出现,使建筑设备工程向着更加节约和高效发展。例如,变速电动机和低扬程小流量特性的水泵,使供水和热水供暖系统运行得到了合理的改善;利用真空排除污水的特制便器,节约了大量冲洗用水;在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水锤消除器,有效地减少了管道的噪声。各种设备正朝着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整体式的方向发展。
三、新能源的利用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不断更新。各种系统由于集中、自动化控制而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费用,创造了更好的卫生环境,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例如国外采用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及降温装置,为采暖、通风、空调技术提供了新型冷源和热源;使用程序控制装置调节建筑物通风空调系统,使建筑物通风量随气象参数自动调节,保证了室内卫生舒适条件;使用自动温度调节器,可以保证室内采暖及空调的设计温度并节约了能源;利用电子控制设备或敏感器件,可以控制卫生设备的冲洗次数,达到节约水量的效果;又如电气照明光源(如氙灯、卤化物灯、节能灯等)的发展,使灯的亮度、光色及使用寿命不断改善和提高。
四、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预制设备系统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比如,预制设备系统的盒子卫生间和盒子厨房,将浴室、厕所以及厨房等建筑构件及其中的设备和管道在工厂预制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一次装配完工。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和了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安装工艺与方法,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从而作出适用、经济的建筑设计。为了掌握建筑设备工程中各种技术知识内容,本书对各种技术应具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在各章节中作简要阐述。此外,在领会本学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当加强设计和施工的实践,才能完整地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课程的学习方法: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首先要明确作为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设备基本知识,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些设备系统,如给排水、供电系统是每幢建筑物所必备的。对于高层建筑还要考虑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等设备系统。
所以我们在学习建筑设备课时应了解其重要性,学习目的明确了,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也就相对容易克服。
2.学习方法
(1)结合专业的特点,抓主要的设备系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学习,不仅能提供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和协调各学科技术的能力。
(2)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我国幅员广阔,气候、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所以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南方地区,对采暖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略讲或不讲。对于弱电系统部分的内容,也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讲、选学。
(3)现场参观。现场参观能给学生一个完整和直观的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到现场参观和教学,观察、考察周围的建筑设备,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适当阅读参考书,更新知识。
(5)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