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罐疗法(中华自然疗法图解)
- 罗惠平 周仲瑜
- 1187字
- 2020-06-25 23:02:42
第六节 常用的拔罐方法
拔罐治疗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变化,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罐具,要做到吸拔有力,又防止吸力过大造成不适。
1.火罐法
指用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出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
用镊子或血管钳夹住酒精棉球,或在铁丝一端缠上棉球做成点火棒,或用长纸条点燃后,伸进罐内,在底部或中部旋转一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罐处,即可吸住,操作动作要快,罐口与应拔部位距离不宜太远,火焰在罐内不宜停留过久,以免罐子太热,操作时酒精不宜沾得太多,以免燃烧时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适合于各种体位和部位拔罐,是临床使用的主要拔罐疗法之一(图2)。
图2
(2)投火法
投火法是将纸片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即使罐体横置,以免纸片、棉球掉在皮肤上造成烫伤,投火法简便安全,但不能施复杂方法,如走罐、转罐等(图3)。
图3
(3)贴棉法
贴棉法是将1cm3的棉花一块,不宜过厚,略浸酒精(不可过多,以免火随酒精流动,扣罐时灼伤病人)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棉片后立即将罐扣于要拔部位(图4)。
图4
(4)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胶木瓶盖,小薄面饼等物为中介,直径约2~3cm,应小于罐口,再将酒精棉球置于摆好的中介物上,点燃酒精棉球后,迅速将火罐扣在其上即可,可产生较强吸力,此法取材方便,安全性强,不易烫伤,适用于初学者和家庭保健使用。
(5)滴酒法
滴酒法是将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底部,根据罐体大小而滴入适量酒精,勿滴过多或滴到罐口,以免烫伤皮肤。使用时应罐口朝上,酒精滴在罐底部,然后转动罐体,使酒精均匀沾湿罐底内壁,用火柴点燃酒精后迅速将罐扣于病变部位。此法操作应熟练,否则易烫伤皮肤,现已少用。
2.水罐法
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操作。先将罐置于锅内加水或中药煮沸3~5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夹出,甩去水液并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乘热按拔在皮肤上,手拔罐稍加按压约30秒,使之吸牢即可,此法有温热作用,并起到药与罐的双重作用,缺点是操作技巧不易掌握,出水后拔罐过早易烫伤皮肤,过慢则吸力不足,而且不易施其他手法,如走罐等。
3.抽气法
本法是将青、链霉素等药瓶磨去瓶底作罐口,并将罐口磨光圆润,瓶口用胶皮盖塞紧,制成简易抽气罐。操作时,先把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然后用注射器经橡皮塞刺入罐中,抽出罐内空气,使之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新型的抽气罐,操作时将抽拉其配套的真空抽气枪排气即可,罐即可吸附在穴位或治疗部位上,抽气罐罐内负压的大小容易控制,不会烫伤,但不便施用走罐等法。
4.电罐法
电罐法是以电动形成负压,使罐拔于皮肤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有些电罐还将负压法与温热、磁疗法、电针法等相结合,提高了拔罐的临床疗效,其操作简单,易掌握,不会烫伤,但价格偏贵,携带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