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
- 陈引驰编著
- 1505字
- 2018-10-11 15:25:14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精粹的瑰宝。领略传统文化,阅史书,长识见;读哲学,益智慧,都是很好的方式。不过,涵咏诗词,或许是更好的路径,因其中不仅有理智而且有情感,不仅有真与善还有美:美和情感,是多么宝贵的属于人的特质啊。
诗与词,往往并举,不可分割。这自然有道理,可两者之间终究有些不同,有些区别。
相比较于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实文学与音乐的关系,最早就是紧密相连的。先秦时代,《诗经》是可以演唱的,甚至有些部分还配合着舞蹈来演唱;《楚辞》里很多篇章也是可以歌唱的,比如《九歌》,根据诗人兼学者闻一多的看法,本就是一出迎神祭拜的歌舞剧。这也不是偶然的情形,后来汉代的乐府诗,唐宋的词乃至元代的曲,都可说是音乐的文学。
作为音乐文学,词的特殊性在哪儿呢?在于词的音乐主要是中国本土旧有的音乐融汇了隋唐之后从西域等地传入的域外音乐而形成的所谓燕乐,换句话说,词的音乐含有非常突出的外国成分和质地。不过,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外来的,但填配音乐的歌词却实实在在是本土的。做一个不太精准的类比,就像我们今天就着一首洋曲,填写出一首中文的流行歌曲。如今,当然无法听到古代那些妖娆婉转的音乐旋律,而我们读到的词,最初确是随着醉人的异域音乐而舞动的文字。
遥想那些花前月下轻歌曼舞的情景,美丽年轻的歌女演唱着词人才子刚刚写下的诗篇,场上场下,情愫涌动,心弦拨触,回旋着的无外是佳人之美和男女情曲。晚唐五代有一部词集,名为《花间集》,形象地呈现了从那时直到北宋初年,词的主要氛围和风格。
也正因为这样的缘起,词的世界一般而言没有诗广阔。就诗比如唐诗看,从金戈铁马到浅酌低吟,从雨夜孤烛到万里山川,从怒发冲冠到儿女情长……几乎无所不包;而词的视野则狭隘许多,静寂黄昏、一束残花、半角屏风、眼波流转……视听感觉的一个片段,都可以包含着可堪玩味的曲折情绪。不是说阔就好,狭就逊色。狭,可以深入,可以宛曲,可以细微。阔,展现了视野和胸怀;狭,则透露出深心和情长。
“且向花间留晚照”的韵致,到了北宋中叶,逐渐转变,尤其是在苏轼这里。东坡“以诗为词”,可谓词史上的关键时刻。“以诗为词”的一个重要意义,便是词境的扩大,搁置那些伤春怨别、闺阁庭院的传统题材,而趋向“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语)。那以后,词逐渐不再仅是侧艳之词,而形成一种含有悠深寄托的文学传统,与诗不尽相同,却也相映相衬、相辅相成。
为了将词这一富于鲜明特色又颇具多样变化的美文学,提供给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我们起意编选了这本书。从唐至近代,二百五十多首作品,宋词自然是绝对的重心,因为它是传统所认定的词的典范,不愧为一代文学之代表。
文辞优美,感发人心,是我们选词时最主要的考虑。词中的情感,虽属于古典时代,但人心、人情之恒久不变者多矣,潜心读去,你会发现,尽管隔了千百年,但词中的场景和情感,与现代人之间并无不可跨越的屏障,时或你会有心有灵犀、神摇意合的感觉。
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置于卧室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随意翻读几页,恍然之间,体会到超越时空的人同此心、心同此情,你的情绪和灵魂,并非孤独唯一。
为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们,更直接更亲切地与书中的篇什相遇,我们的注释力求精简,对于词中的字词语句、名物制度等,只要不影响到对作品整体的理解,便不加注说,以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词作文本的领会和体悟上。每首词后的赏析文字,也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寻词中打动人心处,写出我们的感动,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词作产生共鸣。
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词吧。
陈引驰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