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政府治理 深化行政改革(上册)
- 魏礼群
- 4651字
- 2021-03-26 05:05:50
河北下好行政体制改革“先手棋”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也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一招。“创新政府治理,深化行政改革”符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潮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找准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
回顾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基本上五年一个周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七轮比较集中的改革,由初期相对单一的“精简、统一、效能”逐步向“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转变,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日益增强,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3年4月,河北省在全国较早启动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按照中央的改革精神,对应国家部委的调整方案,对省政府部分行政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进行了优化调整、精兵简政。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归纳起来,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坚持编制只减不增这一基本原则
严格控制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量,全省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编制)在中央核定的编制数额内配备人员;事业编制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并在总量内有所减少。认真开展机构编制和人员核查工作,深入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加大机构编制动态调整力度,事业单位实行空编运行,编制较多的党政机关也要留有一定数量空编。这次改革完成后,省政府机构总数比原来减少4个。
(二)抓住精简审批事项这一主攻方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2013年,河北省先后分三批对应衔接国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3项、接收下放59项;取消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29项、下放75项。2014年以来,河北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将原有的行政审批事项由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监管三类事项调整为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两类事项,总量减少到701项。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三公开、三清单”制度,实现对审批事项的动态监督和管理。
(三)把握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要求
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案任务分工》,明确了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等10类50项重点任务。比如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和免征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32项、取缔13项,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6亿多元。
(四)突出理顺职责关系这一内在要求
为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的无缝监管,重新组建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原来分散在省有关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对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和计生委员会、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18个部门和机构的有关职责进行调整整合。下一步还将对应国家有关部委职责调整,继续做好河北省相关部门调整工作。
(五)强化创新政府管理这一重要导向
近两年,河北省把ISO9001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机关管理工作,在省政府38个部门开展机关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将在全省政府系统推开,并与信息化相融合,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同时还积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形成了减轻政府压力、提升服务水平、激发社会活力的多赢局面。
二、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必须通过创新政府治理,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行政体制改革是各项改革的连接点和交会点,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具有“一通百通”的重要影响。当前,河北省发展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深层矛盾凸显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必须通过创新政府治理、深化行政改革来激发发展新动力。
(一)从优化组织结构入手,努力破解大气污染防治难题
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郑重提出了“约法三章”的承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本届政府任期内,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是各级政府都必须遵守的硬约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面临的工作形势越来越复杂,工作任务越来越多样繁重,在严控机构编制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力量配置,确保政府具备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履职能力是客观选择。
河北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而艰巨。省委、省政府态度非常明确,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2013年,河北省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50条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了“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等重点举措,提出到2017年削减4000万吨标煤、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的目标。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从行政推动上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大协调推进机制。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环保一个部门推动难以见效,为此,河北省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省政府有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政府主要部门及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共同协调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给环保部门“强身健体”。当前环保部门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原有的机构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履职需要。为此,结合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在省环境保护厅增设了大气、水、土壤污染监管等相关处室,加强了监管能力。三是建立环保联合执法机制。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所需编制由省公安厅内部调剂,各市县公安部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专职环保警察队伍达到600多人。2013年,公安与环保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有力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二)从改善调控方式入手,努力破解产业结构调整难题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当前,河北省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离不开有为政府,既依靠有效的市场,又依靠政府的积极有为,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从改革要素资源配置入手,走市场化、法制化的调控路径,充分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6643工程”,即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2012年以来,通过政府主动作为,引导不属于落后产能的670万吨炼铁、761万吨炼钢产能退出市场。2013年11月24日、2014年2月23日,两次组织开展集中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周日行动”,削减钢铁产能1956万吨;全省压减水泥2859万吨,仅石家庄就压减1850万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无形之手”的倒逼作用。通过严格节能减排、实行差别电价、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等市场调节机制,推动过剩产能退出,加快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从压缩行政层级入手,努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难题
河北省区域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设区市少、县多,设区市本级自身发展不充分,对县域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县域经济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着眼于突破短板,我们从压缩行政管理层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上想办法、求突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向省直管县(市)放权。这方面的探索从2004年就开始了,2005年确立了22个扩权县,2009年对62个产粮大县实行省财政直管,2013年对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重点县实行省直管,并确定定州、辛集市为试点。2014年,在省直管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河北省继续扩大省直管县(市)范围,赋予县(市)更多经济自主权。二是向设区市城区放权。近年来,城区承担职责和拥有权力不对等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活力。河北省研究制定了《关于向城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的指导意见》,编制了向城区放权指导目录,将公布实施。三是向建制镇放权。河北省正在研究制定完善小城镇发展体制机制,在全省选择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镇开展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搞好乡镇行政配权,赋予试点镇比一般乡镇更多、更大的行政权力运行空间。同时,要求县里也要探索“乡镇配权”问题。
(四)从完善协调机制入手,努力破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京津冀合作发展走到今天,光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不行了,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用顶层设计指导引领发展。一是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树立京津冀“一盘棋”理念,比如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对接协作等举措,为河北发展带来积极作用;河北经济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标准与京津差距的缩小,对京津人口和环境承载压力将有所缓解。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推动至关重要,同时更要切实发挥企业在产业、项目、要素转移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联动、企业主动、民间促动的工作合力。三是立足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发展。服务京津、发展自己,是河北的角色定位,推动三地协同发展,需要区域协作、错位发展。京津冀三地各有优势,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良性互动的格局。
三、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断调整变化,行政体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围绕“放、转、管、交”四个字,扎实做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篇大文章。
(一)“放”,就是继续简政放权
我们到基层调研了解到,许多群众和企业负责人都反映确实感受到了简政放权所带来的变化,得到了实惠,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2014年国务院将再下放200项审批项目,河北省将密切跟踪、及时对接、保证效果。同时,还将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大向县(市、区)和重点镇的放权力度。
(二)“转”,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2013年以来,河北省把转变政府职能摆在重要位置,清理收费、规范运行、提质增效等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在打造有为政府上下功夫,把政府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同时进一步做好清理和规范工作,把政府不该管的加快转移出去,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新型治理结构。
(三)“管”,就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充实基层和一线监管力量,保证这些机构的监管能力与发展需要相适应。推进机关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用标准化体系再造行政管理流程,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四)“交”,就是向社会组织移交权力
针对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依法严格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清理和明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事项,规范开展服务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促进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和规范运行的政策环境,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秦博勇:河北省政府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