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22.遍寻名师洛内外

山内太郎被送回城里,意外的是长尾夫人并没有如何。

大抵是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没有吃过一星半点的苦,难得让他长长见识也不是什么坏事。再加上长尾夫人本就不是什么头发长见识短的小女子,她只是因为那是她的宝贝儿子,她自己舍不得管,如今有爷爷教育自然不会说什么。

国之大事,唯耕与战。这道理,她一个武家女子完全明白。

她们家越后可是有两大优良传统的,一是造反,二是开春插了秧,南下抢关东。

农活战争两不误!等稻谷要熟了,就从关东回越后收割。整个流程特别熟练,一点都不拖沓。

“太郎,把手给我看看。”当然啦,心里是乐意山内义治管管大孙子的,但是心疼孩子还是她这个当妈的天性。

山内太郎并没有再哭什么,但小孩子的皮肤很娇嫩,果然被稻叶喇了小小的口子。

手指上那几道浅浅的,细细的划痕,已经结了痂,不痛不痒的。正常农人武士家的小孩,在泥地里滚三圈,身上哪能没点磕磕碰碰的小划痕。

也就是山内太郎养在大院里,不肯放出去野,才显示那几条小划痕格外的刺眼。

长尾夫人那是伤在儿身,痛在娘心。赶紧吩咐侍女取些外伤药来,要给山内太郎包上。

倒是山内太郎似乎有些懂事,他母亲给他呼呼手,他反而安慰起来。

“孩儿不疼,一点都不疼。”

小孩子说话那个奶音,加上山内太郎本就是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没来由的这一下,长尾夫人母爱泛滥,直把宝贝儿子搂在怀里,一点也不肯松开,生怕累着碰着。

不过作为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长尾夫人理解了山内义治的想法,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既然山内家有这个条件,就应该给山内太郎找几个有本事的老师。

像她的哥哥上杉辉虎,七岁就跟着越后林泉寺的天室光育禅师学习文武之道。很显然,这个教育的非常成功。上杉辉虎本来就是有天赋的人,碰上这样一个名师,自然大方光彩。

又比如梅岳承芳,也就是今川义元从小出家以后跟随着的老师,太原雪斋禅师。那家伙,不用多说了吧,老和尚满肚子的经世治国学问,把今川家的国事治理的蒸蒸日上。

甚至山内义胜十来岁在京都奉公的时候也有一个叫杉本了俊【注1】的和尚,教授他各种文学之道。山内义胜的汉学水平一点儿不低,出口成章不敢说,能说会道那是肯定的。

妈妈给儿子找家教,很正常吧。父母嘛,肯定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

长尾夫人和山内义治摊牌,孩子可以教,但是要找正紧的师傅来教,不能由着你野蛮教育。当然话肯定不是这么说的,肯定含蓄非常。

反正山内义治是懂了,他也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然他也不至于在地里那么对待山内太郎,他也是希望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天家无小事,狗屁大小的事也能无限放大。给山内太郎找几个家教的事情,很快就人尽皆知了。

长尾夫人自然有人选,能把她大哥上杉辉虎教育的那么好的天室光育禅师肯定是第一人选,人家教育成果直接摆在面前。

这个教育水平肯定有保证,而是人家还是原本越后长尾氏菩提寺林泉寺的住持,属于知根知底的熟人。这种人用起来最放心不过,也最受信赖。

可是长尾夫人快马加鞭命令人去越后找他大哥,让他请天室光育禅师来山内。可带回来的只有老和尚已经去世的消息。

这下子,只能问问山内义治的意见了,他在京都五山五寺里也有熟人。毕竟这么多年京都不是白混的,也是刷刷刷刷几封亲笔信快马往洛京送去。

他心目中的人选倒是让小平太也很服气,快川绍喜禅师。

留下“参禅何须以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这般名句的那位快川绍喜和尚。

这位出身武家名门中的名门,美浓守护职土岐氏,曾任美浓崇福寺住持。

乃是师从仁岫(秀)宗寿和尚,修习临济宗的得道高僧。

这也就算了,这位曾经被关白近卫氏引见天皇,与圣天子谈笑风生,更是名闻洛阳城。以至于到最后,得赐“国师”的高誉。

历史上他最后担任惠林寺住持,为织田信长纵火烧死,殉死僧众多达百五十人。因此事朝廷与近卫前久都向织田信长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据说这般高僧被织田信长肆意杀害,也是导致明智光秀发动叛乱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

既然山内义治认识这般大佬,那就去请咯。

反正小平太只负责教导山内太郎处理民政,细川采女负责教导行军作战。正好缺一个教导基础文化知识,以及艺术修养的师傅。

至于其他山内氏家臣,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国师”的名头。即使没有听说过的,也被这么大的名头给震住了。

人家和关白还有天皇谈笑风生,还教不好一个三岁多的娃娃嘛?想想也不可能嘛!

长尾夫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本来因为天室光育禅师去世而苦恼没有好人选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今听说自己的公公把“国师”给请来了,那举双手双脚赞成。

盛名之下无虚士嘛!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又不是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搏出名。人家可是正儿八紧皇居里那位亲口称颂的国师,这层次能请来教山内太郎简直就是荣幸了。

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快川绍喜禅师不是某寺的住持,甚至不固定在哪家寺院挂单,人家是真的得道高僧,觉得凡俗的寺院里太肮脏,他根本不肯呆寺院里修行。

那就找吧!

【注1】:这是镰仓古寺杉本寺的和尚,但是上没上过京,有没有和人传授过文艺学问,是不是一个才学高厚的大和尚,一概不知。纯粹借名而已,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