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档案开放目录建设的历史积累和现实条件

档案开放目录建设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和我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是分不开的,是建立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国家档案开放目录建设这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是建立在历史积累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为档案开放目录的建设进行了物质准备、人才准备、技术准备和制度准备等。

一、国家档案开放目录建设的历史积累——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发展

我国夏朝就有档案的记载,商代产生了闻名于世的甲骨档案,包括占卜刻辞、卜事刻辞、记事刻辞、表谱刻辞四类,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较系统的官府文书,是揭示商代历史最丰富、最直接可靠的原始材料,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材料独特、数量繁多、年代久远的档案。

到了西周时期,我国档案工作比商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太史寮是以太史及其下属官员组成的官署机构,主要掌管起草文书、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策命诸侯卿大夫及其他事务,西周的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领先于世界的一种管理制度。

到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当时阶级势力的文书档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较大发展。其中包括专门档案、日常政务文书及民用契券,主要种类有刑书、计书、上书、盟书、玺书、遗书、符、节、檄文、券等。另外,文书档案工作逐渐由传统史官任内分离出来,被一批专门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所代替。

两汉时期,国家重视加强档案文化典籍的收集、累积和利用工作,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文书工作制度,保证了文书档案的顺利传递,有利维护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又进入动荡战乱时代。在中央,档案工作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治的中枢系统,建立了中央文书档案的工作系统。同时,随着各国文书档案工作系统的建立和加强,各国文书档案工作人员日益增加,先后设置有尚书、都令史、令史、书令史,等等,官吏多达五六十种,名目之多创历史之最。

唐代确立了文书档案“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三省分权运行体制,三省分权制度保证了文书运行的认真准确、避免了任何一方的独权,有效维护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随着国家机构的不断完善,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度和律令亦比前代更加系统完备。对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销毁利用等方面都做了明文规定。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组史馆,设馆官修史书。

两宋时期共建了十一座皇帝档案典籍库,分别收藏各朝皇帝的档案。这也是档案机构发展的一个标志、一个转折点。宋朝代表档案保管工作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架阁库的普遍设置。架阁库不仅是档案保管装具的变革,也是宋代各级政权机关保存文书档案的专职机构,同时也创立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它开创了广泛意义上普遍保存文书档案的途径,是中国档案史上的重大变革,也是现代机关档案室的基本雏形。这一时期编史修志的重要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和郑樵编著的《通志》。

明朝建立的属中国档案史上规模空前的专门档案库——后湖黄册库,用于保管全国赋役档案,它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独立的管理经费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档案保管数量繁多,库房存储面积巨大,为16世纪早期世界所罕见。另一皇家档案库的代表——皇史,全部为砖石结构,坚固耐用,恒温恒湿,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护,是当时我国劳动人民高超建筑水平和智慧的结晶。

清朝绝大部分的档案为政府官文,数量愈加浩繁,名称种类复杂。其档案管理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建立了包括“一案一卷”的立卷制度、按文种及问题分类的整理制度、编目登记制度、档案汇抄制度、档案清理修缮制度等。

民国时期按照其统治集团的不同,分为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1912年1月-2月28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28年)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8-1949年)三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我国近代档案工作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档案工作的变革打上了统治阶层和时代的烙印。

民国时期,档案科研工作的起点是文书档案改革运动,在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档案学科研究的学者,如甘乃光、周连宽、何鲁成等。国民政府时期,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努力争取建立国立档案总库与国史馆,以期促进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防止有价值的档案遭到破坏。

我国档案专业教育从民国时期开始。这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档案工作向档案事业前进的一个标志。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以行政效率运动为契机,为解决各级机关改进文书档案工作人才短缺的问题,档案教育开始萌芽。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北省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附设一个档案管理专科,学制两年,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还指定该校开办档案管理职业训练班,招收现职档案人员,训练时间为4个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档案和档案管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档案工作的基础上,一面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档案,一面汲取国外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建设起国家规模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195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的成立是国家加强档案工作领导的一项重大措施,为有领导、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此后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我国档案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经历了初创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受挫和破坏阶段、恢复和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总的来说,我国几千年档案事业的发展所积累的档案资料及其编研经验,为国家档案开放目录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档案开放目录建设的现实条件——我国档案工作已取得的成绩

(一)新世纪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从以下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档案事业在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截止到2011年,我国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比“十五”末增长了3.3%,其中中央级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31个、地(市、州、盟)级470个、县(区、旗、市)级2652个。全国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3191个,国家专门档案馆241个,部门档案馆149个,企事业单位档案馆496个,比“十五”末增长2%,完成了预期增长目标。

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国家综合档案馆增长50.3%。馆藏资料4233万册,比“十五”末增长3.2%;国家综合档案馆增长11.7%。

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2799万张,比“十五”末增长60.1%。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1646万张,比“十五”末增长81%;录音、录像、影片档案78万盘,比“十五”末增长2.6%国家综合档案馆增长30.9%。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电子档案226万盘、张,比“十五”末增长260%。国家综合档案馆增长近10倍。

“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25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493万卷、件、册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39.3%和22.4%。“十一五”末,各级各类档案馆总建筑面积629万平方米,比“十五”末增长16.6%。国家综合档案馆增长19.7%。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6867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3.6%。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放案卷级目录3710万条、文件级目录12263万条,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2.5%和48.6%。仲禾.“数”说辉煌——从统计数字看“十一五”成就.中国档案,2010(12):34-35

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的巨大发展,既为国家档案目录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也对国家档案目录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我国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

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对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及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要求,保障了档案信息网络的规范和安全,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工作,促进了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而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正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体现在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等方面。

三、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档案信息化是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结果,是提高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档案信息化也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是促进档案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档案信息化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获取也比以前容易很多。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1979年个别档案科研机构开始档案管理自动化课题的研究;1985年末,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运行;1993年,我国启动了国家经济信息化战略并成立了“电子归档研究领导小组”,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正轨;2002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后,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能促进档案信息技术的提升,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有效,同时在进行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建设的过程中,能推行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便于大众利用档案信息,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软件重复开发过程。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能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档案开放目录的建设创造条件。南京大学档案馆开发的“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是其中的代表,这个软件目前在全国的各类档案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

档案信息网站是宣传档案工作的窗口,我国档案管理部门主要通过档案网站有计划地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提供网络检索和开放利用服务,现阶段档案馆网站的建设不断丰富完善,进一步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提供应用和服务。从1997年北京市档案馆网站的开通,到目前为止全国所有的省级以上档案馆都已建成相应的档案网站,这些网站的建成为档案开放目录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我国一些档案馆逐步在档案网站内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数据库,一些档案馆还自主开发了档案管理软件。表2-1列出了我国大部分省市档案馆网站开通的时间。

表2-1 我国大部分省市档案馆网站开通时间表

资料来源:车艳红.公共档案馆开放目录体系建设研究.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这个时间表可知,2005年以后全国各省基本上都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档案网站的建成为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促进了区域馆际互联,不断推进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