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动力与新时代企业家心智模式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企图做两件事:

第一,解释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找出一个人如何在这个世界可以活出更好的一生。

我的学问不研究宗教政治,不谈鬼神,不谈前世来生,兴趣只在于研究如何可以活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我的使命就是:传播好学问,幸福更多人!

我认为好学问必须符合三点——“我好、你好、世界好”。光是符合第一点、第二点的“我好、你好”不能称为一门好学问,如同我们看到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双赢的,但却是不当、不可推崇的,因为它不符合“系统好、国家好、世界好”这一准则。所以,好的学问必须教会人从更高的角度,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看待事物。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找到幸福满足,吸毒不就可以了吗?吸毒的时候人的状态是非常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可是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对这个人来说,他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系统,而吸毒是没有未来的。

可见,做到“三赢”,还需考虑到系统,而我的学问——系统动力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新时代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必须是与系统动力相符合,具备“三赢”意识,十分关注系统的心智模式。

不可不知的系统动力

要了解系统动力,需先了解什么是系统。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同时,每个系统又在无数更大的系统中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过去我们主要谈论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这两个层面,而在系统动力当中,多加了一层——系统,我把它们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在第三层的系统世界里,更关注人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连接与平衡,并且十分关注未来,认为人是应该不断朝未来前进的。

企业同样是由“人、事、物”组成的一个系统,里面有无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事与事、事与物、物与物……”的系统,同时又隶属于无数个“人、事、物”的大系统。以往管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事”,如技术、目标、流程、制度、规则等;心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人”,如潜意识、情绪、感受等;而系统动力学,核心是研究“人、事、物”的深层次系统连接、系统平衡、系统序位、系统赋予的角色、系统的有效延续等。

试想一下,你的企业平时召开会议,焦点是否总是聚集在过去发生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而忽略未来?当谈论过去和当下,就没有时间留给未来,就没有想过企业日后的发展延续,也就意味着没能给系统这一层足够的关注。

在企业管理中,与员工沟通时,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身份定位?你是否总是习惯与下属沟通时端着高高在上的“企业老板”这个身份,而同时又苦恼员工不配合工作?事实上,改变人在系统中的距离、高低、序位都可以改变关系。当站在系统层面看待问题时,很多事情会变得容易简单。假如老板能在谈话的系统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员工的支持者与合作者,那么沟通效果将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事实上沟通的时候,你在内心里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行为模式,同时决定了沟通效果。很多时候,回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往往会带来关系的改善。

如果我们只从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看问题,我们就会只把关注焦点放在单独的个人身上。然而,人要活得轻松快乐满足,必然是要跟其他人、事、物相联系,相组合而成一个系统的。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只有充分考虑系统这一层,才能看到人生的完整性。

人不能单独存在,人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只有从系统层面看待、分析问题,事情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出来,而问题也变得更易呈现。当然,我们需要在理性层面上用“对或错”的标准来防止违法、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或错”,而需穿越对错看效果,效果往往是由人的潜意识的感性层面决定的。最后上升至系统层面,看事情有没有意义。这便是从系统动力看待事物的意义。

我们都活在“三层世界”

系统动力学认为,世界由三层构成,我把它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系统世界。

三层世界内容简表

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我们往往讲道理、分对错。很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便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他们相信管理企业得用理性。所以你会发现,当这些企业家们谈论起管理时,方法、技巧、流程是一套又一套的,即使不管用、没效果,仍然坚持。这种唯物的心智模式,简单地认为人类对世界的数学认识和理性认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事实上,我们所置身的世界,除了有我们外部感官所反映的物质世界,还有我们内部的世界,也就是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没有心理世界,外部感官所获取的信息,充其量就只能是一堆信息罢了,而不能得到有效梳理,让信息往恰当的地方流动、安置与利用。相比意识的被动,即受头脑控制,潜意识更加敏锐与灵动。懂得从心理层面看待问题的企业家,会开始意识到做好管理,还需关注到人的内心。

心理学家罗杰·布朗斯维克说:“人们的抱负、梦想和自我都会在工作中流露出来,尽管大家都表现得好像这一切与在公司的行为无关。其结果就是存在大量不愿被承认的情感噪音,对工作造成极大损害。”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关注员工的心理世界,有助于避免企业家在工作中把焦点放在对与错,而开始真正关注人,并从中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

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事实上,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快乐,就是往高处走,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能力,获取更高级别事物的资讯与知识。假如他的心智只停留在第一层(物质)世界,稍微好一点第二层(心理)世界,那么他就只能获得意识或者潜意识层面的知识,发展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能力,无法得到更大的、关于系统层面的能力。这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将是非常遗憾的。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培养起新的心智模式,认识世界的结构有层次之分,并学习用第三层世界——系统世界——看问题。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起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企业管理中处理问题也是如此。比如,面对不知是否要让有很多年交情但经常出错的员工离开的抉择时,可从系统层面进行分析。解决好他的离开问题对企业未来有什么意义,是否他的离开会让整个团队、企业发展得更好?当确定他的离开会更有意义时,还可将该员工介绍到其他公司,甚至与其合作的公司。这样一来,既发挥他的个人优势,又不会伤害公司的利益和彼此的情谊。这就是从系统层面进行考虑,才找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中,既要考虑对错,又要考虑心理状态,更要考虑在有关系统中的关系是否足够好,人如何在世界中活好一生。当一个企业家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就能照顾全局,更好地解决问题。

新时代所需要的三层思维模式

系统动力主要有三条基本法则:

(1)恒动、恒变、恒前。

(2)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3)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所有系统都用着同一套运作法则。

系统动力的第一条法则:恒动、恒变、恒前。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动,并且是无序非规律地变动,同时只有一个方向——向前。也就是说,变动是无法停止,也不能倒退的,就如同人无法回到过去美好的时光一样。你可以创造新的美好时光,但不能够保持,或者停留在过去美好的时光。

光用 “动、变、前”三个字,就可以解释很多企业的问题。但凡任意一个面临困难、问题的企业,几乎都是因为维持一个旧的、无效或者曾经有效的模式。事实上维持旧的无效的模式,已经违背了“动、变、前”这条基本法则。

实际上,我们的辛苦和艰难,往往就是来自于“不要动”,期望所处的状态最好是维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中。可是,每个人的思维、身体的状态都是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也是如此,怎么可以“不动”呢?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家每年循例定目标,然后按目标来展开新一年的工作,以求达到目标。可你是否有想过,要做到目标如计划中的100分,很多时候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在你定下这个目标后的每天每时每刻,所有这些条件、因素、拟定目标所用的资源全部在变。换言之,这个目标只有在定下的那一刻,它才是最好、最恰当的目标,而之后都不是了。然而,很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是: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变化,依然坚持要达到所定的目标。

举个例子,你定的团队业绩目标是今年比去年增长30%,结果团队增长了50%,这样是否意味着你该大力嘉奖了呢?可你是否想过,假如你所有的对手中最糟糕的一家都增长了80%,而你才增长50%,此时因承诺而做嘉奖,想必你内心是不愿意的吧?或是反过来,你定下目标为增长30%,但团队只做了12%,这时是否意味着团队应该接受惩罚呢?但假如你发现所有的对手中最厉害的一家都只增长了8%,其他很多竞争对手还出现了负增长,实际上你的增长率已经是行业内最厉害的了,你还会惩罚团队吗?

可见,很多中小企业家都习惯于定下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却缺乏关注系统的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效果往往不理想。

系统动力的第二条法则:平衡、稳定、发展、壮大。所有的系统都是在不断变化,并朝向平衡、稳定、发展、壮大的方向。无论是人、家庭,抑或企业,乃至国家,都是如此。并且,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第三条法则)。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看到企业一切工作目标的达成,总是会不断地经历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就如同走路,我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表面上看似平衡,但当我逐渐放慢速度,你可以看到其实每一步都是不平衡、不稳定的,而正是这样的不平衡、不稳定推动着我往前走。

事实上,任何关系的发展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实现的。比如,新认识的朋友请我吃饭,我心怀感激,也请他吃了饭并送他一本书。朋友觉得欠了我,又送给我两瓶酒。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而不是我请你一顿你请我一顿后,互不相欠,又回到原来的平衡点。可见,绝对的平衡稳定是很难推动关系发展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不平衡、不稳定里面才得以实现的。

企业发展也一样,无论是目标的实现、项目的推动,还是与客户关系的建立,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达到平衡稳定的。因此,现在的中小企业家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力求保持企业平衡稳定的心智模式。

21世纪是科技和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家们之前的一些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结合理性、感性、系统的三层思考模式。

我认为,新时代企业家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兴趣不仅仅限于获得物质收益,同时满怀梦想与热情,投身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他们,让更大的系统——社会、国家、世界——变得更美好。事实上,人都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念去决定变得更有激情、更有决心、更有创造力的,也由此,转化成了一个人的动力、灵活性与专注。新时代的企业家要有渴望成功,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与定力,同时兼备使命感与“三赢”意识,能站在更高的系统层面看问题。拥有如此心智模式的新时代企业家们,不仅能够吸引、鼓舞到那些拥有同样愿望、使命的人合作,推动商业的健康运作与发展,同时对这个社会、世界未来的发展起到先驱作用!

本书将从企业涵盖的五大方面的心智,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这五大方面的心智即企业家的团队心智、企业家的运营心智、企业家的赚钱心智、企业家的发展心智与企业家本人的心智。

(1)企业家的团队心智,深究不过就是如何看待团队能力问题与管理问题的心智。

团队能力问题与团队管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企业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有关,同时也与团队的心智模式紧密联系。团队能力不足,要么是管理者没有正视HR部门的重要性(找企业未来需要的人),要么就是忽视培训部门的作用(提高团队能力)。

对于团队管理,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从前认为“员工就是要管”的理念,将今天的事交给团队去做,自己负责企业的未来。

(2)企业家的运营心智,指的就是企业家看待企业生产经营运作问题的心智。

中小企业家在运营企业时,传统的心智模式是在企业内部关起门来思考如何“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需要改变心智模式,转为“基于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把焦点放在“与客户建立关系”上。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顾客只求精准不求多,假如企业家能调整自己的运营心态与理念,做到“只做我能做的”,并不断地灵活变化,便能够获得轻松成功。

(3)企业家的赚钱心智,即企业家如何看待企业盈利问题的心智。

通常,企业管理者们的心智模式使得他们习惯于把赚钱当成企业目标,并因此把所有的赚钱压力都加于销售团队身上。这种心智模式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挫伤团队积极性,造成销售人员采取不当销售手段,还会使得企业内耗严重,并且丧失消费者信任。

事实上,只有当管理者明白赚钱只是结果,而不能是目标,并把关注点放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预算管理时,方才可能实现“赚钱”。

(4)企业家的发展心智,也就是指企业家如何看待企业未来的心智。

许多企业管理者们习惯于兜售企业过去的成就,而要想让企业走向未来,实现继续发展,就必须找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往外看”——把握形势,“往内看”——了解自身优势,从而在看到机遇与可能性时能够牢牢把握住,让企业顺利步入未来。

同时,还需具备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思维,是对一个企业进行系统性思考、关注企业未来,因而关注长期发展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的思维。传统的企业管理者是用过去决定未来,现在则要求管理者们扭转过去沿用的心智模式,建立起战略思维的神经网络,用未来决定现在,才能真正为企业找出一个最好的未来,并且找出通向这个最好未来的那条路。

(5)企业家本人的心智,也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心智。

如我在前文所说的,企业里的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所有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老大,假如他无法拥有让其成功的、有效的心智模式,那么无论做什么,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从拥有坚信自己能成功,认为自己有成功的资格的心态开始,在经营企业中灵活变化,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

可见,企业经营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密不可分的。何种心智模式,决定着企业家们采取何种方式面对、处理问题,以及产生何种效果。

因此,新时代中小企业家们要想在经营企业中获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那么就从具备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心智模式开始吧!

【瀚霆方法论】

当企业遇到问题或挑战时,用管理学不能解决,就用心理学,用心理学不能解决,就用系统动力学。瀚霆方法论就是融合应用这三门学问,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理论。

1.“瀚霆方法论”的形成

何谓方法论呢?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瀚霆方法论,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后“怎么办”。

1986年,我参加工作,通过打造优质产品,三年内让一个偏僻山区的地方企业连创地优、省优和部优,填补省市及地区多项企业发展空白,又充分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将农民转化成高效的企业工人;20世纪90年代初,我运用各项战略管理分析工具进行可行性研究,顺利为三峡移民工程材料生产制造项目立项,成为省市地方的标杆项目;南下广东服务外资企业,通过流程改造、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绩效,被集团董事局认可为在大陆投资十余年来,遇到的最优秀的高管;迈入21世纪后,先后负责或参与了战略规划、营销企划、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硕果累累。30多年来,我通过管理学的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创造过无数经典成功的案例。

管理学以绩效为本,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成为了超越资本和劳动力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把人当机器”的科学管理理论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与需求。心理学以人为本,人是绩效的基础,我开始探索与运用“以人为本”的心理学,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及其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构造、机能、行为和人本等心理学流派的核心理念与管理学相结合,进行实践创新,创造与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应用工具,比如战略单品、产品望远镜、客户画像、总裁特质、价值主张、品牌五觉、营销闭环等,成为中小企业快速诊断、快速改善、快速见效的实用工具。特别是接触和学习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后,我开始把理解的六个层次运用到企业全息诊断中去,运用检定语言模式来帮助企业家寻找问题的根源,运用智慧语言工具帮助企业寻找更多的可能,当然还有完形、催眠、萨提亚等在企业的团队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市场的营销策划中的应用等。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补充。不可能单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现代企业,同样,也不可能不顾人的因素而只依靠科学理论与统计方法来解决新时代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尽管如此,我在大量中小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的实践中仍然发现,即便结合了管理学与心理学,还是有很多事情办不到或无法实现,甚至背道而驰。特别是企业家们,会觉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时候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有时候又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备感吃力。直到我接触了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很多迷茫与困惑逐渐清晰明朗,有些问题与挑战迎刃而解。

比如,面对产品,瀚霆方法论首先会从“物质世界”用管理学分析,如产品定义、功用性能、渠道价格等维度;其次会从“心理世界”用心理学分析,如客户痛点、情绪感受、服务体验等维度;然后会从“系统世界”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如系统连接、身份序位、整体平衡等维度;最后融合以上三层世界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管理学和心理学好理解,举个系统动力学的例子吧。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当时的王老吉迅速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引发强烈反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民众受灾,感同身受,王老吉的行为受到了隶属于中国这个系统的成员——中国民众——的认可、支持与赞赏,于是有了“买断王老吉事件”。这就是系统的动力。

以前,我觉得我的方法像是散落的珍珠,散发着光芒却无法成为一条美丽的珠链,而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及其对三层世界的表述和系统动力三条基本法则的归纳,便好像一根线似的把我散落的珍珠穿了起来。而我遵循着三层世界的纵向维度以及三条基本法则的横向维度,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系统动力学这三层世界之间,从有界到跨界再到无界,融会贯通,自由行走,我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形成了体系,构成了我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应用的“瀚霆方法论”。

2.“瀚霆方法论”的应用

瀚霆方法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

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不相同。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市场、产品、用户、品牌等四个不同的周期,用企业不同发展周期的动力驱动企业在不同发展周期的发展。由此归纳总结为四大驱动模式,即市场驱动模式、产品驱动模式、用户驱动模式和品牌驱动模式。

(1)市场驱动模式,就是为满足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而形成驱动的一种模式。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启动或创业的。有的市场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衣食住行;而有的市场需求是隐性的,需要通过创新来激活并满足,比如说iPhone、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产品。

企业为需求而生,市场被创造出来后,就会出现很多竞争者。当市场竞争充分的时候,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时企业必须谋求新的发展,一种发展是再去寻找新的市场领域,不断重复市场驱动模式;而另一种发展就是由市场驱动模式进入产品驱动模式。

(2)产品驱动模式,就是企业通过打造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企业要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时需要聚焦资源,打造某项服务或某个产品系列,且不断迭代,创造和发展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当差距越来越大时,就有可能遇到天花板或者其他的发展瓶颈。这时就要进入用户驱动模式。

(3)用户驱动模式,就是满足庞大的用户群体不断衍生出的新的需求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当企业通过某项服务或某个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客户的良好体验和口碑传播,迅速聚集大量的用户资源之后,通过与用户互动,为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感受到温度,与用户真正形成一个基于某项服务和产品的独特价值主张的新系统时,企业就会由于用户的需求衍生出更多的产品系列,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时就要进入品牌驱动模式。

(4)品牌驱动模式是由消费者通过消费和体验之后,对产品或服务及其独特价值主张,产生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品牌驱动模式就是要多曝光,不断重复自己的价值主张和兑现对用户的承诺,并进行品牌传播,占领更大市场。通过迭代服务和产品来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与追随。当在某领域,某品牌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用户忠诚度、产品溢价能力之后,就要到新的市场去拓展新的领域,即螺旋式上升进入其他驱动模式。

四大驱动模式中,市场驱动模式是在市场不平衡的环境下走向平衡,产品驱动模式是在平衡之后进而稳定,用户驱动模式是在稳定之后进而谋求更大发展,品牌驱动模式是在发展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而壮大的标志。这正体现了李中莹老师系统动力学的三条基本法则:“动、变、前”,“平衡、稳定、发展、壮大”,以及“所有的平衡和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中完成的”。

四大驱动模式示意图

我的顾问客户“涟影职业女装”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创始人林玮隽、林育香夫妇,发现了职业女装这个具有潜在需求的市场,并且找到了一款蓝条纹衬衫,连续畅销三年。这就是市场驱动模式。

当我开始为他们提供经营顾问服务后,迅速提炼这款蓝条纹衬衫的畅销元素,提出“空姐范”的概念,打造了房地产销售行业的职业装,两年时间不增加任何资源及投入,业绩翻了20多倍。这就是产品驱动模式。

随着产品热销,企业拥有了庞大的用户,而通过与用户互动,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形成了非常高的复购率和口碑传播度,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非常深的连接,形成了“空姐范”这样一个新的消费群体、消费部落和用户系统。同时围绕职场女性的状态,我们又提炼了“让工作更快乐”的独特价值主张。这就是用户驱动模式。

渐渐地,“让工作更快乐”的“空姐范”在用户心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日益提升,不到三年就提前实现了我们当初提出的“成为职业女装领袖品牌”的愿景和使命。我们开始推出更多、更丰富的各类职业服饰系列,满足职场女性不同的职业着装需求。这就是品牌驱动模式。

四大驱动模式的顺序,是灵活而非机械的、刻板的,要基于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不同的行业环境等灵活运用。

瀚霆方法论的四大驱动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是通过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结构型创新、用户中心型创新和流程效率型创新等四大创新实现的。

我提供经营顾问服务的某净水设备品牌,将净水、沐浴、美容和保健等核心技术与理念相结合,研发出“宜维康”和“御见”两个品牌的花洒系列,这就是科学技术型创新;花洒是一个高频使用、低频购买的家装沐浴产品,而通过为用户提供滤芯和功能耗材,由此与用户进行多频次的连接互动,维系良好关系,为后面更多的商业可能性打下基础,这就是模式结构型创新;在与用户连接互动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进行天马行空的创意,同时将用户的使用体验及需求,反馈给技术研发部门、战略规划部门,作为产品持续创意研发的资源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这就是用户中心型创新;产品品质和市场稳定后,一边迅速迭代产品,一边优化供应链及工厂制造和品牌运营团队的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是流程效率型创新。

无论是科学技术型创新,还是模式结构型创新,同时都需要用户中心型创新与流程效率型创新,并且每个创新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体、系统和动态的。

新时代企业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变在变化之前”,让企业不断地在新的环境中平衡、稳定、发展和壮大。要有科学技术型创新的情怀,要有模式结构型创新的豪迈,要有用户中心型创新的维度,要有流程效率型创新的实在。

3.“瀚霆方法论”的目的

瀚霆方法论的目的是支持企业从线性式发展,到指数式发展,再跨越到量子式发展。

线性式发展,是指通过增加某类资源(包括项目、渠道、人员、设备、资金等)达到业绩快速增长。企业发展初期,线性式发展使企业发展快速、业绩倍增;而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线性式发展会使管理成本增加,还会让企业出现“反应迟钝、官僚严重”等大企业病;同时也要注意企业资源有可能分散,反而阻碍了企业发展。

指数式发展,也称为引爆点发展,是通过重构资源,进行用户中心型创新,在某一节点进行资源引爆达成的。指数式发展存在一个质变点,企业在达到质变点之前往往发展平缓,一旦过了质变点,发展数量开始呈指数级加速,陡然蹿升。指数式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衡量标准,就是企业业绩在3~5年内,达到10倍以上的发展。

量子式发展,是企业达到一定量级发生的不连续的迭迁发展。量子式发展有效解决了线性式发展、指数式发展中围绕单轨道发展出现的发展放缓、发展天花板的问题。

前文所述的涟影,通过打造“空姐范”职业女装,由年仅450万元、不到5万件的销售规模,在没有任何新项目和新渠道开发、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两年时间发展过亿、年销60万件以上、 20多倍的发展速度,就完美诠释了从线性式到指数式的发展历程。

量子式发展目前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了。阿里巴巴从一个经营电子商务会员服务诚信通等B2B产品的公司开始,迭迁出C2C电子商务创业平台淘宝,再迭迁出B2C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天猫,又迭迁出大数据阿里云,继续迭迁成立蚂蚁金服互联网金融平台和菜鸟物流等,成为一个通过不断迭迁进行能量聚合的发展集合体,最终实现量子式发展。

发展模式示意图

瀚霆方法论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通过对管理学、心理学、系统动力学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结合企业的市场、产品、用户、品牌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四大驱动模式,运用科学技术型、模式结构型、用户中心型、流程效率型等四大创新,实现企业从线性式发展到指数式发展,再跨越到量子式发展的目的。

小结

1.所有企业里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企业里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所有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2.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态度的惯性模式。心智模式是存在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对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心智模式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3.心智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判断模式和动力模式。

4.思维模式指的是一个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维度与方式,它决定着个体的言行。

5.判断模式,即一个人对其思考对象,如人、事、物等,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断定的习惯。判断往往基于信念,信念是所有判断模式的基础。

6.当一个人本着某种信念时,他便会像被蒙蔽了双眼,做出可能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也就是说,信念具有局限性,或是限制性。

7.限制性信念是轻松管理的头号敌人,让企业家在面对事情和问题时,内心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能/可能)”“没(有办法)”“难”。

8.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区分开来并且认为它们是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慧水平的认证。

9.但凡成就大事的人士,都是允许自己有梦想,认为自己“能”“可以做到”,都是从思想上突破开始的。

10.动力模式,即人的内在驱动模式,指的是一个人习惯于受什么驱动。事实上,每个人都被他的价值观所推动。

11.人的需求是有两层的: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表层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需求,如物质和金钱,还有行为上的需求,如技能提升、良好的感觉;而深层需求有责任、原则、成功、快乐、信念(应该这样)、身份(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意义(我的人生为系统做出了什么贡献)。

12.想要推动一个人,须先了解他的价值观,即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并想办法在他要做的事情中增添这些价值。要推动一个人,必须搞清楚其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找出他最注重的价值。

13.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会上有了一个信念:有意义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得很辛苦、做得很艰难。

14.有些老板不愿改变一下思维的方式、不允许自己考虑无须辛苦、可以更轻松更有满足感的不同做法。一方面不甘平庸,另一方面却维持平庸,重复一个旧的、无效的模式。

15.人生里的任何事,都可以得到成功快乐,同时过程可以做得轻松满足,企业管理也可以。

16.企业家心智模式可归结于三个问题,即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你如何看待你自己,你如何看待有关的人、事、物,你如何看待问题。

17.企业中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你看问题的态度才是问题;企业中的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复杂是因为站错了位置。

18.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和创造什么样的效果。

19.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20.新时代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必须是与系统动力相符合,具备“三赢”意识,十分关注系统的心智模式。

21.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同时,每个系统又在无数更大的系统中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22.企业同样是由“人、事、物”组成的一个系统,里面有无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事与事、事与物、物与物……”的系统,同时又隶属于无数“人、事、物”的大系统。

23.沟通的时候,你在内心里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的行为模式,同时决定了沟通效果。

24.人不能单独存在,人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

25.系统动力学认为,世界由三层构成,我把它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系统世界。

26.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

27.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起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28.系统动力主要有三条基本法则:(1)恒动、恒变、恒前;(2)平衡、稳定、发展、壮大;(3)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29.实际上,我们的辛苦和艰难,往往就是来自于“不要动”,期望所处的状态最好是维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中。

30.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结合理性、感性、系统的三层思考模式。

31.当企业遇到问题或挑战时,用管理学不能解决,就用心理学,用心理学不能解决,就用系统动力学。

32.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补充。不可能单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现代企业,同样,也不可能不顾人的因素而只依靠科学理论与统计方法来解决新时代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33.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

34.四大驱动模式,即市场驱动模式、产品驱动模式、用户驱动模式、品牌驱动模式。

35.四大驱动模式中,市场驱动模式是在市场不平衡的环境下走向平衡,产品驱动模式是在平衡之后进而稳定,用户驱动模式是在稳定之后进而谋求更大发展,品牌驱动模式是在发展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而壮大的标志。

36.四大驱动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是通过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结构型创新、用户中心型创新和流程效率型创新等四大创新实现的。

37.新时代企业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变在变化之前”,让企业不断地在新的环境中平衡、稳定、发展和壮大。要有科学技术型创新的情怀,要有模式结构型创新的豪迈,要有用户中心型创新的维度,要有流程效率型创新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