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再恐惧

由于人类对死亡极度敏感,恶心这种情绪不光从怪味食物泛化到“屎尿屁”上,而且还进一步泛化到了其他与死亡有关的线索上。在韩国电影《老男孩》(Oldboy)里有一场活吃章鱼的戏把不少观众恶心得够戗。韩国的确是有吃活的小章鱼的传统的,据说把章鱼整个吞下后,还能感觉到章鱼触手上的小吸盘吸着食道。一般人光是想象这个场景就会觉得十分反胃。为什么吃活着的动物会让我们恶心呢?

一个原因是吃它们会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生命,这会迫使我们承认自己是有生命时限的动物,想到自己也会死亡。在许多西方国家中,肉质的食材通常都被处理成不太容易看出是动物的某一部分的样子,以逃避死亡联想。比如,美国超市里摆放着的都是被整齐切割的牛排、方块状的鸡胸脯和去掉头的鱼肉,而比较少有那些能提示你“这块肉曾经是活物”的肉食出现。

比活的食物更直接地让我们联想到死亡的,是人类自身肉体的扭曲和残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巧妙的实验来探查人们对于残疾人的心态Gilad Hirschberger, Tsachi Ein-Dor&Shaul Almakias.(2008). The Self-Protective Altruist: Terror Management and the Ambivalent Nature of Pro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 666-677.。他们让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学生在图书馆门口询问过路者是否愿意帮助他完成一项调查;而在另外一天,这个学生以健全者的面貌出现,他还是在图书馆门口做同样的事情,只是这次没有轮椅。结果发现,更多的人愿意帮助坐在轮椅里的学生。但这个实验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实验里还有另外一个条件:有一个学生事先在图书馆里发放传单,传单有两种,一种是“你担心死亡吗?我们能帮助你!拨打热线电话,就能立刻获得身心上的舒适”,另一种是“你背部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的肌肉经常疼痛吗?我们能帮助你!拨打热线电话,就能立刻获得身心上的舒适”。结果,拿到带有“死亡”信息传单的人比拿到带有“肌肉疼痛”信息传单的人更不愿意帮助坐在轮椅里的学生。健康的人似乎对残疾人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同情,一方面又厌恶。而当他们联想到自己的死亡时,他们对残疾人的厌恶显得尤其明显。事实上,肢体残缺、穿刺(比如能穿过一个硬币的耳洞)、创伤(看到一个人在车祸后流出肠子)都会让人感到恶心,因为肢体上的伤害让我们联想到自己也可能会遭受同样的创伤而死亡(镜像神经元在作怪)。

同样的,病态的身体也会引发恶心感,如过度肥胖与消瘦、极度丑陋。体态正常的身材很少引起人的关注,而过胖或过瘦的身材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的动物性。丑陋的人一般有不对称的特征,如歪嘴、扭曲的鼻子等。我在“Belle”那一章里曾经提到过不对称的脸往往意味着遗传或者免疫系统上具有缺陷,因此在多数人的眼中,丑陋几乎等同于病态,让人联想起死亡。

可也有一些人可能是无法感知“恶心”的,比如《沉默的羔羊》里那位爱吃人脑的汉尼拔博士。在人格障碍的类型里,汉尼拔博士算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不但具有高度攻击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毫无愧疚感。心理学家比较了反社会人格的暴力罪犯和一般的暴力罪犯,结果发现他们都极度缺乏感受恐惧的能力,但他们的差别是反社会人格的罪犯识别厌恶(恶心)的能力非常差,而一般的暴力罪犯则可以识别厌恶Kosson, D. S., Suchy, Y., Mayer, A. R.& Libby, J.(2002). 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in criminal psychopaths.Emotion, 2(4), 398-411.。也就是说,汉尼拔博士同时缺乏对恐惧和恶心的感知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从容地杀人而毫无愧疚,优雅地吃人而绝不反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无法感知死亡。


为了逃避死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把死亡的信息从自己的世界里排除出去,并且尽量避免接触那些可能让我们死亡的因素,给自己营造一种死亡远离自己的错觉。可这终归只是错觉而已。叔本华说:“今天是你离死亡最远的一天”。不管如何逃避,死亡总归会在那个终点等着我们。

还是刘慈欣在《三体3》里最直接地道出了死亡的面貌:

“……灯塔建好的那天夜里,我远远地在海上看着它发光,突然悟出来: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只有死神永生”,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