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横向协作企业、相关大学与研究机构等,在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的原则下,建立起旨在联手推动技术进步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抉择,可以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自2008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尝试支持产学研部门联手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科技部在2010年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2010年,科技部公布了首批获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对这些联盟给予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6个联盟,获准成为首批试点联盟,随后又公布了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家联盟进入试点。2012年,“抗体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9个联盟获批纳入试点。2013年,“节能减排标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5家联盟入围第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且“日用及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1家联盟被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毋庸置疑,由政府出面,采取支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方式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此前并无太多先例,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探索。如何在试点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监督管理、如何有效评价这项工作的进展与实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2年,科技部组织评估工作组开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首次评估——对试点期满的前两批56家联盟的组建、运行及成效等状况进行评价,这既是对试点联盟是否如期、按质完成试点期的任务目标检查,也是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方式与力度等积累数据与经验。根据对前两批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评估结果,“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6家联盟运行成效显著,评估结果为A;“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6家联盟运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评估结果为B;有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于存在较多问题,评估结果为C。

从联盟评估的结果来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联盟组建和运行日益规范,对产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集聚产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重大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对联盟功能和特点认识不足,联盟自主发展机制和独立性不够,资源共享缺乏以及政策环境不完善的问题。评估还表明,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部门、牵头及参与单位等,都需要进一步在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联盟在运行方面的突出特点,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促进基于联盟合作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跃上新台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对于集成产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行,联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在对联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尝试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及成效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是尝试以试点联盟实践为基础,进行理论探索,以期为战略联盟理论、竞合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发展尽一份力;二是从整体上进一步探索联盟试点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联盟未来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三是尝试开发出一些典型案例,较为详细地介绍特定联盟的实践,描述联盟组建及运行过程,总结联盟取得的成效,并思考联盟可能给予的经验与启示。

本书即是上述三项工作中最后一项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选出首次评估获得“A”的26家联盟,整理联盟在评估等过程中上报的材料,检索联盟网站、各种数据库等公开文献渠道,并通过对部分联盟的访谈,形成典型案例素材,结集出版。

参加本案例集编写的研究人员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陈宝明、于良、杨娟,甘肃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晓荣、付英,江西省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所肖正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东红、金源,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李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马娜,华兴资本公司肖雯娟等。

在案例编写过程中,相关部门给予了课题组大力支持,TD产业联盟、闪联联盟、WAPI联盟等多家联盟的秘书处提供了深入访谈调研机会和相关资料,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对于每一个案例,我们尝试较为完整地给出联盟成立的背景、联盟的建立过程、联盟的运行状况、联盟的成效,并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联盟的经验启示,也尝试补充一些最新的资料。不过,由于在充分获取联盟信息资料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也由于我们自身的总结、提炼能力所限,书中不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并不断改进,在未来推出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