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延续了2014年以来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态势,在周边环境经历复杂演变过程的情况下,在经济、外交、安全、区域合作等领域努力开拓,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在周边地区快速推进,取得良好开局。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社会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中巴经济走廊的顺利推进,对于巩固中巴传统友谊、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和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国的铁路建设项目也在向前推进,中缅原油管道开始向国内输送原油。中国与多个邻国签订相关合作方面的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

其次,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在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以较快地建立。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方面,中国外交也取得重要进展。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生效,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自贸合作的水平。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升级谈判,这是中国在现有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基础上完成的第一个升级协议,对于进一步充实和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区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与周边国家关系平稳发展,传统安全问题总体处于可控状态。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出访了中国周边的八个国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2015年,中俄合作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行,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国家的关系平稳发展,中韩关系得到提升。虽然南海和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程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保持在可控状态。

在周边外交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中国周边环境也在经历复杂变化,其中有些变化可能会产生结构性的结果,为此需要积极应对,在周边环境演变的过程中,努力把握自身行动的主动性。

首先,区域经济结构酝酿深刻转型。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ership Agreement, TPP)取得实质性突破。TPP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过去自贸区协定专注于贸易领域的性质,对国际社会中未来贸易投资模式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的平衡,直接影响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并对中国国内经济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传统安全压力继续存在,某些局部领域的问题有所复杂化。随着美国海军在南海开展巡航活动,美国加大了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战略压力。南海问题从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南海声索国的争议,更多地转变为中美两国的交锋。它从内容上说,主要的焦点不再是某一岛礁的具体归属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地区秩序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美国的强势介入,使得未来一个时期,南海问题的僵持局面更加难以改变,这也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和改善形成一定制约。

最后,部分周边国家正在经历政治转型过程,这在客观上增大了双边关系发展、“一带一路”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中的不确定性,形成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中国推进的一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前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社会牵涉面广的特点。政治转型和政权更迭过程往往会牵动国内政治的多方面因素,使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国际合作项目成为讨论的焦点和政治牺牲品,或者使一些项目的落实过程受到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创新政策手段,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办法。在保持周边环境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效管控周边热点问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