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十八大的理论创新与哲学创新该文系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王伟光

十八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提法、新的要求、新的举措,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报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纲领性文献。本人将理论创新点概括为十个方面,个人理解,可以讨论。

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表明我们党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理论把握。对形势的准确判断,是制定路线、政策的依据。报告是在对形势准确判断基础上制定的。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报告认为,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道路。纵观10年,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风云突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繁荣。党中央带领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报告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现在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这是十八大制定目标、任务、方针、原则的基本依据。

二,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带有根本性的主题和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报告开宗明义点明了大会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回答了关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四个重大问题,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明确了党的十八大的指导思想。旗帜关乎方向,关乎理想信念,是团结的、胜利的、奋进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只有高举这面旗帜,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要完成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必须保持奋进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达到的目标就是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的坚实基础。

三,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以来,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年来,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完善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越发显现,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实践检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已经成熟。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领导思想,写进党章和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新的定位,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报告进一步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这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1年的奋斗历程,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胜利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件,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探索,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第三件,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新局面。在推进完成这三件大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第二次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新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写进党章;第二次,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四,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三大明确了党的基本路线,十五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加以整合,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夺取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项基本要求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每一条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这八项要求对当前突出问题、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做了回应。强调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原则、价值追求和根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认识,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新的认识成果,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内涵。八项基本要求是管方向、管全面、管根本的。同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起,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在“五个基本”基础上,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的“三个没有变”的判断,告诫全党要牢牢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把不偏离党的基本路线和不偏离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

五,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和伟大意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91年奋斗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成功实践,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化、规范化、固定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及其相应的体制。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做了三位一体的新阐述、新论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科学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新特点。报告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求全党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空的,而是有扎扎实实的实际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忘了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的思想,又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形成了“三位一体”建设;党的十六大增加了社会建设,这就形成了“四位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加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就形成了“五位一体”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庄严使命,国家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聚焦在这个总任务上。

我们党从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提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一起抓,到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抓,到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放在重要位置,提出“美丽中国”新概念,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这是报告的一大亮点。

七,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报告提出“两个全面”的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体现一个实现过程,“建成”就是努力实现的结果。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达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的是结果的实现。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说明我们党对发展目标的新认识,体现了十八大为人民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在十六大、十七大的基础上,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个新的目标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两个”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提出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四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五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出“两个翻番”“两个同步”的目标表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而是更加重视居民收入提高,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报告再次申明了十五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即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报告强调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世纪最鲜明的特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和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切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改革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出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报告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加快”的要求,在经济制度改革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体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经营体制;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等。

八,论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思路要求,形成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的总部署。报告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着力激发各类市场经济活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报告要求必须适应发展需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认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五项任务。

九,强调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报告强调,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法治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报告提出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内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两个必须、三个更加、一个突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突出把制度建设摆在首位。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支持和保证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主义战线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报告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出要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认为随着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更需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达到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促进共识、增加合作的目的。把促进协商民主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来,也是报告的新思想。

十,论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报告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提出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个方面建设。提出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能力。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报告专门就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进行了部署。要求全党自觉遵守党章,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持中央政令畅通,这对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是完全必要的。报告从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等八个方面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建设是既要着眼于保持和发展我们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又要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表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十八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我们准备以深圳市委党校为基地、依托、保障,每年召开一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发起单位是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每年一次以文会友,选定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议题,大家围绕议题写出高质量的论文,集中研讨。参会者不以职务、身份定,而以文章的质量,有没有内容、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创新来定。参加人员要少而精,控制在30个人左右,便于讨论。这样,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问题,提升到哲学层面上来认识,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和思想基础,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面我讲到,在我们党91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做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思想前提。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20多年的艰辛探索,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探索是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失败教训也使我们从反面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当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91年干了三件大事,每一件大事30年左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然后进入过渡时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成绩,也走过弯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根本经验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西方的先进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西方人,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列宁是俄国人。这三个外国人在他们那个国家,在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所经历的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和理论,是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有普遍意义。最普遍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是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自然、人类社会发展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立场观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到新疆宣讲十八大精神,见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他1986年25岁时曾在中央党校新疆班学习三年,是最年轻的学员。他说,老师当时给我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到现在都背得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但是不能违背。他认为,这个哲学观点用到哪里都是真理。哲学是对普遍规律的高度抽象,所以带有普遍性。

外来的先进思想拿到中国,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即人类社会必须经过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然后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有一个初级阶段。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规律顺序,至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必须经过哪个阶段有特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与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完全一样。为什么?各国有各国的实际。列宁十月革命成功的道路就是武装暴动,占领中心城市,夺取政权,然后解放全国。一开始中国革命完全照搬俄国具体模式,结果失败了。南昌起义的意义是重大的,但最后是失败的。另外还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黄麻起义、上海三次起义、广州起义,所有在大城市发动的起义都归于失败。只有当毛泽东同志领着队伍走上井冈山,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才解放了全中国,正好和俄国人的具体道路相反。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把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普遍道理,拿到中国来,和中国实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这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指南。结合就是创新,把外来的先进思想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创新。

第二次历史性的创新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创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但是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只是作了大致的描绘,更具体的情况他们没有讲。真正具体细致地描述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的,反倒是空想社会主义,例如莫尔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实行彻底的公有制,同吃、同睡、同住、同劳动,共同占有、共同分配,而且把睡觉穿的睡袍绣的什么花都描写出来了。空想社会主义把细节写得很细,但是解决不了怎么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解决了怎么达到社会主义途径的问题,即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然而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典作家们只是做了笼统的、大体上的勾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最重大的问题。我们讲要树立问题意识,对这个问题,列宁做过探索,斯大林、东欧各国、毛泽东都进行了探索,总体上有所前进、有所回答,但是并没有回答好。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果,说明我们这条道路走对了,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所总结出来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等,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体系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今天新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有一次我到陕北调研,碰到一个放羊的老头,我问他,毛泽东对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放羊的老头说,毛泽东把富人变成穷人。讲得有道理,毛泽东主要解决了革命问题。什么叫革命,剥夺剥夺者就是革命,把剥削阶级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又问他邓小平对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他说邓小平正好相反,把穷人变成富人。社会主义国家要富强,老百姓收入要高,人民要富裕,要过美好的生活。我们2020年先达到小康,2050年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富民强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回答了这样两个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离开了正确的思想基础,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讲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什么叫一脉相承?就是有一个管根本的东西把所有的理论形态贯穿起来,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以贯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都有一以贯之的东西,也就是它们所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国家,哲学表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以贯之就导致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构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创新发展的共同的哲学路线、思想依据、认识基础和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不能违背,违背了就要犯错误。当然具体战略、策略、举措依时间和条件的不同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不发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要随着时间、条件、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什么叫物质?什么叫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基本原理中讲得很清楚。现在有了信息,信息到底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还是介于两者之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同信息又是什么关系?对这些重大问题,是必须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什么叫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给出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例如,马克思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提出来,列宁提出实践第一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把实践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作出的创新,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检验真理的基本观点,发展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国群众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作出具有中国的时代气息、具有中国的创新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把实践的观点发展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可以直接诉诸实践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要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要发展和开创的,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话语体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同志给我们作出了光辉典范。《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论持久战》等著述都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鲜活的哲学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停留在已有的认识水准上,要进一步根据新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新的实际,概括出新的观点和思想。事实上,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丰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例如,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经典著作都有创造和发展。列宁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列宁的《哲学笔记》,还有列宁的许多哲学著作,都有创新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矛盾观点,还有绝对和相对是矛盾精髓的经典提法,都与《哲学笔记》的思想分不开。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我们读《矛盾论》《实践论》这两本书,是常读常新,每一次读都有新的哲学体会,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哲学思想基础上,经过毛泽东同志个人努力,并经过集体智慧的打造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哲学工作者承担着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第一,关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从实践观点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毛泽东哲学思想,从毛泽东哲学思想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依据,形成了一个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传统。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大的贡献。马克思说,哲学不仅仅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把实践观点创新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哲学就直接介入改造世界了。在改革开放31年的历程中,我们党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问题,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叫作求真?求真就是求得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和概括。只有认识客观规律,才能把握真理。什么叫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正是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苦干实干,才有了今天的伟大变化。

第二,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恩格斯讲马克思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发现了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唯物主义在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那里已经达到了高峰,辩证法在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那里也达到了高峰,马克思只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十八大报告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重要观点,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的新论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新概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重要思想……这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可以上升到哲学认识层面的。

第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新定位是对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是辩证法。社会是发展的,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发展观。有同志认为,全面协调有重复。我认为全面和协调是有区别的。什么叫全面?都有才全面,一个全面的人要有一个脑袋、两条腿、两条胳膊。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胳膊一条腿,或者缺胳膊少腿,这就不全面了。一个人有两条腿,全面,但走起路,一条腿朝前走,一条腿向后迈,不协调。所以全面是什么都要有,协调是各个方面的关系、比例、动作要有机结合。全面协调了才可持续。这都是辩证法的道理。以人为本,人要自由全面发展,不仅要解决人的物质需求,还要解决人的精神需求,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既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又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概括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有机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点的发展。还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等等。

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哲学虽然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思维,但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现实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现实需要哲学,哲学也需要现实,哲学来自现实,又指导现实。我希望哲学工作者能深入改革开放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认真的、独立的思考,努力推动哲学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一,树立实践意识,勤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只在书斋里、只靠书本是推进不了的,必须深入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展。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圳论坛”放在深圳?因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沿。在改革开放中所有出现的成绩与问题,成绩是深圳先创造,问题也是深圳先遇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也可能是深圳率先提出来,把深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试验区、样板田是完全必要的。同志们到深圳来可以多走一走,看一看,可以接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发展哲学。

第二,树立群众意识,善于向群众学习。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刚才介绍的放羊老头讲的话,人家没学习过哲学,什么书都没看过,只放羊,但是讲的话却是富有哲理的。要向群众学习,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哲学家的书斋、哲学家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

第三,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就会发现问题。哲学就要研究大问题,回答大问题。位卑未敢忘忧国!哲学工作者应该甘于哲学的“贫困”,我说的“贫困”是物质生活的贫困。要心怀大志,想大事情,从遇到的问题中抽出重大问题来研究。

第四,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思考探索。哲学研究必须敢于创新,要树立创新意识,大胆思考、比较、分析、研究,有所发现,有所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