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李捷 尹韵公 夏春涛
- 2717字
- 2020-08-29 03:00:10
三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什么
党的十八大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把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正确地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探索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得出如何更好、更正确、更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
其一,科学发展观对于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当今中国,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做大蛋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已是毫无疑问的共识。这样的发展共识与热情,使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急于求成乃至“饥不择食”的现象,有的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我国一些地方的青山绿水不再,耕地被占较多。同时,我们一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发展上拼能源、拼消耗、拼人力成本等问题都存在。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逐步提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就经济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方针和工作要求,这包括: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式到集约、精细化的转变。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环境、节约资源,以较小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取较大的经济发展成果。要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废物利用,大力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这些重要论断,作为新形势下发展的战略与方略,第一,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路径,告诉全党,我们的经济发展,无论产业内容还是具体项目,无论总的布局还是具体措施,都应该是有选择的,不能“饥不择食”,不能搞成大呼隆、粗放式,不能只要是项目,只要有GDP就干。第二,经济发展,是要算投入产出成本的,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在一个地方,耗费土地、淡水资源、地下资源,造成的环境影响、空气质量等的影响都有评估,都要在不同地方进行比较,而不要遍地开花、舍近求远,不能搞环境与资源上的高投入高消耗。第三,我们的经济发展、GDP的提高,不能再依靠低成本人力优势,不能只靠简单的来料加工,收取极低的加工费用,不能只搞模仿、贴牌的制造,而要实施创新驱动的战略,努力自主创新。第四,经济发展,要实施质量战略,更加重视质量与效益,努力做到精细化,这包括企业管理的精细、产品制造与服务的精细,以精细保证质量,以高质量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第五,经济发展要实施可持续战略,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都要有战略眼光,着眼于长远、可持续,不能再搞短期行为,不能再寅吃卯粮。
其二,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含义有了科学、全面的规范。新时期以后,我们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十分英明正确的决策,是我国这些年巨大进步的重要因素。但实践中,一些地方、基层对此作了片面化的理解,认为经济建设中心就是只抓经济工作,有意无意忽视、轻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需的其他重要内容。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后来我们党又提出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总任务,这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就明确地告诉全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我们党承担的“发展”任务,不只是经济建设这一个方面,同时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好这样的“发展”任务,要求我们:一是要明确“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一个全面的概念,而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发展。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在努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确实下大力气同时抓好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要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三是为了促进全方位的发展,在谋划发展时要整体设计、统筹兼顾,使各方面的发展任务同步协调、相辅相成,不要因为“领导”原因而造成某些方面的“短板”。
其三,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的目的这个根本。在发展过程中,人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区别不同“发展”、体现不同“发展”理念与结果的关键问题。人在发展中是手段还是目的,是工具还是主体,这是一个关系发展性质的关键问题。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领导人民进行的发展决不能把人民群众当成只是发展的工具,只是发展中必须使用的手段。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是主体,不是工具。胡锦涛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明确了以下要点:第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好中国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美好未来,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目的。第二,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发展是为了人民,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全部发展事业中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作为主体地位的全体人民必须共享发展的成果。“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体人民,而不能只是少数人受益,不是少数人享用发展的成果,这就一定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使人民共同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更好、质量更高,并享有更公平的社会服务。
其四,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标准、效果的评价理念与标准。30多年来,“发展”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实践中,也有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正确的发展理念,导致了实践中为了发展而忽视环保,忽视资源节约,忽视全面协调,而不是像有的地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这方面,胡锦涛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标准问题的正确理念和原则。这包括:一是发展应是可持续的发展,判断发展的成就、效果不能仅看眼前的GDP数字,还要看是否可持续。二是发展起来后,要同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能使发展只让少数人受益,不能让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与社会不公正。三是发展的结果应是人民幸福、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幸福感的全面增强,不能造成钱多了,心里更不平衡了,更烦躁了,幸福感下降了。四是发展起来后,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人民在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安全、有秩序的社会环境下生活,而不能有了钱,矛盾更多,秩序更乱。
总之,我们遵循十八大精神,努力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的上述这些正确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