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五辑)
- 刘正爱等主编
- 2309字
- 2020-08-29 03:00:50
三 民间信仰的浅信仰特征
什么是浅信仰?本文所讲的浅信仰是指一种信仰状态。信仰状态是指对一种信仰是否具备较完整的信仰认知体系、信仰是否存在要求信众应该担当的一些必要的责任和义务、信仰的认知体系对信众是否具有约束力等方面的考察和评价。信仰状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稳定的(或成熟的)信仰状态;一种是浅信仰状态。稳定的信仰状态是指:信众面对的是一整套专门的完善的信仰认知体系,通过学习能较为深入地了解信仰内容和确定信仰偶像,并自觉承担维护本信仰的责任和主动担当宣传本信仰的义务,以及自觉服从本信仰自身的约束要求,即明确地排斥其他信仰等。无神论信仰与宗教信仰都属于稳定信仰状态,反之,就是浅信仰状态。浅信仰是指信仰认知系统庞杂,信仰认知内容浅表化,无信仰约束,没有信仰责任和信仰义务的信仰状态,民间信仰就属于浅信仰的信仰状态。
希望通过对信仰状态的解析,来区分信仰种类的不同,这是本文自行尝试的分析方法。因为,民间信仰不仅仅是在信仰目标上与宗教信仰不同,而且在信仰状态上,也表现出与宗教信仰的不同。
首先,民间信仰的浅信仰特征表现为有信仰需求而无规范认知体系的信仰理念。民间信仰认知边界模糊,是囊括了各种认知内容的庞杂的认知体系,信仰者在相信神灵的同时,依旧相信科学、相信现代教育、相信医学,甚至崇尚时尚、主张个性自由等。所有信仰内容的构成是任意的、片段的、无关联的、混杂的。同时,它不是一个已经终结的认知系统,它崇拜的不是一个或一组确定的偶像,而是一个在不断扩充可认知对象或淘汰一些认知对象的动态认知系统。所有的崇拜偶像不受起源说或崇拜约束,表现为信仰对象上的多样和互不排斥,具体的崇拜偶像是在“信则灵”的理念基础上随个人意愿确定。
其次,民间信仰的浅信仰特征还表现为信仰者对所信仰对象不需要做深入的了解、理解、解读等学习过程,是一种对信仰内容认知浅表化的形式,即信众只知其然,并不需要了解其信仰的所以然。如果说,无神论信仰和宗教信仰同属于理性信仰思维的话,民间信仰则表现为附着在理性信仰思维表层的人类意识活动。如,从心理上偏重于相信神灵能规避苦难、赐予福祉的作用,不必要了解和学习信仰本身的知识。宗教信仰中,偶像的确立,是既定信仰模式、崇拜既定偶像、规范信仰规则和成套信仰内容的稳定性信仰模式,相比较,浅信仰是无规定的选择性信仰,它无须既定的信仰模式,不用圈定或限定崇拜偶像的范围,甚至可以任意从宗教体系或自然界中挑选崇拜偶像而不用遵守其他信仰规则,便实现确立个人的个性化信仰。
再次,民间信仰的浅信仰特征还表现在它崇拜的多神灵来自多种认知体系,在民间信仰中形成自有特点,自成系统:如,虽然吸纳了多种宗教崇拜的神灵,但没有派别之分,没有信仰上的排他性。“宗教也同人一样,不是挖空心思编出来的书,它们是历史的产物,并非逻辑上或仅仅心理上无矛盾地构成的产物。它们经常忍受着往往同它们直接相悖的动机,每一种宗教都是一贯谋求挡别的宗教的路。”而民间信仰并不因吸纳了多种信仰的内容而沉重,或分裂,也不会为此而与其他信仰直接对立,更不会阻止和担忧其他信仰向民间信仰渗透。民间信仰的这种开放式信仰模式,也导致信仰内部没有特殊的信仰权利,为此,信众也没有信仰的责任和义务,既不需要承担维护本信仰的责任,也不需要担负宣传(或传播)本信仰的义务,甚至没有需要传承本信仰的精神压力。同时,信众不用为任意选择多重神灵崇拜所显示出的缺乏信仰的忠实和虔诚而自责,不会因信仰而使自己的世俗生活受到约束,也没有因拥有这种信仰而产生幸福感或内疚感。
最后,民间信仰的浅信仰特征还表现为信众祈祷时的直线性和信仰目的单一性。因为功利的要求,信众祈祷时的心理需求是直接的,尽管祭祀形式是曲线的,即有供物的,有燃香的,有捐善款的,有模拟某种宗教形式叩拜的,表现的是信仰神灵的存在和对神灵的敬畏,但祈祷时对神说的不是与信仰相关的词语,没有对信仰本身的表达,而是直接提出个人希望得到神灵保佑的具体愿望。另外,信众不论朝拜什么偶像,其目的是单一的,如,都只是为了满足实现个人福祉的意愿,因此,普遍的现象是在某一个时段里,对不同的偶像祈求时,阐述的是同一个愿望。如果有了新的需求,而朝拜的偶像群也可能是不变的,面对相同的偶像,提出不同的祈求,也不会感到会影响自己的许愿。即便是在一些重要日子里,同一地点朝拜的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民间信仰的信众并不在意是在某个宗教场所里,也不掩饰自己不信教不念经文的表现,依旧面对神灵直接提出个人的心愿。如,在南京鸡鸣寺做随机采访,被访的不信教的香客,不论男女,都明确表示并不会在意这里是尼姑庵,只是将这里视为通灵的圣地。虽然,离这里不远就有一座毗卢寺,被访者们认为,在哪里祈求神灵是一样的,何况,这里的门票便宜,只需十元。同时,在观音堂前,求子的、求运的、求财的、求福的,甚至祈求保佑顺利考学、找好工作、找好对象、个人身体健康、家人平安等各种心理需求的内容都有。如,被访的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在南京就读的女学生,坦言自己不信教,但相信有神灵的存在,到鸡鸣寺里来,就为祈祷神灵保佑在家的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父母平安,并能顺利拿到工钱。
从以上这些特点来看,民间信仰并不因为没有组织而成为不独立或弱势的信仰形式,也不因为对神灵信仰的浅表认知,而会在无神论和宗教信仰之间摇摆。民间信仰有自己的信仰边界,即与无神论分界于相信神灵的存在;与宗教信仰分界于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属于任何宗教。民间信仰的开放型信仰理念和求“利”的低信仰目标,使它成为有别于其他信仰形式而独立存在的信仰模式。这种有界划分、能区别于其他信仰的特征,也使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具有了持续膨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