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歌词创作的过程
一首好诗,一首好歌,究竟从何而来?在它问世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它将问世;在它问世之后,我们并不敢保证,自己还能写出同样得意的下一首。
写诗不像写字,书法家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批量生产。写诗也不像赛跑,一个百米选手跑了10秒,大概每一次都能跑出这个速度。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的,不可重复的就可能是伪科学的骗局。诗歌的创作却未必是这样,张若虚“以孤篇横绝全唐”,但他能写出第二首《春江花月夜》吗?
柏拉图说,写诗全凭灵感:“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中国诗人也有许多类似于“神灵附体”的论述。唐代诗僧皎然说:“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不过,所谓灵感,所谓神助,所谓神灵附体、托梦,都只是关于诗歌创作过程的启动的一种夸张的说法,诗意的描述。换成平实的说法,灵感云云则只是一种艺术的快意发现。
而创作源于发现,终于修改和锤炼。
对于歌词,还有一个与音乐的互动过程。要么词在曲先,以词待曲;要么曲在词先,倚声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