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克思是人而不是神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马克思的理论,但是我们对马克思本人却并不真正的了解。我们总以为马克思思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对马克思思想的态度上宁愿左一些,认为这样安全。其实,现在回顾、反思,发现这种态度和做法往往是对马克思已有荣誉的莫大损害。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律师家庭。当马克思六岁时,他的家庭皈依了基督教,他早年是一名基督徒,信仰上帝……

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或许饱含遗憾,也可能期待一位英雄,在他死后,能实现他的社会理想。而这个英雄,出现了。34年后,他在彼得格勒领导了一场改变俄国和世界面貌的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但马克思确实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20世纪80年代德国思想家梅林在《马克思传》里谈道:在马克思逝世前一年即1882年,当法国工人党表现出“幼稚病时,他对他的女婿们叙述他的思想的方式也感到不满”,于是他“脱口”而说“我本人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据笔者后来所知,马克思1883年去世后,恩格斯不仅同梅林之间有多次书信交往,而且在他致其他友人的书信中还至少有3处引用过这句话。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会是真的认为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的一生是这个“主义”的奠基者和奋斗者。那么,晚年的马克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晚年的恩格斯为什么对这句话念念不忘呢?从恩格斯引述这句话的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是在批评德国、法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些自称“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这些人的言行让马克思、恩格斯感到不满、厌恶、愤怒,是为了同他们划清界限才这样表达的。

苏联、中国早些年出版的《马克思传》对原著删掉了马克思作为普通人的段落章节,而给他树立了一个“神”的形象。

马克思是人,是“凡人”,不是“神”,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从普鲁士政府暗探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在个人生活上,他极度没有条理、愤世嫉俗,是一个糟糕的家庭主人。他过着一种真正的吉卜赛人的生活。他极少清洗、修饰、换衣服,常常醉酒。虽然他经常一连几天都无所事事,但当他有大量工作的时候又会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去做。他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常常通宵达旦,然后中午就和衣躺在沙发上,一直睡到晚上,整个世界的运转都打扰不了这个房间。

《马克思传》关于马克思是人,不是“神”有过这样的描述:他的外表异常引人注目。有着浓黑的头发,毛茸茸的手,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但是不论他在你面前是什么样子,也不论他做什么,他看起来像是有权利和力量来获得人们尊重。他动作笨拙,但自信、自立。其行为方式公然藐视人类规范的惯常成规,高贵并有些傲慢,他永远是用一种命令的言辞说话,不容许反驳,并且他用令人几乎感到痛苦的语调讲述所有的事情,从而使他的言辞显得更加尖锐。

在给他人以应有的评价方面,没有任何人比马克思更仁慈、更公正。他太伟大了,以至于不羡慕、不嫉妒、不爱慕虚荣。但他像憎恨任何形式的欺骗和伪装一样,极为憎恨由妄自尊大的无能和庸俗带来的造作的伟大和虚假的名声。

马克思曾经在社会科学学术领域里写下不朽巨著,但他依然是人,不是神——人就有七情六欲,人就可能犯错误——他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分期和预言都是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的预言——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预言。“神”,是那些后来自己想当“神”的“造神”者们不可告人地造出的“神”。

在历史上,一种新的宗教、政治派别或者学说出现后,出于各自的目的,有人攻击诽谤妄图扼死于母腹,同时也有人崇拜歌颂甚至神话。当马克思的学说问世时,他自己并不神,“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别人也经常与马克思面对面地激烈争论“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别人心目中他是人。法国“巴黎公社”的失败,是他“革命实践”的最大挫折,曾一度跌落低谷。

既然马克思是人,而不是神,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而不是教条,马克思就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而不可能是“神圣化了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