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药文化文献集(2000~2016)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7534字
- 2020-08-29 04:53:36
略论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对确立中医药文化发展目标、谋划中医药文化发展战略、提出中医药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长远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内涵指向
(一)中医药文化自觉
中医药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中医药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自觉的提出,主要针对当下中医药发展中,重视中医药知识传承,而忽视中医药文化普及;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而忽视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重视中医药服务社会,而忽视中医药生存危机等现象而来的。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自强的起点,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
1.要自觉认识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地位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继承创新的灵魂和根本,是中医药学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是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本质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之门的钥匙。在整个中医药振兴中,中医药文化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
2.要自觉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
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共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现象。医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医学的发展也必然要向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渗透,给予社会文化以深刻的反作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展和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医药的认同是疗效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统一。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饱含文化传统的因子,具有深沉的中国特质。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医药文化引领中医药振兴,中医药振兴支持中医药文化繁荣也包含中医药文化繁荣。
3.要自觉承担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使命,中医药共同体是主力军。中医药共同体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弘扬中医药文化优势,形成中医药文化强势。中医药共同体应有“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的自觉;“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自觉;“振兴中医、传承文化”的自觉。民众应有信中医、用中医、情系中医的自觉。政府应有支持中医、扶持中医、大力发展中医的自觉。
(二)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共同体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文化自信主要针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信心不足,对中医药的信念不强,对中医药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不明提出的。做到中医药文化自信,关键是不丢祖宗、不弃外宗、造就正宗。
1.不丢祖宗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如上医医国的家国意识;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医乃仁术的仁爱思想;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上工治未病的忧患意识;胆大心小、智圆行方的行为心理;等等。因此,对中医药共同体,应苦读经典,勤求古训,始终不渝地继承中医药核心理念。
2.不弃外宗
不弃外宗,主要是指大胆吸收外来,辨证取舍,开放包容,有选择地借鉴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在历史发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佛教文化、西域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都曾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丰富产生过重要影响。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医学文化成果,是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例如从西方传统医学文化理念中,我们可以吸收人文主义的思想。西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主张医生面对的是“人”而不仅是“病”,这无疑是对中医药文化“人命至重”思想的佐证。现代医学在发展中,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有机统一的医学模式,这对中医药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造就正宗
中医药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上曾有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世界对中医药的广泛需求,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放眼世界,展望长远,要看到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和研究,未来中医药的强势可能不在中国。我们要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积极应对世界对中医药文化的新期待,为中医药的发展立规矩树典范建标准,为中医药文化发展造就正宗源头。
(三)中医药文化自强
中医药文化自觉、中医药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中医药文化自强。中医药文化自强,就是依靠中医药共同体的力量,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建设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
1.中医药文化的自强之魂是大医精诚
中医药文化要发展必须有自身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其根源是文化之魂,或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与“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是中医药共同体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中医药文化的自强之本是中医疗效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医文化自成一体的思想理论体系无懈可击;作为一种实用的医疗手段,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发展中,功不可没。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医疗保健功能,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效用,中医药文化“致和尚中”理念指引作用,等等,这都是中医药文化生生不息的要素所在。但中医药文化的立身根本是中医疗效,张仲景、孙思邈等之所以成为万世敬仰的苍生大医,是因为他们医道精深、医术高超,切实解决了百姓的病苦,且疗效显著。对社会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对中医药来讲,疗效是硬道理。中医药脱离了治病救人的实用价值,其文化价值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中医药文化的自强之源是继承创新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药宝库蕴藏丰富,活水不竭。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发展,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其动力一是继承,二是创新。继承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中医药文化繁荣的制胜之道。对中医药文化,首要的紧迫任务是继承,特别是经典的继承,在继承中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再通过提高中医药文化创新能力,促使中医药文化在医学文化中胜人一筹。
4.中医药文化的自强之路是造就真中医、纯中医、正中医
振兴中医药,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灵魂是文化。中医药教育必须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真中医。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利益激励等引导中医人真正做中医事。对民众要普及中医知识,相信正宗的中医,而不是江湖骗子。
二 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价值视域
(一)为中医药文化的繁荣铸魂固本
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是一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源头性寻找,也是一种精神的培育与养成,本质是长中医人的根。中医讲究“精、气、神”,把精、气、神称为人生“三宝”。这“三宝”分开说都有各自的内涵,但总的说,精气神是养生的根本。对于中医药共同体的成长而言,中医药文化是其灵魂、是其根本,而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又是魂的源头、根的起点。一个时期以来,中医药在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下,受到某些质疑,甚至出现否定、废除之声。这种局面给中医药共同体带来许多的压力,给年轻的中医药大学生造成许多的困惑,给普通群众带来许多的迷茫。这中间确实又表现出了在某些人心中中医药文化观念的失落,隐藏着的是中医药文化自觉上的迷惘,是一种严重“不自信”的表现。应对这种局面,不仅要国家给予高规格的荣誉和大力的扶持,关键还是靠中医药共同体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通过中医药价值理念传承,坚持中医理念、弘扬中医精神,扎稳根基,坚守阵地。而且,在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先后次序问题,前几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推行中医药文化大型科普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在业内民众中间还初步唤醒了中医药文化的自觉。但是,面向未来,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仅仅有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是不够,还必须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和自强,也只有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才能有中医药文化旗帜的高扬,才能有中医药的振兴,才能有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为中医药共同体的成长育人凝心
文化具有满足人精神上、物质上需要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启蒙人、发展人的功能。中医药文化同样具有教育和熏陶功能。中医药文化的力量无形而有质,历久而弥新,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心理建构、精神激励、情境陶冶、聚气凝心、以文化人的作用。虽然文化的育人功能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实在的和深远的,犹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根在文化、魂在文化、情在文化。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通过价值认同、情感激励、潜移默化等影响和塑造着中医药共同体的人格和品质,促进中医药共同体坚守自身的职业理想和文化信仰,让中医人真正热爱中医、奉献中医,用心于中医,用力于中医。这有利于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的基础,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源泉、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环境;有利于中医药共同体把握中医药的特点,明确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优势,最终实现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与高位发展。“通过育人兴业,让人民大众认清中医的门、认知中医的人、认同中医的行,切实展现中医药机构和中医人的传统厚重与行业尊严。”
(三)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塑形彰力
中医药事业要振兴发展,造就辉煌,中医药共同体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赢得职业的豪迈感,就必须有自我的核心价值体系,有自身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业已成为中医药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面向未来,以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减少疾病为宗旨的医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服务水平,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原则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在人们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中,我们看到,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临床诊疗手段不断更新中,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则明显下降。让医学从那种“太技术化、太非人性化、太官僚化”的取向回归于人性化的呼声日渐高涨。建构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的目的,重铸中医药学的人文价值,突出中医药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商业道德、团队精神、社会责任,培养具有广博文化知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树立形象、展示力量。
三 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途径分析
(一)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需要依照什么原则
一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是渐进的过程,中医药文化也是如此。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因此,在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中,首先,要加强研究梳理、整合、凝聚,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建立起来,形成行业共识;其次,要积极传播,唤醒知觉;再次,是建立机制,形成氛围。但是在目前的中医药文化工作中,存在着表面轰轰烈烈,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缺失的局面。这样长期下去,对中医药文化的方向必然迷失,自觉自信自强将无从谈起。
二是立足经典原则。中医药文化研究不能远离中医药经典,中医药文化蕴含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典籍之中,中医药文化发展必须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建立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不能空泛地就文化研究文化,而应挖掘经典系统研究中医药典籍和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其文化素养,梳理中医药文化源流脉络,挖掘中医药文化丰富内涵,提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精神实质。
三是以人为本原则。“研究文化,就是研究人的生存实践、生存经验,而人的生存实践、生存经验又是构成人们身份认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研究大众文化,则是研究与我们最切近的生存实践和生存经验。”中医药文化具有人文属性,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医药文化发展必须以提升中医药人员文化素养为着眼点,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行业和全体人民。
四是服务大局原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点之一。中医药文化发展必须围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服务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复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用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成效增强国家文化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软实力。
(二)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需要依靠什么力量
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公共产品,对于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建构,涉及民众情感与民族利益。我国行政主管部门掌握资源的分配权,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出成果,是由其自身职能与义务决定的。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出发,做好宏观规划、分类指导、行政规范,形成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二是大师发挥引领作用。在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中,中医大师的作用应该凸显,以保持对中医药文化引领和示范,同时保持对中医药文化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我们需要中医大师开拓的文化精神、开阔的文化视野、开放的文化心态;需要中医大师保持坚定的中医信念、坚韧的行医毅力、坚贞的医德风骨;需要中医大师高雅的学术修养,高峻的学术智慧,高超的学术造诣。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医药文化自觉的强大动力,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力量积聚,是中医药文化自强的智慧源泉。
三是行业发挥支撑作用。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是中医药行业自身形象的展示。中医药行业是中医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创造者。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既是中医药行业的使命,也是中医药行业自身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中医药行业要切实提高自身发展的实力,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医疗机构提高中医疗效,产业部门提高中药药效。与此同时,大力提高行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形象,为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提高基础支撑。
四是民众发挥传播作用。民众是中医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播者。我们可以从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中反观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质量,从民众的建言中反思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得失。应该深入挖掘与中医药文化密切相关的符号、仪式,在语言符号、精神符号、形象符号、行为规范仪式、礼仪庆典仪式、节日仪式等方面,高度重视符号与仪式在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建设与传播,让民众自觉掌握中医药知识,自觉运用中医药知识,自觉传播中医药知识,奠定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群众基础。
(三)构筑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机制
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政府和行业是重视的,2011年11月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大会。继《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出台后,中医药其他机构的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也在研究草拟之中。许多中医药院校建立了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目前推进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最根本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
首先,建设科学的评价机制。目前,我国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导致中医药行业对中医药文化漠视或是将其当作点缀门面的摆设。以中医药教育机构而言,评价体系基本上是“根据精英教育、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设定,着重学术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衡量参数是学校规模、层次和学位点数量。”评价体系与资源的配置密切相连,结果是诱导中医药院校盲目追求大而全、大而强,而对于中医药教育真正的内涵建设、教师中医药文化教育能力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熏陶等软性指标的关注较少。中医药产业评价指标的核心是产量和安全,中医医疗机构评价指标导向是疗效,等等。评价体系中对中医药文化的忽视,导致建设的力度不强,普及力度不大,因此,对中医药行业评价体系要科学设计,核心指标要有针对性,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评价必须给予较高比例的权重。
其次,建立合理的拨款机制。目前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拨款,往往采取项目化的竞争性投入机制,竞争性的投入具有年度化的特征,造成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短期化、功利化;而且资助的重点是物质文化的建设,忽视了人的自觉理念的引导和激励。在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的过程,物质的激励和诱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拨款投入重点要转移。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继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中医师承传统,教师作用突出。在大规模投入中医药文化的硬件基础上,要适时改变“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要多关注对教师、医生个人的投入,建立扶持基金,引导教师长期安心治学,“修德以范众、正身以格人、博学以导师”,这样真正的中医大师吸引优质的生源和人才坚定从业,中医才能后继有人。
最后,建立学科支持机制。学科是知识的集群,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和依托。学科建设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中医药文化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医药院校展开,只有少数中医药院校开设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入学教育等课程,也有少数几所中医药院校招收中医药文化方向的研究生。但总体上,中医药文化学科还没有建立起来,开设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在许多院校的地位尴尬,大都是被边缘化的。虽然许多医学院校提出把中医药文化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但这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意愿,目前还缺乏权威性的、刚性的规范。我们认为有必要由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定必要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规范、行动计划或者中长期规划等,明确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的目标、内容等,确定医学院校的建设责任,落实公共财政投入。各院校要制订和实施合理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计划。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完善中医药文化教育机制。
总之,面向未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之门的钥匙,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中医药文化信念,厚实中医药文化底蕴,拓展中医药文化视野,提升中医药文化品位,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作为,切实构筑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价值理念和文化支撑,为中华文明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