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石油之国:传统与新兴

世界经济的舞台上,石油出口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是如此特殊,以至于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在编制统计资料和报告文件时,往往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组别列出。尽管事实上这些国家广泛地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地区,尽管它们中有的是发达国家,有的是中等收入国家,有的是极不发达国家,但“石油出口国”成为它们共同的标签。这并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在这一共同标签的背后它们彼此之间的确存在一些共性,如经济结构单一、制造业空心化、贫富两极分化、经济波动较大等。

本书第一部分取名“石油之国”。在前两篇文章《谁是“石油之国”》和《石油消费国》中,我们介绍了世界石油储量分布、石油生产以及石油消费的基本情况,为理解后文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然后,我们围绕“资源诅咒”这一概念展开讨论。“资源诅咒”是增长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经典理论假设,并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以石油资源为例,的确有不少石油资源禀赋充裕的国家经济发展落后、政治不稳定、人民生活长期陷于低水平。2014年中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跌更是造成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等国家货币贬值、债务违约,甚至连沙特阿拉伯这样富得流油的国家都不得不通过增加赤字来弥补公共支出,于是,也有人提出了“石油诅咒”(oil spell)的概念。但是,丰富的石油资源既能增加就业、提高工资收入,同时也使得政府拥有相对充裕的收入来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福利,从而直接和间接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这轮下行周期中,山西、东北等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丰裕的地区也同样面临着比其他省份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什么这些“生在蜜罐里、长在金山上”资源丰富的地区,反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呢?我们在《走出“资源诅咒”:“迪拜模式”可以复制吗》一文中分析回答这一问题,具体探讨“资源诅咒”的细节和机理。

紧接着,我们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石油生产国进行典型分析。

迪拜是阿联酋的一个成员,也是近年来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迪拜通过发展转口贸易、国际航空、度假旅游、跨文化交流、房地产等产业,成功地摆脱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明珠”。“迪拜模式”也成为中东和非洲地区资源型城市争相学习模仿的典范和破除“资源诅咒”的法宝。但是也有人认为,“迪拜模式”的成功高度依赖地理位置、宗教关系、地缘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甚至有较大的运气成分,无异于一场豪赌,并不值得其他国家借鉴。那么,“迪拜模式”可以复制吗?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举足轻重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平均每8桶石油里就有1桶来自沙特阿拉伯。2016年4月下旬,沙特阿拉伯政府颁布了一份名为《沙特愿景2030》的官方文件,提出了沙特阿拉伯未来蓝图的“三大支柱”、“一个中心”和“两大战略”。这份文件是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在经济领域制定的最重要、最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它为未来15年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这些改革计划的前景如何?能够顺利开展并如愿以偿成为现实吗?

地缘政治是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因素。不论从人口、土地来看,还是从经济规模来看,也门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在众多的石油出口国中,也门并不突出,但2015年3月26日沙特阿拉伯联合10个海湾国家对也门的军事介入使得这个国家一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石油之国中的一个“普通青年”》一文中,我们抽丝剥茧,透过也门战局来理解中东地区盘根错节的地缘政治关系。

页岩油气革命是进入21世纪之后石油行业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美国是页岩油气革命的急先锋和最大受益者。2015年9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电力分委员会投票通过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HR-702号法案”。紧接着在12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投票通过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法案。出口禁令解除为美国原油出口打开了大门,也预示着美国距离石油自给自足越来越近。这个事件本身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长期影响则不容忽视。我们在《新兴石油之国:格局重塑者》和《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意味着什么》两篇文章中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谁是“石油之国”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分布在哪些地方?世界上每年的石油总产量是多少?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哪些国家在出口石油?这些问题构成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端大背景,同时也是分析和理解石油经济的必要知识前提。在全书的开始,我们首先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交代,梳理最新的统计数据,为读者理解全书提供铺垫。

 

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任何一个现代经济体都离不开石油。遗憾的是,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却不是很均匀:有的国家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可谓“富得流油”;而有的国家国土之下并没有发现储藏有石油。

储藏的地域分布直接决定了石油生产和石油供给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石油跨国贸易的格局——少数国家提供了全球经济运行所需石油中的大部分,而其他大部分国家则依靠进口来获得石油。了解石油的空间分布是理解石油经济的第一步,也是宏观经济研究和分析人员需要谙熟于心的基础背景知识。

地球上的石油储量以及分布

截至2014年底,人类在地球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98亿吨。按照国际石油市场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大约折合17000亿桶。如果保持目前的开采量不变,那么这些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可供人类再开采使用52.5年。

当然,这个数字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未来究竟还可以供人类使用多少年?”这个问题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未来每年的石油消费量和开采量会发生变化。例如,随着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进程,石油消耗量会增加;而后工业化国家因为经济中服务业占比的上升,石油消费量则可能下降。又如,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更广范围的使用也会降低人类对于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随着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可供开采的石油资源。对此,我们在后文中还将详细论述。

这2398亿吨石油资源广泛地分布在全球各地——从欧亚大陆到大洋洲,从北美洲到南美洲再到非洲,以及部分海洋之下也发现了石油。但是,石油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大体上,主要集中在如下5个区域——亚欧大陆北部、中东地区、非洲北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东部(见图1.1)。

图1.1 全球石油储量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所示为截至2014年的已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的数据绘制。

委内瑞拉是迄今为止已探明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石油资源储量为466亿吨,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近1/5。因为石油储量的密度有所不同,按照重量单位(吨)和体积单位(桶)计算得出的占比一般会有所差别。按照重量单位(吨)计算,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占全球的比例为19.4%;按照体积单位(桶)计算,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占全球的比例为17. 5%。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各自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5.7%和10.2%。排在前10位的国家还有:伊朗、伊拉克、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美国和利比亚(见表1.1)。这10个国家的石油已探明储量加起来占全球的85%,其中,仅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这几个排前5位的国家就占62%。可见,石油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非常集中的。

表1.1 石油已探明储量国家排名

续表

续表

注:表中数据为截至2014年的已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中国截至2014年底的石油已探明储量为25亿吨,占全球的1.1%。在各个国家中排第14位。

石油生产国

石油产量的空间分布与石油已探明储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换句话说,各个国家在利用石油资源方面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一旦在国土之下发现了石油资源,都会开发利用,没有哪个国家会选择将宝藏埋藏在地底下,存而不用(见图1.2)。

图1.2 石油产量与已探明储量的关系

注:为了图形表述清晰,图中产量和已探明储量两个变量均取了对数值。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但即便如此,受资金多寡、经济开放度、政治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在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力度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例如,利比亚和美国的石油已探明储量基本相当,都在60亿吨上下,但是利比亚每年的石油产量只有2330万吨,美国则高达5.2亿吨,是前者的22倍多。如果保持现在的已探明储量和开采速度不变,那么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可供开采270年,美国只可供开采11年。又如,尽管委内瑞拉的石油已探明储量比沙特阿拉伯还要略高,但是其产量只有沙特阿拉伯的1/4。

2014年,全球的石油产量为42.2亿吨,相当于每天开采8867万桶。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是前三大产油国,分别贡献了超过12%的产量,中国和加拿大的产量占比也均达到5%。与储量一样,石油产量的集中度也非常高——前5个国家出产了占全球48%的石油,前10个国家的占比则高达67%。

如果算上天然气凝液(NGL)、其他碳氢化合物以及液体生物燃料,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资料,美国在2014年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液体能源生产国详见IEA, Oil Information, 2015。

中国2014年的石油产量为2.1亿万吨,折合424.6万桶/天,是世界上第四大产油国(见表1.2)。

表1.2 石油生产量国家排名(2014年)

续表

注:“储采比”可以理解为按照当年的开采量,当前已探明储量可供开采的年数。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为了对众多的石油生产国有更直观的印象,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和归类。冯煦明(2016)详见冯煦明:《何谓“大国”?》,澎湃新闻网,2016年9月1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2745。曾对“人口总量”“国土面积”“经济规模”三个参数在全球排名前20的国家,运用维恩图分析了大国的集合关系(见图1.3)。我们又在图中将2014年石油产量排名前30的国家用加粗字体标出。标粗国家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都在0.5%以上。

图1.3 “大国”与石油之国

注:①每个圆圈中分别为人口总量、国土面积、经济规模排名全球前20的国家;②图中粗体字的国家为2014年石油产量排名前30(产量占全球之比大于0.5%)的国家。

资料来源:冯煦明《何谓“大国”?》, 2016。

从图1.3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土面积大国的石油产出一般都不小,国土面积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石油产出量排名位列世界前30。人们常把“地大”和“物博”连在一起使用,可见这种说法至少在石油资源上是成立的。当然,不排除有些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却盛产石油。图1.3中的例子是英国。英国国土面积不大,但邻近海域富藏石油。更多的例子在图1.3之外,如挪威、卡塔尔、阿联酋等,这些国家都是国土面积小国,却是石油生产大国。

另外,有一类国家,虽然人口众多,经济规模也很大,但石油资源贫乏。代表性的例子如日本、德国等,这些国家居民和企业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来自外国进口。

幸运与不幸

提到产油国,很多人往往会首先想到中东地区的众多阿拉伯国家,并在脑海中浮现两幅画面:一幅是豪车、王子以及金碧辉煌的摩天大厦;另一幅则是贫穷、战乱以及流离失所的难民。的确,尽管石油是宝藏,但是这一宝藏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上天的恩赐,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魔鬼的诅咒;对于有些国家是幸运,对于有些国家则是不幸。

在众多的“石油之国”中,的确存在一种极化现象:有国家仅仅通过出口石油就换取了大量的财富,成功跻身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列,如卡塔尔、阿联酋、挪威等;同时,也有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依靠大量石油出口,却长期难以摆脱贫困和落后,如刚果(布)、尼日利亚、南苏丹、乍得等。

从统计上整体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石油依赖度之间是负相关的。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产业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因而如果有石油资源的话就比较容易患上“石油依赖症”;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从石油出口中能获得较大的利益,那么其发展工业的自我激励就会大大降低,容易形成资源出口和消费性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有研究表明,资源禀赋比较丰富的国家也更容易出现战争、贫富两极分化、政治不稳定以及掠夺型的经济制度。

对石油依赖度较高的国家有赤道几内亚、刚果(布)、科威特、伊拉克。这几个国家2014年石油租金这里的“石油租金”指的是世界银行定义的按照当期市价计算的原油产出的总价值减去生产成本后的差值。与GDP的比值都超过了40%。沙特阿拉伯石油租金与GDP比值也比较高,2014年为38.7%。相比之下,俄罗斯对石油的依赖度为12.7%。加拿大、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则要低得多,分别为3.35%和0.76%。

但必须指出的是,石油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见图1.4)。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可能发展得好,也可能发展得不好;同样,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也可能发展得好或不好。

图1.4 石油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

注:“人均GDP”为现价美元,“石油储量”单位为亿桶,这两个数据为了图形表述清晰取了对数值。图中数据为2014年数据。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例如,伊朗和加拿大是一对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储量大致相同,但2014年伊朗的人均GDP仅为5443美元,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而加拿大的人均GDP则高达50231美元,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将近5倍(见表1.3)。

表1.3 主要石油生产国概况(2014年)

续表

续表

注:标记“#”的为2013年数字,标记“*”的为2012年数字,标记“**”的为2011年数字,“…”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5

又如,丹麦和乍得这两个国家的石油资源禀赋也接近,但是前者的人均GDP是后者的近60倍。日本和德国都是贫油国家,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稳定度、人力资本、技术、基础设施、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等综合因素,石油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而且往往并非决定性因素。

石油出口

并不是所有的产油国都会对外出口石油。生产石油最多的国家不一定是出口石油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一个产油大国,但直到目前为止,并不大量出口石油。只有那些产量超过自身消费量的国家,才会对外净出口石油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石油净进口国也可能出口少量石油。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14年就出口了60万吨原油和2967万吨成品油。

按照2012年的数据,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上前三大石油出口国。除此之外,前20大石油出口国还包括伊拉克、阿联酋、尼日利亚、科威特、安哥拉、伊朗、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利比亚、挪威、墨西哥、卡塔尔、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英国、阿曼、哥伦比亚(见图1.5)。

图1.5 前20大石油出口国出口石油情况

注:按照2012年原油(包含天然气凝液)出口量排序。

资料来源: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Statistics

显而易见,这些石油出口国大部分位于中东和非洲地区,有大国也有小国,有穷国也有富国。一般而言,富裕的大国在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总是比落后的小国要强。

另外,一个石油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还取决于其出口市场的分散程度。分散度越高,则话语权越强,反之亦然。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只有唯一一个买主,而对方又可以同时向好多出口国购买石油,那么前者在价格博弈中的地位就要相对弱得多。

因而,主要的几个石油出口国都在努力争取更多的买主,将市场分散化。传统上,欧洲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占俄罗斯石油购买量的60%以上。但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欧盟(EU)联合美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因而俄罗斯不得不加大力度主动争取中国市场。同时,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前景预期也促使沙特阿拉伯等中东石油出口国努力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特别是在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之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石油市场份额的争夺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