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它在华夏大地已有了广泛的传播,在政治、社会、文化、信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过程,实有赖于历代僧人所做的卓越贡献,而记述高僧大德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亦层出不穷。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部高僧传最为重要。它们是:

①《高僧传》,〔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全书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等十门,所载僧人从东汉至南朝梁共二百余人,附见二百余人。书中各传记多有论赞,阐明了佛法的主旨和源流,评价并表彰了重要的人物,集中反映了该时期佛教发展的情况。作者写作态度严肃,剪裁编排缜密,对人物事迹的叙述栩栩如生。

②《续高僧传》,〔唐〕道宣撰,三十卷。体例仿《高僧传》亦分为十门,所载僧人从北魏至唐麟德年间近五百人,附见二百余人。此书对佛教各宗派重要人物做出的贡献及佛教著作的撰述、学说的演进等都有着准确的记述。本书因撰写于国家统一之时,还较好地弥补了《高僧传》因分裂而偏重南方的不足。

③《宋高僧传》,〔宋〕赞宁撰,三十卷。作者与弟子奉宋太宗诏令编修此书,后来又经过修订。本书所载僧人从唐至宋初,并增补刘宋至隋各前传中遗漏的人物,正传五百余人,附见一百余人。全书行文重视史籍体例,叙述质朴得体,翔实明畅,与前两部《高僧传》的风格不尽相同,但也别有特色。

④《大明高僧传》,〔明〕如惺撰,八卷。作者住浙江天台慈云寺时,随手札录材料,撰得南宋至明代一百余僧人之传记,附见六十余人。全书体例似未完备,所记僧人以南方为多,然亦可略窥明代之前数百年间佛教流传概况。

这四部高僧传由于体裁相近、内容连贯,被合称为《四朝高僧传》。

《四朝高僧传》中所收入的均是有德之高僧,不取徒具虚名之辈。《高僧传》卷十四序录对此曾解释道:“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代以‘高’字。”通过阅读高僧大德的事迹,想必对读者的道德意识会有助益。

《四朝高僧传》通过记述僧人事迹,还翔实记载了佛教在中土传播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佛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它不仅有助于佛教爱好者掌握佛教发展源流,也可供一般读者了解佛教知识、学习传统文化之用。

《四朝高僧传》向无合订本。本次我们选取权威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为底本,合为一套整理出版,以飨读者。整理过程中,我们将原书断句改为现行新式标点,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酌改了原书中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版的风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各传由于流传日久,存在若干窜乱问题。例如,《续高僧传》底本的部分卷次标注存在窜乱:第二十、二十一卷之间窜入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二、二十三卷之间窜入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之间窜入第三十五卷,因而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卷的卷次重复出现,但正文的内容接续无缺。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出版时赵城金藏、碛砂藏等版本尚未披露,大正藏本《续高僧传》是以三十卷本高丽藏本插入四十卷本相关章节整理而造成的。今为尊重底本原貌,对这类问题仅出注说明,不予妄改,敬请读者鉴之。

为了方便读者快速查找《四朝高僧传》中的僧名,我们还编制了《〈四朝高僧传〉僧名索引》,置于本书第五册卷末,敬请读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