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鲁品越

社会主义并非某种为了实现“平等、正义”的普遍价值,而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而来到世间的,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前者根据“平等、正义”等价值而规定社会主义的固有本质,而后者根据克服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的历史实践的需要来不断生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所要克服的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说到底就是“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之间的矛盾。在资本追求自身积累的扩张过程中,竞争性地最大化地吮吸三种自然力——人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必然导致另一种积累——劳动者、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的社会发展空间的贫困的不断积累。那么如何克服资本主义追求其自身积累而产生的内在矛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不同的路径。在社会主义国家还不能自立的历史初期,应当实行独立自主的计划经济。而在已经具有独立的工业与农业体系之后,则需要对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开放,其路径不是消灭资本本身而“消灭矛盾”,而是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动力作用的同时,克服资本为自身增值而盲目扩张所产生的矛盾。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旨。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资本,但不要资本主义。

“资本”(capital)并不等于“资本主义”(capitalism),正像“社会”(society)并不等于“社会主义”(socialism),“物质”(material)并不等于“物质主义”(materialism,通常译为“唯物主义”)、“观念”(ideal)并不等于“观念主义”(idealism,通常译为“唯心主义”)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以何为本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为本位,一切服从资本积累的需要。而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以全社会的根本利益为本位,也即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本位。有人说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这并不正确。因为虽然人们都以“公平”、“正义”为其追求的“普世价值”,但是一旦具体到社会现实,每个人、每个阶级与阶层就会给“公平”、“正义”完全不同的内涵。资本主义从来都认为资本主导的利伯维尔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就是“公平”、“正义”。所以,所谓“社会主义”,其根本含义是以社会公共利益、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位。这种原始内涵在逻辑上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以下六个方面与资本主义相区别。

第一,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的区别之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产,应当以人为本,即以人民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根本目的,以资本增值为配置资源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手段。这是社会主义的主旨,它产生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资本自身增值,即为了赚钱,并且把所赚的钱(剩余价值)尽可能转化为资本,从而实现资本积累最大化,从而拥有越来越多的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过是获取货币以实现资本增值的手段。这种纯粹为钱而生产的极端形式,在实体经济领域里表现为:为了赚钱而采用形形色色的手段欺骗消费者,疯狂破坏生态环境,制造两极分化;在虚拟经济领域内表现为用欺骗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搜刮全世界的金钱,由此绑架整个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这种颠倒了的目的与手段再颠倒过来。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追求作为社会权力的价值),而是为了使用价值,即恩格斯所说的“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进行生产。而它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体现,正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社会总体需要”具体化为“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每个成员的需要”则具体化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共同富裕”,而“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则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基础。因此,“三个有利于”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通过以“三个有利于”为目的,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旦离开“三个有利于”这个目标,或者把“三个有利于”的目标混同于盲目追求GDP的以“唯钱论”为目标,社会主义就不复存在,中国将会重蹈中国和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覆辙,社会主义本质就无从实现。

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结构上的根本区别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必须将追求自身积累的资本置于某种更强大的社会主义力量的驾驭与导控之下。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具有这种能够驾驭与导控资本的力量呢?这就需要以下方面的条件。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前提。

任何社会的市场权力结构,都是金融资本支配实体资本、垄断资本支配中小资本、关键产业资本支配附属产业资本的结构。在私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居于支配地位的资本掌握在个人手中,会形成社会经济领域中少数资本家对全社会经济体系的支配权。经济基础不可避免地反映在社会政治上层建筑领域,最终造成少数资本寡头对全社会的政治统治。因此,“自由放任”的结果只能是资本寡头对人民的专制统治。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对不能允许私人资本占主导地位,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控制力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影响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与关键领域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国有资本必须掌握绝对控制力;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要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等行业。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科研、设计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除此之外,国资委监管范围之外的金融、铁路、邮政等领域,国有企业也应当绝对控股。二是影响民族未来发展空间与命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矿藏、海洋、大河、湖泊和生态关键地带的资源必须由国家牢牢控制,划定资本活动的边界与禁区,私有资本必须进行资源与生态的补偿才能使用相应的资源。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稀土矿藏和三江源生态区的国家管理是其典型例子。三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它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命运相连。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吸收非国有资本参股,不仅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而且放大了国有资本所能够控制的资本量,放大了对全社会经济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同时也能在混合资本内部吸收民间资本的活力,提高效率。

第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政治制度上的根本区别

为了上述目标,社会主义必然要求建立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必须使国家的政治权力掌握在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手中,在中国即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我们强调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国有制就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国有企业,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总体的资本主义性质。恩格斯指出,“无论向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转变,还是向国家财产的转变,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国有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既有社会主义国有制,也有资本主义国有制,二者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性质。资本主义国家是代表资本家阶级总体利益的社会机器,而社会主义国家是代表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国家。恩格斯指出,“现代国家也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的侵犯而建立的组织。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他严厉批评那种把资本主义国有化说成是“社会主义”的论调。他说:“但是最近,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甚至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2008年金融风暴中,为了挽救由金融资本一手炮制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把万亿美元投放到金融寡头手中,或者直接把一些金融机构收归国有,有人说这意味着美国在推行“社会主义”。实际上,这绝对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是地地道道的拿全社会的血汗不经过生产过程而直接为资本家集团服务的国家资本主义,这是比那些通过实体经济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的古典资本主义,还要无耻得多的资本主义。正因如此,这些措施遭到了劳动者的激烈反抗,终于酿成了2011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

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国家政权是代表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历史地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以代表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其最高宗旨,而且以反映我们时代真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形成了扎根于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政治网络体系,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没有任何其他政党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邓小平说,“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第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全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的根本性差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具有进行有效的总量调控能力(这是现代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点),而且能够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具有深层的结构性调控的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质。

主要表现在:①在实体经济领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落后产能的私有资本则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中,政府必须有能力进行有效的结构性调控,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产业结构升级;②必须严格管理虚拟经济,使其为实体经济服务。政府不仅通过货币发行、利率、储蓄的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金融手段控制货币总体流量,而且严格根据国家长期发展需要确定货币投入实体经济领域,严密监视货币流向,用铁的纪律防止货币投入囤地、炒股、期货等投机性领域,提高货币投入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民生改善方面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收入分配上的根本差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劳动性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资本性收入进行适度干预,引导其投向再生产领域以及公益事业。严格限制投机性收入,以防止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确信,财富是由劳动与自然界共同创造的,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只是为劳动创造财富创造前提条件。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通过掌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生产资料)而支配劳动者,使劳动者只获得生产劳动力的必要劳动价值,由此形成资本性收入占主导地位、劳动性收入居于附属地位的分配格局。现代金融资本主义进一步扩大了这种社会收入不合理现象,通过对股市、房市、期货市场的投机来作为收入的来源,加剧了财富快速流转与集中的速度。这不仅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从而形成社会道义缺陷和社会秩序失衡,而且由于资本积累与社会消费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从而造成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收入的不公平分配,由其权力结构所造成。在这样的市场权力结构中,集中的资本天然占据强势,分散的劳动天然处于弱势。因此,要使劳动者的利益能够制约资本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应当代表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同时给资本创造实现“三个有利于”的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所有制上“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对劳动者能力的培育上,“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在维护劳动者利益上,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应当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劳动者通过劳动,尤其是创新性劳动、创造资源的劳动来创造财富,增加劳动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以劳动收入为主的社会制度,将资本性收入、投机性收入引导到服务于社会劳动的轨道上来。这不仅能够减少两极分化而实现社会正义,而且能够创造内需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

第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态观上的根本差异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仅直接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而且将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投射于自然界,形成了人们在与自然关系上的不平等。资本力量不断挤压人类生存空间,不仅在生态环境总量上造成生态危机,而且在生态环境分配上形成不对称结构。这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把重污染、能耗大的产业移植到落后国家与落后地区,转嫁其面临的生态危机,而且在生活领域还表现为少数富人拥有广阔的生态空间,由此挤压穷人的生存空间。产生这种不公平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生态空间配置的资本化,按照资本增值效率,而不是按照人类生活的需要来分配生态空间。因此必然形成空前的生态危机。

为了克服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尽可能地克服生态空间分配上的这种不均衡状态。这就要求对生态空间的使用上,在保证人类生存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奢侈性生态空间消费与占有课以累进税,以在生态空间上实行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通过行政权力与产业结构调整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通过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努力实现环境正义与公平,防止生态环境剥削及生态环境领域的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红线。

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不是表现为在更多的领域中直接配置资源,而是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建设和监管市场本身,建设与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确保我国市场本身的社会主义性质。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