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经济(2017年第2期/总第4期)
- 孙吉亭
- 6363字
- 2020-08-29 05:57:33
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 海洋仪器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技水平高、知识密集程度高、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也是高端仪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分析国内海洋仪器产业现状出发,对近年来国内海洋仪器科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正在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最后从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学科研究、建立健全上下游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海洋仪器产业 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科技 海洋经济
海洋仪器是人类进行海洋资源勘查和海洋信息采集的必备工具,是进行涉海科学研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加强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支撑[1]。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仪器分类及型号命名办法》将海洋仪器分为水文、物理、化学、地质、生物、浮标、器具、元器件及传感器、监测、气象、检(鉴)定以及综合共十二大类别。海洋仪器产业则是服务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航海海事、水利水文、海洋资源调查、海洋工程勘察、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环保、气象、军事等部门或单位,对其海洋仪器设备进行具有经济意义的研制、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是海洋高技术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一 国内海洋仪器行业科技发展现状
中国的海洋仪器行业起步较早,其中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是最早开始从事海洋仪器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海洋监测设备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的科研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的海洋仪器行业科技水平取得较大进步。从“九五”开始,国家加大了对海洋仪器行业的科技投入,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进入海洋仪器科研领域,如中国科学院的海洋所、声学所、南海所及海岸带所以及中船重工部分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等。科研领域基本覆盖了海洋气象、水文、水质、地质、测绘、勘探等所有领域,在海洋仪器研发、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形成了一批高技术科研成果[2];先后研制出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多波束测深系统、合成孔径声呐、高精度CTD等一系列海洋观测仪器,并研制了多种海洋移动平台观测系统,如深海载人潜水器、无人艇、水下滑翔机、Argo浮标等[3]。海底观测网也在计划实施中,使得中国海洋仪器的监测能力及技术水平取得很大的提升。进入21世纪,中国相继建成了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研发组织或机构。
虽然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取得较大的进步,在一些领域的科技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但在科研体制、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创新意识等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商品。目前中国海洋仪器科技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中国科研体制存在问题,科研项目缺乏连续支持的机制,科研院所往往以完成项目验收取得科研成果为目的,而海洋仪器科研投入较大,导致相关科研难以深入开展。
(2)中国专业的海洋仪器生产企业非常缺乏,虽然海洋领域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成果转化率很低。
(3)海洋科研主体单一,企业没有成为海洋仪器创新的主体。目前,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面对风险大、效益滞后、周期长的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企业很少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研发及推广。
二 海洋仪器产业发展现状
海洋仪器产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深海和高精度的海洋仪器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从事海洋仪器研发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很少。进入21世纪,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取得较大进步,海洋仪器科研生产公司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海洋仪器生产销售的企业已从2000年之前不足50家上升到目前的120家以上,产业发展趋势呈上升势头。
中国海洋仪器中低档产品品种基本齐全,能够小批量生产,且质量较稳定;在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能够承担一部分国家重大海洋工程配套工作,开始摆脱国家重大工程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中国传统优势海洋仪器产品主要有海洋资料浮标、剖面观测潜标、海洋自动观测站、船舶海洋观测站、各类测波仪等。目前,这类仪器设备均以国产为主。近年来,国家对海洋产业的重视以及经费投入的加大,极大地推动了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一批高技术科研成果如地波雷达观测系统、声学剖面海流计、海洋测量无人艇、Argo浮标等开始部分取代进口进入国内市场。目前已有的部分成果在产业化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如国产海洋浮标已连续多年年产值数亿元[4]。但在精密科学测试仪器、传感器元器件等产品上,国内海洋仪器基本上难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在中国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小
国内缺乏专业的海洋仪器装备生产企业,其产值占国内仪器仪表总产值的比例还不到1%,尚未成为有分量的新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内海洋仪器产业整体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产业规模与海洋技术先进国家差距较大。
(二)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缺乏产学研结合的机制,科技成果难以转换,一大批成果没有实现产业化。据估计,青岛海洋科技成果只有20%实现转化[2],海洋仪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则更低。
(三)产业链不完整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配套行业的企业多为良莠不齐的小型企业,没有制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战略,缺乏配套产业及关联产业,海洋仪器产业的相关支撑产业还落后于国外。
(四)产品的技术水平较低,可靠性较差
现有国内产品在测量精度上与国外产品相差1个数量级。在基础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精度有所欠缺,对产品品质的控制仍不够严格,特别是在可靠性问题上,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得到突破。
(五)产业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能力亟须提升
由于海洋仪器制造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用户单一和经济收效慢的特点,国内海洋仪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够高,企业总体数量较低,而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多,且同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协同性较弱,行业整体带动性还需增强[5]。
(六)高端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国内海洋仪器高端技术人才和项目运营人才紧缺,还需大力提升对国际、国内海洋仪器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应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联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使用的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国际合作等方式,造就一批掌握海洋尖端技术的人才。
三 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海洋仪器产业规模保守估计约年产20亿元,以小型企业为主,企业数量百家左右,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超过10家。而海洋仪器市场规模受科学技术、海上风险、前期投入等影响,目前仍在数十亿元规模徘徊。
国内海洋仪器需求用户主要有国家海洋局、地方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国家气象局、海洋石油公司、海洋环保部门、海洋科研院所、海军等,其中国家海洋局及地方海洋渔业管理部门为主要用户。目前,中国海洋仪器每年的采购规模在数十亿元规模内,绝大部分关键产品依然依赖进口。
(一)国家在海洋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海洋仪器需求旺盛
“十三五”期间,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发展方向仍然是以科技为先导,根据科技发展线路图,使深海传感、观测,遥感与导航等关键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自主化。同时,深海区域研究科研基地的建设也需要大量海洋仪器的支持。海洋油气业、深海矿业以及远洋渔业等海洋产业的成熟健全,也使得海洋仪器需求大幅度提高。
(二)部分新产品推向市场,但仍与国外有差距
目前已有部分科技企业推出合成孔径雷达、侧扫声呐、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海洋无人测量船等高端新产品,正在逐步向市场推广。然而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大部分国内海洋仪器在可靠性、通用性、互换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国外公司占据市场
由于国家对海洋仪器的需求不断增长,很多小型公司开始进入部分门槛较低的海洋仪器市场。而在中高端市场中,按国家统计局和有关行业部门统计,国内中高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6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公司占有,大型和高精度海洋仪器则更依靠进口[6]。
(四)海洋仪器生产销售企业不断增长
海洋仪器生产销售的企业已从2000年之前不足50家上升到现在超过120家,目前仍呈上升趋势。
(五)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推广仍然困难
海洋仪器设备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使用不可能尽善尽美,而室内环境试验、检验和测试并不能完全模拟实际的海洋环境,致使新产品在试用时和初期使用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海洋仪器产品的推广和使用的积极性。多批多品种国外海洋仪器产品的不断引进,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国产海洋仪器的推广市场萎缩和经费不足。
四 当前海洋仪器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海洋仪器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前景广阔,正在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
(一)海洋仪器产业将大规模发展
未来十年内,国内海洋仪器产业将产生质的飞跃,中高端仪器市场中国产产品将占据半壁江山。目前,中国大量海洋技术成果已接近成熟,一部分成果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培养了大批海洋科技与产业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海洋仪器公司。随着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市场信誉等不断提高,海洋仪器产业产品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其在创新引领的大潮中将会迅速崛起。
(二)海洋仪器市场前景看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中国海洋技术的发展,“蛟龙号”“海马号”等深海潜水器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海洋浮标、无人艇等产品性能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未来十年,中国将有一大批海洋仪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海洋仪器企业规模将不断壮大
国内仪器大企业将走向海洋领域,大量并购小型海洋仪器企业;随着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其较高的利润率和市场前景将吸引大型仪器企业的目光。而海洋仪器的高风险及市场的不稳定也将迫使小型企业走向合并之路。
(四)大型海洋仪器将逐渐走向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
海洋用户使用海洋仪器是为了获得监测数据,而海洋仪器的日常维护及管理非常复杂,维护费用高昂,今后大型海洋仪器将逐步走向以购买服务、购买数据为主的发展模式。
(五)高技术人才走向市场,企业引领海洋仪器创新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多种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给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松绑”,鼓励高技术人才走向市场,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有不少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如中科院声学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的海洋仪器科研工作者走入或创办企业,涌现了一批新型海洋仪器企业。
(六)海洋仪器进入专业定制满足精细化需求的时代
开发海洋仪器设备与应用对象紧密结合的定制产品,最终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五 未来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发展建议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全球海洋认知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海洋服务业规模和水平,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海洋产业标准化水平,增强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海洋仪器产业作为海洋产业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要围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战略需求,面向海洋公益服务、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国际竞争,充分发挥在海洋经济调控、海洋依法行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公共服务方面的基础保障和先行作用。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支撑体系
落实国家关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政策,在产业建设用地上给予保障,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在项目上优先支持。制定关于加强海洋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加大资金扶持、落实税收优惠、加强要素保障、实施政府采购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在产业布局、政策、重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与交叉科学研究
海洋仪器基础学科建设是发展海洋仪器产业的根本。只有加强基础学科的投入,才能为海洋仪器产业培育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推动海洋仪器理念的创新。同时,要开展创新型研究,促进海洋仪器技术交叉发展,并借鉴国外海洋仪器发展经验,以多学科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化为最终目标,为中国海洋仪器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三)建立健全海洋仪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
海洋仪器产业包含种类繁多,单一企业很难涉足全部领域,因此要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海洋仪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集中研发一批关键的配套装备与总装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限制,建立海洋仪器企业标准管理体系,优化专业分工,尽早建成一批海洋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园,促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
(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区域规范发展
在市场作用的引导下,不少没有任何海洋工程经验的企业想涉足该产业。这样导致了多数地区盲目地重复建设,忽略了高新技术研究,仅生产中低端配置的仪器。为此,应调整海洋仪器产业的结构,限制重复建设,统筹规划海洋仪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进入“蓝色”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投入,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增强中国海洋仪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海洋仪器产业发展
加大对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产海洋仪器装备的市场化进程,鼓励企业走出代理国外产品的单一模式,加强与跨国公司、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各类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采取技术联姻、知识共享、合作开发的方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国产海洋仪器产业发展。
(六)创新海洋计量及标准化工作,加快海洋仪器产业升级
加快海洋计量科技创新,建立服务于海洋仪器装备精准计量检测的硬件基础,提供便捷的现场、实时校准海洋计量服务,尤其是建立适应于海洋特别是深远海的现场校准比测标定方法,研发新型的海洋计量标准装置,为海洋仪器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聚焦海洋仪器产业发展前沿,建立海洋标准化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将海洋仪器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转化为标准,努力改变目前海洋仪器标准落后和缺乏的现状,积极鼓励开展行业或团体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用先进的海洋标准倒逼海洋仪器产业升级,占领国内外市场。
(七)发挥好海洋重大项目工程及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加快实施关系国家海洋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示范工程,如建设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及工程,引领和带动海洋仪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海洋仪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国产海洋仪器的推广应用。
六 结束语
全面振兴海洋产业需要发挥海洋仪器产业的“助推器”作用。智慧海洋、雪龙探极、蛟龙探海、海底观测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海洋仪器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国家海洋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推动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海洋仪器产业,为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波:《浅谈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学术年会,上海,2015。
[2] 王军成:《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振兴海洋仪器行业》,《山东科学》2016年第5期。
[3] 钱洪宝:《我国海洋监测高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海洋技术学报》2015年第3期。
[4] 王波:《海洋资料浮标观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第11期。
[5] 刘振宇:《青岛市海洋环境观测产业发展》,《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第5期。
[6] 朱光文:《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海洋技术》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