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识辛亥:1911年革命研究的“再历史化”

1911年的那场革命已过百余年,与法国1789年大革命仍在争论不休、反复拉锯不同,早在十几年前这场革命在一些学者眼中就成了理应告别的对象。参见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04。关于“告别革命”论内在理路的缺陷,可参见邹谠《中国革命再阐释》,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第8章。其实无论就那场革命本身的历史过程,还是其作为20世纪中国革命中的巨大符号而言,对1911年革命的告别均无从谈起。而那些学者之所以能谈起,恐怕是因为他们自觉对1911年革命了解得足够多,不过这种判断恰恰要打上一个问号。

问号的产生不仅在于尚有不少革命中的具体人和事留有空白,需要填补,更重要的是关于1911年革命的一些重要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充分讨论与厘清。部分论者将这些问题归于空洞的宏大叙事,亦有论者坚持它们的意义与研究价值。在笔者看来讨论若停留在此,双方所能取到的成果恐怕都不免缺少真正的推进,而只是徒增意气。因此笔者希望能以“再历史化”的方式来回应这些问题。

所谓“再历史化”指的是我们以往关于1911年革命的影响、性质、成败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比今日相对窄小的史料基础之上,而且解读、分析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受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毫无价值,可以弃之如敝屣,相反我们要尝试扩大史料的范围,重新进入历史的情境,更深入地通过这些问题去认识1911年革命实际的与作为符号的历史演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