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教育:新媒体时代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
- 孙士聪
- 4775字
- 2020-08-29 06:40:01
“影视文化学”课下阅读辅导的方法探索
摘要:长期以来,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热衷于实习和观看影片,因而忽视课下阅读,造成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知识的缺乏。本课题旨在探索“影视文化学”课下阅读辅导的方法,从而纠正影视专业学生的思想误区,使他们体验到阅读、思考、研究的充实感,共享思想上的收获。
关键词:影视文化学 课下阅读 方法探索
“影视文化学”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学生们一直对课外阅读动机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热衷于课余时间去实习,觉得影视专业重在实践,历史与理论的学习是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硬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没有什么用处。更有甚者,有学生认为,影视专业的学生尽可能多的看电影就可以了。看电影可以代替读书,电影里自然会有电影史、电影理论等。本课题旨在探索本课程课下阅读辅导的方法,从而纠正影视专业学生的思想误区,使他们体验到阅读、思考、研究的充实感,并享受思想上的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发现课下阅读辅导是行之有效的使影视专业学生端正专业思想、提高阅读兴趣的方法。“影视文化学”是专业必修课,学生们接受的课下阅读指令是带有强制性的。选择这门纯理论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在较为纯粹的理论需求和阅读氛围中感知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在布置课下阅读任务时,要注意三点:在策略上需要实现“自主化”,在组织形式上需要实现“合作化”,在导读过程中需要实现“问题化”。
第一,自主化。所谓“自主化”,就是辅导老师压缩讲授时间,把课堂时间的使用权、学习计划的制定权、阅读材料的选择权等都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网络的广泛运用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人们所理解才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任务”“情境”“协作”“资源”等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过分分离和简化教学内容,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等不足,强调发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十分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各种要求。
因此,在布置“影视文化学”课下阅读作业时,按照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学生阅读材料和进度的自主化: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略、安排阅读进度计划、选择阅读材料,以及课后科学安排阅读时间、控制学习行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阅读进度计划,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阅读目标制订上,要做到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比较,要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增加学习的兴趣,不断获取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把阅读与练习中产生的问题,带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再将讨论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到课外去。
比如讲述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文化时,谢晋是一个重要的电影导演,他创作了这一时期重要的思想文化里程碑式的作品。如何阅读谢晋?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查阅关于谢晋及其电影的阅读书目。学生在课上报告查阅的书单后,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关于谢晋的阅读方向。比如关于谢晋模式的批判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事件,学生听后十分诧异,激起了他们探索的热情,于是,关于谢晋模式批判的阅读书目和篇目又查阅出来,老师再鼓励他们从中精选篇目。实现阅读自主化,就是辅导教师要把阅读主导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通过导读书目的选择,让学生认识到课下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学生产生自信、体验成功的地方,是学生个性表现的地方。有了这种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就会主动地适当缩短讲授时间,然后对阅读作简短的引导,也可把较多的时间用于进行个别指导。当然,教师也可以全面导控课堂,但要保证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思维的积极参与。“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这句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课下阅读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合作化。所谓“合作化”,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下阅读辅导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不同的阅读小组阅读不同的材料,通过在课上分享阅读成果,可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阅读经验,并可能激发有天分的学生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赋予学生在未来社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合作化要求做到:能与同伴合作,能与教师合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组成若干人的阅读小组,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分配学习任务,辅导教师在前一节课可以开列一系列推荐书目,让每位学生自己在阅读与做练习中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辅导教师只作简短的引导、指导解疑、归纳总结、课堂调动工作,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小组回答。只有全班学生都不会回答的问题,才有必要让导师提示、引导。辅导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到“三自”和“三有”,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辅导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互相提问,或小组内“自问自答”竞赛。辅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当场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个别指导,把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讨论。
又如关于谢晋电影的学习,教师可粗放型地布置一系列阅读任务,让不同的小组认领并在课下合作完成,如甲小组研究谢晋在十七年期间的电影作品,乙小组负责阅读谢晋在“文革”时期的电影,而丙小组的任务最吃重,负责阅读谢晋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作品,丁小组负责谢晋晚期的作品。通过四个小组的共同协作,完成了对于谢晋作品的整体性梳理,并在此过程中阅读了相当多的材料。其中,教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书目或篇目,建议四个小组的所有学生都阅读。这样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学习素材,也有不同的阅读素材,讨论起来相当有信息量,又可以在统一框架内进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独立自主、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每位学生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有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了个性表现的机会,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与本小组其他同学间的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际合作能力将会得到培养,如善于表达、善于倾听、给同伴以说话的机会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合作化”,是当今世界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
第三,问题化。所谓“问题化”,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不仅要善于根据导读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前阅读、课内讨论,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问题化”,要求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用“提出问题”的办法来对内容进行归纳,而且能从课外阅读中提出独特的问题。要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应该作为考查学生的内容。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辅导教师可以用“问题提出法”“问题解决法”“问题归纳法”“问题竞答法”“问题学习法”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教师应尽量多地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把提出问题的机会以及回答问题的机会都尽可能交给学生。
从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的“问题学习法”,到我国目前所强调的“研究型课程”“探究性学习”,其本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学习法”也可以包含在“课堂教学问题化”这一范畴中。所有这些都预示着:“问题化”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又以对谢晋电影的阅读为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电影史的复杂性,中国的电影史与文化史、思想史是紧密相连的。对具体创作者和具体作品的评价,往往只有在历史的脉络里才能得到准确的把握,同时,这种把握也不能绝对化。谢晋的电影创作时间跨度大,对他的批评随着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反思三部曲”引起巨大社会反响之后达到顶峰,并且呈现出大开大阖的戏剧性情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谢晋批评史,显露出主流文化对谢晋电影的正反两方面的充分利用,并最终借助朱大可对“谢晋模式”的批评开启了中国电影美学的基本转型。2008年谢晋的去世,又短暂地重启了谢晋电影的评论路径,使得归于沉寂的谢晋公案又一次出现在电影评论的视野之中,并且借助互联网,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任何一种对谢晋电影的批评,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中国电影史的叙述,自然也就无从回避相关思想史的背景。目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在“文革”电影主题上充满了不得已的模糊修辞,而在十七年电影和新时期后的电影的美学转型方面,也充满了裂隙和歧义。谢晋批评史的断裂集中反映了中国电影史写作观念的断裂。谢晋在“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时期都拥有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在当时的国有体制电影产业中,产生了无与伦比的社会效益。但是,众所周知,“文革”后即新时期的“反思三部曲”与“文革”前、“文革”中的作品在艺术观念和社会历史的结构观念上大相径庭,甚至是全面冲突的。谢晋能够在转型之初的混沌政治情势中,适应国家的政治思想更迭,迅速调整自己的社会观和艺术观,重新向社会申述自我认知,并果敢地调转方向,在为新的政治服务的电影实践中激情创作、游刃有余。这是谢晋公案的来源。在紧密相接的“文革”中与“文革”后,谢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现实主义力作,让许多人产生疑惑,关于谢晋电影的叙述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电影史写作的一个不可跨越的难题。通过一系列相关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们对谢晋电影的讨论确实上了一个新台阶。
“影视文化学”课下阅读辅导的具体实施内容:
(1)在第一次上课即绪论部分之后,布置阅读练习,包括电影史章节、书籍或期刊理论文章、网上评论等,为下次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2)以后每次课结束之前,布置下次上课讨论需要阅读的材料。有时候阅读材料比较丰富,可以分组让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材料和讨论。
(3)学生阅读期间产生的问题主要通过电话和微信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有时候,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建立一个群,让学生们在课余阅读时自由交流,老师发现问题时,也做适当提醒。如果某种阅读材料不容易找到,老师也有义务建议替代品。
(4)作业要求引用阅读材料的观点、让学生学会论文写作的规范,以及电影理论性写作的方法和研究路径。讨论时,学生以作业为基础交流阅读心得。
(5)结课论文需要将平时完成的小文章充实完善,变成一篇逻辑清晰、行文规范的影视研究的论文。
“影视文化学”课下阅读辅导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1)当下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模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影视实践为上,动手能力最重要,而阅读仅限于“看电影”。本课程需要破除学生“学习电影不需要阅读”的观念,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以及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2)学生在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写作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甚至有学生能发现一些老师也不曾注意的细节。每次结课都能出现思辨和文理都很有潜力的佼佼者,让作为老师的指导者倍感欣慰。
(3)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之后,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电影教学方面获得了成功的经验。每次都能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获得进一步研究的切入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与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可能性。
(4)进一步夯实了电影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认知。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比以往更加融洽。以往课堂中“学生不积极,老师无可奈何”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学生们更深刻认识到了影视文化研究和学习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