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将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四)
- 王灵桂
- 30040字
- 2020-08-29 06:40:18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倡议
美国智库观点摘要
美国的对俄政策失败了
原文标题:America's Russia Policy Has Failed
文章框架:遏制中国是当今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受到西方制裁时,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建立与中国的关系来减少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但俄罗斯仍然对中国在其边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感到担忧;中亚是另一个关乎美国、俄罗斯及中国利益的区域。
观点摘要:
1.遏制中国是当今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反,下一任总统应该与其他主要国家建立灵活的联盟关系,以不危及美国核心利益或对美国有利的方式去分散中国的力量。如果美国能够避免迫使俄罗斯处于实际上在商业和战略方面依赖中国的地位,那么俄罗斯可以成为这些伙伴之一。
2.当受到西方制裁时,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建立与中国的关系来减少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但俄罗斯仍然对中国在其边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感到担忧。此外,俄罗斯“转向亚洲”,特别是渗透到中国市场的经济承诺迄今未能像其所希望的那样开展,贸易和投资目前发展缓慢。在东亚,俄罗斯试图使其商业关系多样化,包括与美国两大盟国——韩国和日本建立商业关系。韩国和日本也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潜在的经济和安全合作伙伴,能够减少它们对中国的担忧。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可以协调一致,两国可以建立新联盟,使每一方与中国的关系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
3.中亚是另一个关乎美国、俄罗斯及中国利益的区域。俄罗斯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存在于其“后院”感到不安。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建设一个庞大的公路、铁路和管道网络,为该地区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这使俄罗斯的项目,如欧亚联盟相形见绌。目前俄罗斯欢迎其他区域参与者(如印度和日本)出现,以抵制中国。如果美国想扭转自冷战结束以来试图减少俄罗斯在中亚影响力的政策,美国就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美国认识到,相较于俄罗斯一直以来存在于该地区,中国扩展到该地区对美国利益会带来更多的长期挑战,美国不应该对抗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倡议并应促进中亚其他区域力量的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文章框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东亚和欧洲的经济圈联系起来,在陆上和海上将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合作伙伴相连接;中国政府表示,该倡议旨在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全面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走向和平友谊的道路;根据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将把中国海岸与欧洲连接起来,另一条路线是从中国海岸抵至南太平洋;中国获得了几个沿线国家的支持。
观点摘要:
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东亚和欧洲的经济圈联系起来,在陆上和海上将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合作伙伴相连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先推出这一概念。习近平说,近三十亿人居住在拟建的经济带所覆盖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具有无与伦比的潜力。
2.中国政府表示,该倡议旨在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全面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走和平友谊的道路。这一倡议要求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安全和有效的陆地、海洋和空中通道网络,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根据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连接中国、中亚、俄罗斯和欧洲(波罗的海)。中国将通过中亚和西亚与波斯湾和地中海相连。中国也将连接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该倡议将侧重于建设一个新的欧亚大陆桥梁和海上运输通道,发展中国-蒙古-俄罗斯,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4.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路线将把中国海岸与欧洲连接起来,另一条路线是从中国海岸抵至南太平洋。重点围绕“共同建设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海港的运输路线”。
5.中国获得了几个沿线国家的支持。2014年2月,中国与俄罗斯达成建设穿越欧亚的俄罗斯铁路的共识。中国还宣布将在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460亿美元的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将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和中国喀什。
6.在哈萨克斯坦,一条新的铁路运输路线旨在连接东西部,促进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获得了马尔代夫的支持,两国承诺将“加强在其他领域,如海洋、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合作”。
7.中国也在寻求东盟国家的支持,东盟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成功的关键合作伙伴。但是,这里的一个障碍是中国与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专家警告说,中国可能有一个“隐藏的议程”,亚洲超级大国(中国)可能利用这个倡议扩大其军事力量。
土耳其转向中国了吗?
原文标题:Is Turkey Pivoting to China?
文章框架: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中东地区;在经济参与之后,外交和军事参与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三个主要因素将可能决定中国-土耳其关系发展的程度。
观点摘要:
1.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中东地区。该地区,特别是土耳其和伊朗,在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该倡议计划建设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将中国与欧洲连接起来。甚至在习近平主席公布“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作为中国能源(中国的渴望已经不可避免地增加)的来源地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的输出地,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已经在不断增加。
2.在经济参与之后,外交和军事参与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中国是伊朗核谈判中一个不具特色的积极参与者,并且为了加强该地区的区域关系,中国也更多地在外交层面参与该地区。中国甚至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参与,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海军基地,并向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提供了适度的军事援助。
3.三个主要因素将可能决定中国-土耳其关系发展的程度。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停滞不前,那么它可能缺乏执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资源或难以提供可以纠正与土耳其贸易不平衡的有吸引力的出口机会。其次,中国对地区问题的态度。最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土耳其作为一个易受外部诱惑的北约盟友可能对中国有特别的诱惑力。这并不是说中国试图取代美国在中东的地位。事实上,两个国家在该地区可能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国、伊朗和“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标题:China, Iran and“One Belt, One Road”
文章框架: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获得更多机会进入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中国引人注目且长期坚持的原则,中国尊重领土主权和基于相互合作、和平共处加强与别国的关系对伊朗也是一个额外的激励;中国还非常重视双边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伊朗参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使得建立和修复其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有了更多机会;2016年习近平领导的中国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随着美国试图挑战中国的战略利益,各个地区的战略动力可能会改变。
观点摘要:
1.上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伊朗参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这个旗舰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旨在促进亚洲地区更大的区域连通性,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囊括一个在战略上和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伊朗,这暗示了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不限于通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发展外包工业。
2. “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获得更多机会进入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在该地区有六个国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由于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它们历来与美国处在统一阵营。对于中国来说,抵消美国在海湾的经济利益需要更多的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举措的参与者,鉴于伊朗在地理上接近中东地区以及它与美国的关系较为紧张,伊朗是一个重要的利害相关者。
3.中国引人注目且长期坚持的原则,中国尊重领土主权和基于相互合作、和平共处加强与别国的关系对伊朗也是一个额外的激励。在2015年伊朗与所谓的“P5 +1”(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达成了核协议,其中涉及遏制核活动以换取制裁豁免。然而,这个协议未来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任美国总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已参与了贸易走廊协议,该协议包括印度和阿富汗,并且也渴望与巴基斯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巴基斯坦是沙特阿拉伯历史上的亲密盟友,同时也是伊朗的对手。
4.中国还非常重视通过双边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伊朗参与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使得建立和修复其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有了更多机会,伊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单位定价问题,以及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和俾路支省的跨边界冲突一直是两国争论的焦点。
5. 2016年习近平领导的中国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随着美国试图挑战中国的战略利益,各个地区的战略动力可能会改变。鉴于此,“一带一路”的连通框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尚未实现,但可以放心,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的声明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因为伊朗和中国的利益可能会趋同,伊朗会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虽然中国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关系同样重要,但是挑战沙特阿拉伯的区域和意识形态霸权的安排可以为伊朗的利益服务。总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这不是一个仅仅支持中国的零和游戏,更多的是实现共嬴。
亚洲的下个行动,基础设施重塑地区
原文标题:Asia's Next Act-Infrastructure Reshapes the Region
文章框架:从东向西延伸,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设想了将未来所有道路通向中国;俄罗斯官员欢迎中国在俄罗斯“后院”的相关行动,甚至建议“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与欧亚经济联盟相联系;亚洲也在进行内部连接,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观点摘要:
1.从东向西延伸,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设想了将未来所有道路通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海洋和陆上组成部分,旨在覆盖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总的来说,它可以涉及约65个国家,70%的世界人口。截至6月,中国和欧洲之间的39条铁路正在运行。2016年9月,一列货运列车完成了从中国到阿富汗的第一次运输。
2.俄罗斯官员欢迎中国在俄罗斯“后院”的相关行动,甚至建议“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与欧亚经济联盟相联系。此外,俄罗斯旨在通过南北运输走廊增加与阿塞拜疆、伊朗和印度的连通。与目前的海运相比,这条路线可以减少30%的交通费用和40%的运输时间。在未来几个月中,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铁路将首次相连,这将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3.亚洲也在进行内部连接,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些连接主要集中在增加它们边界内的连接性上,同时印度也正在努力加强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连接。印度总理莫迪所提“东向行动政策”的目的是让印度东北部内陆地区更好地与南部港口连接。印度还恢复了三边公路,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通过公路连接印度、缅甸和泰国。尽管有拖延,但印度上个月宣布它将把该项目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和越南。
竞争愿景
原文标题:Competing Visions
文章框架:地理经济竞争正塑造着亚洲的未来。
观点摘要:
地理经济竞争正塑造着亚洲的未来。各区域力量提出了修建公路、铁路、管道和其他硬件基础设施的计划。2013年,中国宣布跨越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分两条路线:海上路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路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的外交政策,表面上,它设想未来欧亚大陆的所有路线都通向中国。然而,作为一个开放式框架,该倡议并不明确。它结合了新的和旧的项目,覆盖不确定的地理范围,并包括加强硬基础设施、软基础设施,甚至文化关系。
中国的全球崛起,美国和欧洲能追求合作策略吗?
原文标题:China's Global Rise-Can the EU and U. S. Pursue A Coordinated Strategy?
文章框架:欧洲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受到的利弊影响特别显著;中国战略家多年来将欧洲视为多极国际体系中的新兴极;现在欧盟是继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二大商业伙伴;中国增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仍是欧盟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持有者;一些资金紧张的欧洲国家是否有可行的中国投资替代品是令人怀疑的;中国对建设或重建部分欧洲基础设施表现出强烈兴趣;欧洲广泛关注与中国大力加强经济合作的潜力;“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扩大中国的存在感和中国对需求者、亚洲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力的同时,有利于欧洲各经济体,特别是针对中欧和东欧目前的弱势;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就中国投资影响力的增加进行广泛辩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欧洲产生直接影响,欧洲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显然设想欧洲是可以让中国加速参与国际事务和提升国际知名度的地方;许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和东欧国家带来经济机遇,希望看到中国建立特别经济区;中国的主要经济举措旨在推动和加深其在所有亚洲内陆地区的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为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了一个挑战;美国和欧盟都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大西洋问题应尽早开始认真讨论。
观点摘要:
1.欧洲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受到的利弊影响特别显著。中国增加其在整个亚洲大陆和海洋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努力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之间经济连通性的增强,这是习近平主席所提“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正如前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鲍尔森最近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欧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资产的主要‘接受国’”。他指出,仅在2012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比美国高出50%”。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将加速。
2.此外,中国战略家多年来将欧洲视为多极国际体系中的新兴极。对于中国来说,在没有直接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多极化减少了美国在全球的力量和影响力。欧洲认为多极化是实现与美国更平衡但紧密联系的一种手段。但是,未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充分融入为许多经济体带来了风险和机遇,特别是欧洲主要经济体。与国家特定战略不同,欧盟在制定对中国全面政策时面临着困境和复杂问题。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这一挑战将更加严峻,削弱了欧洲发出统一声音的可能性。
3.现在欧盟是继美国之后中国的第二大商业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14年达到4670亿欧元,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370亿欧元。然而,欧盟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别很大。基本上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与中国发生过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现在还包括以前经常保持贸易顺差的德国。例如,波兰与中国有10多倍的贸易逆差。在中国近40年的“对外开放”中,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关系。但随着中国在欧洲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逐渐走入欧洲政策议程的中心舞台,互惠的经济机会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政策问题。
4.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兴趣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与贸易和旅游业不同,投资涉及长期承诺,中国公司正在寻找一个稳定、法律健全的环境,包括在房地产等行业寻找私人投资者。从欧洲公司获得先进工业技术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优先事项。因此,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的投资激增。根据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和美国荣鼎集团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在2015年对欧洲的累计投资额达到230亿美元(这相当于欧洲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中国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9%)。
5.迄今为止,美国仍是欧盟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持有者(39%,即1.68万亿美元)。但许多人认为中国正在越来越深地参与其中,因为没有商定的规则来管理这些的可能性。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首次增加,这场危机侵蚀了包括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和塞浦路斯在内的许多国家;并且冲击了欧盟三个最大的经济体英国、德国和法国。许多欧洲公司和国有实体正在寻找现金和新的投资来源,中国对此大力响应。通过中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中国投资和潜在的各种控股迅速增加,这引起了欧洲政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这种担忧主要集中在中国与强大的工业实体之间在某些领域合作但并不充分理解的关系方面。
6.在某些情况下,一些资金紧张的欧洲国家是否有可行的中国投资替代品是令人怀疑的。中国与欧洲各地的交易已经结束,几年前中国国有企业在许多欧洲决策者认为不可行的项目上投入资金。例如,塞尔维亚时任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cˇic')公开表示感谢中国资助和建立贝尔格莱德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之间的高速铁路。
7.自从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该倡议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的。中国对建设或重建部分欧洲基础设施表现出强烈兴趣,特别关注能源工厂、公共设施、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如果“一带一路”项目取得成功,那么它将改变欧亚大陆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国因此也会获得“一带一路”项目的所有权,这将是习近平政治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8.不足为奇的是,欧洲广泛关注与中国大力加强经济合作的潜力。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表示欢迎“一带一路”项目。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的欧洲渔船也建立了“一带一路”工作队。安特卫普港务局的新闻稿强调了安特卫普扮演主要贸易中心的角色,宣布该市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还表示愿意参加欧盟委员会的投资计划(以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命名的“容克计划”),这提高了在更广泛的中国投资计划内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投资计划的合作。
9.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扩大中国的存在感和中国在需求者身上、亚洲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力的同时,有利于欧洲各经济体,特别是针对中欧和东欧目前的弱势。它还将为面临国内经济衰退的中国公司提供机会,拓展其国际业务。因此,德国和其他经济体提出问题:中国在欧洲寻求什么?在某些投资的战略层面上是否存在更多的考虑?或者,战略设想是否意图掩盖中国自身的负债,包括债务负担加重(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环境急剧恶化、普遍腐败、收入不平等和工业产能过剩?
10.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就中国投资影响力的增加进行广泛辩论,并在一些情况下停止或推迟一些私有化方案。但基本上在所有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都重申了以前的决定。例如,2015年1月选举获胜的激进左翼联盟组建的希腊政府叫停了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化进程,以便重新开放竞标过程以给其他竞争对手机会。但一年前,希腊(在没有可信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向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一个强大的、专注于海运的中国国有企业)出售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份。
11.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欧洲产生直接影响,欧洲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波兰在内的14个欧洲国家也作为创始成员于2015年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美国官员对这些举措表示不安。该行已与其他多边银行合作,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以为亚洲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欧洲国家在过去三年里开始不断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中国旨在扩大这一计划的覆盖范围。在欧洲和其他潜在目的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会议和研讨会增多。在2016年上半年,习近平访问了捷克共和国、波兰和塞尔维亚,它们是在以前的“16+1”会议上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的七个国家中的三个。中国试图与北欧国家和南欧国家发起类似机制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联系的尝试迄今为止没有成功。
12.但中国显然设想欧洲是可以让其加速参与国际事务和提升国际知名度的地方。中欧关系不如中美关系令人担心,也不具有可比的战略竞争水平。此外,欧盟消费市场对中国很有吸引力,因为中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中国认为欧盟是一个被削弱的政治参与者,欧盟存在许多持续的危机,包括经济、治理、恐怖主义和移民方面的重大问题,增长的现金需求和成员之间频繁的内部分裂。
13.许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和东欧国家带来经济机遇,希望看到中国建立特别经济区。更具体地说,一些国家认为与中国西部地区的潜在合作是增加与欧洲以外地区的业务联系的机会。
14.中国的主要经济举措旨在推动和加深其在所有亚洲内陆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据称涉及60个国家,包括中东、非洲、中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旨在扩大中国的软实力和商业范围。习近平似乎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联系途径。然而,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已经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融资发展项目方面进行了大量非常危险的投资。中国审慎地决定对新项目进行更严格的审批,但这些项目背后的政治力量正向相反方向发展。
15.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对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了一个挑战。它把亚洲和欧洲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缘经济空间,中国是这一倡议的基础驱动力。特别是中亚,几十年来一直在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建立紧密联系。中国(由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明显看到了在那些美国或欧盟尚未发展(或似乎有意向)的地区扩大其经济合作的机会。
16.美国和欧盟都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许多西方国家开始质疑先进经济体是否从这些交易中获得了相应的利益。未能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欧盟领导人没有解释这个贸易协定的好处。相比之下,中国越来越强调其深化全球化进程的愿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一部分。习近平主席也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刺激亚洲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此外,中国领导人认为,加强经济联系将减少西方对中国力量增长的怀疑。但在亚洲内陆,欧盟和美国都没有重要的经济资产风险。
17.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大西洋问题应尽早开始认真讨论。与此同时,欧洲各国需要确保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一致方针以及与现有政策机制保持一致。欧盟内部审议的结果将非常影响中国在整个欧洲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影响。提升美国的认识程度也应有助于实现欧盟作为观察员加入东亚峰会的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原文标题:“One Belt, One Road:”What's in It for Us?
文章框架:美国人曾经非常重视基础设施,而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擅于建设铁路;中国所有的这些新公路和铁路都连接广泛分布的机场和港口;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世界上最长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呈爆炸式增长,光纤电缆和输电线路也在变长;中国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已经在向周边国家和市场扩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倡议,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经济而不是军事的;美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注意到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集结的力量;如果美国外交政策的隐藏目标是实施1992年2月未经核准的《防卫计划指导原则》草案,即所谓的“沃尔福威茨原则”,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是对美国的直接挑战;美国无限期的全球霸主的愿望当然是妄想;“一带一路”倡议相当于根据共同规则和运输条例将欧亚大陆联合起来的计划;新公路、高速铁路、管道、港口、机场和内陆电信项目将提高欧亚大陆的陆上旅行和经济交易的效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具变革性的工程;中国设定了截止到202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在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服务业从十年前生产总值贡献率不到三分之一到现在超过了一半;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巨大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为中国的水泥、钢铁和铝行业提供出口市场来缓解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利用中国资源将欧洲和亚洲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计划;美国政府的官僚和统一的战斗指挥机构使美国人将这些项目视为中国在中亚或东南亚的拓展;中国创造了一系列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以资助与其相关的项目;美国的盟友日本跟随美国抵制新的、由中国倡导建立的机构;越来越多的国家计划与中国建立双边投资基金,以用于资助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工作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似乎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的焦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是中国在新兴的多极世界的新旧理事会中寻求一个席位的一个很好的理由。
观点摘要:
1.美国人曾经非常重视基础设施,而中国也意识到了这点,并于1990年建立了第一条美式高速公路。中国公司已经非常擅长建设公路。2011年,中国高速公路的长度超过了美国并继续保持增长。中国高速公路长达123000公里,现在是世界上公路里程最长的国家。仅在2015年,中国就建成了11050公里的高速公路。
2.中国也擅于建设铁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2007年开通,客货列车以每小时200公里或更高速度行驶。中国的高速铁路的长度现在超过20000公里,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覆盖最广泛的国家。中国高速铁路每年运送旅客超过11亿人次。
3.中国所有的这些新公路和铁路都连接广泛分布的机场和港口。“十二五”期间,中国建成了82座新机场,并扩建了101座现有机场。现在在机场100公里范围内的中国人口数量占比超过80%。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近90%。类似的扩张浪潮使中国的七个港口被列入世界十大最繁忙港口。
4.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世界上最长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呈爆炸式增长,光纤电缆和输电线路也在变长。去年,中国铺设了260万公里的光纤电缆。到今年年底,80%的中国宽带用户将使用光纤,这使中国宽带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设基于长距离超高压电力传输电网的国家,中国是这一技术的全球领先者。
5. 20世纪美国通过开通巴拿马运河和州际公路系统获益,而中国从扩大基础设施中获得了同样的好处。早在2013年前,即习近平主席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就已经向周边国家和市场扩展。
6.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倡议,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望整合欧亚大陆经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连接欧亚的高速公路,而且会连接铁路、水路、管道、港口、机场和工业区。其中任何重要部分取得成功,中国都将成为受欢迎的国家。
7.与州际公路系统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发点是基于经济而不是军事的。但它显然具有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它将基于全球化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使东亚和南亚成为经济重心。它将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平台,涉及政策协调、贸易和融资合作,以及社会和文化交流。在欧洲崛起和将美洲纳入大西洋文明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和印度在财富和权力方面使其他国家相形见绌。
8.美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注意到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集结的力量。据说美国人站在更高的位置,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已经出现了几种典型的回应。
一种回应是否认。“一带一路”倡议不能成功。基于某种原因,有些国家认为该倡议将失败,美国的优先地位将继续存在。当然,“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不行。中国可能会搞砸它。该倡议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来自全球金融危机、战争爆发、中国国内动荡、外国对中国发展状况的失望,即便中国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些情景都能被想象到,但没有一个是不可避免的。对中国及其邻国、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另一种回应是恐惧。中国人接管了主导权。的确,中国人民正在使中国“再次伟大”。世界必须学会与之一起生活。这次会议讨论了中国的问题,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中国陆地和海上邻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球能源贸易的影响有哪些?对美国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它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如果“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那么美国人如何利用它来获得好处?
9.当然,如果美国外交政策的隐藏目标是实施1992年2月未经核准的《防卫计划指导原则》草案,即所谓的“沃尔福威茨原则”,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是对美国的直接挑战。由入侵和占领伊拉克和阿富汗、重新遏制俄罗斯的设计师,伊朗战争的倡导者提出的《防卫计划指导原则》草案,试图使美国永远“阻止潜在的竞争者在更大的区域或全球发挥作用”。已故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认为其“呼吁21世纪的美国帝国主义,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或能够接受”。1992年草案被仓促撤回和重写,但可以说,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是美国后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原则。
10.美国无限期的全球霸主的愿望当然是妄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重新出现。中国的工业经济(与金融、医疗保健、零售、娱乐等“服务”相反)总量差不多是美国的一半。欧盟的工业生产总量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制造业的规模大约是美国的五分之二,巴西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印度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九分之一。美国在全球制造业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美国不再是主导者甚至变得难以自给自足。
11. “一带一路”倡议相当于根据共同规则和运输条例将欧亚大陆联合起来的计划。中国寻求提高通关效率,实现不同铁路轨道的连接,降低关税壁垒,确保运输走廊的安全,并协调制度、金融和监管机构。它设想与65个国家签订双边协议,以减少贸易障碍,创建新的金融机构,建设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12.至少890条新公路、高速铁路、管道、港口、机场和内陆电信项目将提高欧亚大陆的陆上旅行和经济交易的效率。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太平洋到中东和印度洋的广阔空间中将有工业发展走廊和特别经济区利用这些联系创建经济活动中心。网络效应不仅确保中国作为倡议的领导者,而且惠及每个受到它影响的国家。
13.总而言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也最具变革性的工程。中国对这些项目的财务承诺是1.4万亿美元,以现价美元来估算,这是“马歇尔计划”援助数额的11倍。到2049年,杠杆作用可能至少提高三倍的投资价值。大多数项目——昆明到新加坡、加尔各答的铁路,喀什到瓜达尔、塔什干和德黑兰的铁路,西安到伊斯坦布尔、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和里斯本的铁路将位于陆上。相对较少的项目将位于海上,但是,鉴于该倡议的规模,这些也将具有变革性。
14.中国设定了截止到202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5万亿美元贸易额这一目标。为了支持这一目标,中国正在鼓励相关公司进行合并、收购并在绿色领域进行投资,以创造可能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其中一些公司的总部设在欧洲或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中国目前在欧盟的并购活动激增,其中大部分涉及德国中小企业,这反映了这一目标以及中国希望升级技术并将其渗透新市场的愿望。尽管存在民族主义抵抗,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欧盟和中国商业的交流应该越来越频繁。同样,基于其他原因,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伊朗也是如此。
15.2015年,中国服务业的生产总值超过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生产总值,其生产总值贡献率从十年前的不到三分之一到现在超过了一半。2011年中国消费增速超过投资增速,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消费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相对较低,但持续的快速的城市化和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会纠正这一点。1980年不到20%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现在56%的中国人(8亿人)住在城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到2030年,中国将有69%的城市人口。城市居民是主要消费者。在这个数字时代,中国已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市场。
1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巨大增长。今年前九个月中国海外并购价值约为1910亿美元,几乎是这一时期外国投资流入中国的两倍(在同一时期内,外国拒绝了中国400亿美元的收购)。大多数官方认可的资本将进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项目。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全球金融作用将由它参与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的经验塑造。
17.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为中国的水泥、钢铁和铝行业提供出口市场来缓解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一举措也是发展新疆和中国西部其他地区的一种方式,使它们成为通过中亚和俄罗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关键。
18.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是利用中国资源将欧洲和亚洲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计划。其计划的铁路、水路、高速公路、管道、电网、光纤电缆以及空港和海港所提高的效率响应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和机会。
19.美国政府和统一的战斗指挥机构使美国人将这些项目视为中国在中亚或东南亚的拓展。但项目的目标首先是将欧洲与中国联系起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它试图通过俄罗斯、中亚、中东、南亚和东南亚连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洲。当然,中国通过陆地或海洋进入欧洲需要与邻国和中间国家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20.中国创造了一系列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以资助与其相关的项目。这些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绸之路基金、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管理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银行。这些银行和基金解决了显而易见的投资缺口。然而,美国对它们的态度却极为孤立。美国拒绝参加这些由中国支持的机构意味着其在这些机构中没有发言权,不能塑造这些机构,也不会从这些机构资助的项目中获利。
21.幸运的是,与预期相反,中国已经坚持了原有的金融秩序规则,除了欢迎非成员,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不同,新创立的金融机构将接受非成员公司对项目的竞标。这些是美国公司和金融出口机构需要开发的开放性要素,因为日本公司已经在做。
22.美国的盟友日本跟随美国抵制新的、由中国支持的机构。笔者从来不清楚美国和日本希望通过拒绝接受和参与新机构获得什么。到目前为止,答案只是美国公司失去了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当然,要加入这些银行或基金,美国必须向这些机构投资。并且,令人尴尬的是,由于美国与他国的隔离和持续的政治僵局,美国既没有灵活的外交政策也没有资金这么做。
23.美国人不在游戏中。并且,如果美国不在游戏中,美国就不能得分。如果我们认真地重新评价美国对亚洲的关注,那么美国需要参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正在建立的新机构。下一届美国政府不必认为其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或其他政策的约束。
24.越来越多的国家计划与中国建立双边投资基金,以用于资助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去年领导了一个项目,即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设立了一个100亿美元的联合战略投资基金。法国最近也设立了这样的基金。
25.中国和匈牙利、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国家签署了广泛的项目发展双边协议。但这些一揽子协议分散了美国聚焦于中国实体和外国同行之间正在制定的具体项目的合作安排的注意力,这些安排有着令人惊讶的复杂结构。一些美国公司在这些安排中找到了位置。美国政府应该尽其所能,确保更多的美国公司在这种迅速增长的业务中获取机会。
26.有人认为吉尔吉斯斯坦不愿意让中国的铁路通过乌兹别克斯坦飞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到达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界,在那里一条新建成的铁路已经到达塔什干。项目也可能使相关国家的政府面临国内资助缺乏的问题,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建设到达昆明的高速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就证明了这一点。
27.美国将很好地避免这些“暴风雨”,中国和直接有关的国家将应对这些风险。但是,一旦政治障碍消除,项目就可以向前推进,美国应鼓励美国公司参与其中。其他国家将欢迎美国的参与,不仅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商业优势,而且因为美国会“稀释”中国对这些国家的领导。尽管中国似乎对此比较开放。
28.一些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口的发展,对美国有明显的直接影响。扎鲁比诺港口的发展涉及一个价值30亿美元的铁路和港口建设项目,它使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沿日本海的海岸线相连。比起通过新开的北极航线经太平洋到美国西海岸、东海岸或欧洲,这条航线将节省中国两天的航运时间。这条航线还将增加中国在北极、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航运业务。以前中国计划通过发展朝鲜的罗津港完成相同的事情,这条航线将是一个受欢迎的替代方案。
29.但是,在经济和政治上,比起具体项目的影响,整体影响更为重要。日本已宣布自己拥有一个11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印度致力于投资5亿美元努力建设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口,以连接中亚和俄罗斯的一部分。
30.创建这些新基金的理由部分是基于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对抗。但它们将补充和支持而不是削弱中国加强泛亚欧经济联系的目标。中国似乎很有信心,如果欧亚贸易和投资流动由其他国家和中国促进,那么其经济规模和活力将使中国成为主要受益者。东亚经济已经在许多方面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期望是,随着中国与欧洲一些国家、俄罗斯和中东的联系紧密,欧亚大陆也将变得更加以中国为中心。
31.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覆盖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似乎可能成为欧亚大陆的焦点。欧亚地区已经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55%,全球人口的70%,已知能源储备的75%。欧亚地区经济份额占全球经济份额的比例正在增大。这意味着中国不可避免地将在规则制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在亚太地区(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且在全球。与中国日益紧密的关系将使中国的合作伙伴希望在不直接触及自己国家利益的基础上避免与中国对抗。
32.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这使其在新兴的多极世界的新旧理事会中寻求一个席位。美国应该成为改善全球连通性驱动力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项目正在制定共同标准和方案准则,以促进跨国合作。美国需要参与这一进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许多遗漏的要素和细节需要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而制定。美国对欧亚大陆如何进行整合受到美国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的很大影响。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欧洲为目的地
原文标题:China's Belt and Road: Destination Europe
文章框架: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发展计划,这一计划涵盖亚洲、欧洲和东非的60多个国家,预计总投资为数万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评论和分析中经常提到古丝绸之路,以说明中国是神秘丝绸之路的发现者和守护者,也是促进和保护早期欧亚一体化的伟大力量;中国政府现在正在采取协调一致的方法,避免各国从权力对抗和竞争这样的思考逻辑来定位“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实现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从这一文件可以看出一种强烈依赖于政治权力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国政府精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经济权利关系及与全球核心经济相依赖、相连接的世界体系的概念;中国决策者与其西方“对手”都认识到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使单一国家难以实现具体经济愿景;国际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模式在全球价值链中尤为重要;贸易自由化的论据;“一带一路”倡议是“跨国”工业政策的第一个例子;“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两个组成部分(“一带”和“一路”)来呈现的;运输和通信网络无疑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先决条件;全球价值链的完整性很重要,增加服务出口也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框架中,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钢铁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在金融、贸易和工业政策一体化中起着辅助作用;中国公开主张通过政治协商确立共同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如果“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那么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轻微但可能是积极的;欧盟对泛欧亚一体化的“一带一路”项目做出反应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如何解释这个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试图改变组织全球经济的规则;欧洲国家因是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国而获益;中国模式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直接达成的协议,以在政治层面尽可能多地推动这种组织进程。
观点摘要:
1.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发展计划,这一计划涵盖亚洲、欧洲和东非的60多个国家,预计总投资额为数万亿美元。该倡议包括陆上和海上部分,分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倡议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然而,与古丝绸之路不同,新项目涉及的主要领域不是交通基础设施,而是经济一体化。该倡议并不试图分离生产和消费(这是古丝绸之路的愿景),而是分离生产链的不同部分。它试图创造一套政治和制度工具,中国可以借此开始重组全球价值链,并在支配全球经济规则方面烙上自己的印记。欧洲不能忽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倡议。欧盟对这一倡议做出何种反应将对确定欧洲和中国的“边界”,以及最终在整个欧亚大陆地区采用何种经济一体化模式产生决定性影响。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应该是多方面的,如遏制和平衡战略,其是维护欧洲利益和价值观的最适当的方式。
2.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评论和分析中经常提到古丝绸之路,以说明中国是神秘丝绸之路的发现者和守护者,也是促进和保护早期欧亚一体化的伟大力量。然而,该倡议最终是关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正在寻求扩大和改造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港口设施,这可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几乎不具有革命性。相反,如果该倡议的真正核心是陆上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其目标是通过横贯中亚草原、沙漠和山脉的新公路和铁路网络替代海上货物运输方式,这个计划确实会带来一场革命,但也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具有经济可行性的项目。尽管铁路运输比海运快,但其成本也大,因此经济学家认为运输成本是扩大全球贸易规模的一个重大障碍。
3.笔者在与中国官员和专家的谈话中发现,如果利用地缘政治术语解释“一带一路”倡议,就会避开经济理由。中国政府现在正在采取协调一致的方法,避免各国从权力对抗和竞争的角度来定位“一带一路”倡议,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中国政府知道,若“一带一路”倡议被这样理解,就会使项目的实现变得更加困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解读将在俄罗斯和美国引起轰动,并使其在沿线国家的推广面临阻力。其次,中国的许多分析家,特别是大学里的学者认为,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国无须具备这样的思想。最后,中国决策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任何与此无关的讨论都将使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最大经济效益这一实质目标的关注度降低。
4.因此,毫不奇怪,阐述该倡议总体愿景的唯一一份官方中文声明完全避开了地缘政治这一话题。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文件”),该文件提出了各经济体之间实现更大的经济一体化愿景。这种一体化意味着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5.这一文件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实现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重要的是,该倡议应该遵守市场规则。使该倡议像一个商业计划那样被理解则不应考虑地缘政治因素,或者在愿景与行动文件中仔细审查和修订所有细节。
6.然而,虽然回避地缘政治,但从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可以看出一种强烈依赖于政治权力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其中可能涉及经济政策协调的是,“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7.中国政府精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经济权利关系及与全球核心经济相依赖、相连接的世界体系的概念。专业化和比较优势的模式决定了每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从而决定了它可能希望实现的绝对和相对繁荣的程度。相对于组织系统,全球经济并不具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其中一些国家拥有特权,而其他国家,如中国,试图提高自己在其中的支配地位。
8.中国决策者与其西方“对手”都认识到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使单一国家难以实现具体经济愿景。相对于重新制定全球化游戏的规则,中国不愿意放弃一切形式的经济规划。愿景与行动文件中确定的优先事项是“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当涉及产业链分工布局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立场和偏好可能彼此不同,甚至相互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员不应该认为作为该倡议推动者的中国是唯一能够追求利益的国家。
9.国际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模式在全球价值链中尤为重要。今天,很少有产品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制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进口品更可能是中间产品,即一个国家可以制造产品本身、相关部件或半成品。这些可以是生产者和供应商在全球网络中的最终产品或是其新产品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出现,将“出口视为好、进口视为坏”的重商主义方法开始变得适得其反,甚至自相矛盾。如果一个国家对进口的中间产品征收高关税且设置壁垒,那么它的出口贸易将首先受到损害。因此,国内公司需要可靠地获得世界级商品和服务,以提高其生产力和出口能力。当今时代需要跨国界的思考。当项目投入多次跨越边界时,即使较少的关税和较小的边界瓶颈也会产生累积效应。对进口实施保护措施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一国的出口竞争力。
10.这些都是贸易自由化的好论据。如果货物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那么该国可以完全控制整个进程。一旦货物在几个国家生产(作为每个价值链中复杂劳动分工的一部分),事情将变得棘手。各国想要的是挑选每个价值链中最好的部分。工业政策越来越针对任务而不是工业本身,为此,政府必须使工业政策发挥杠杆作用,以便能够在整个价值链上组织生产。一个国家通过进入供应链中更高价值的部门来获得更多利益。
11.一位中国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跨国”工业政策的一个体现。“以前,所有的工业政策都是国家的”,他指出,即使是欧盟在建立一个具有雄心勃勃的规则和机构的跨国框架时,也倾向于放弃工业政策,理由是这种政策不能在跨国层面实施。
12.古丝绸之路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会具有误导性,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两个组成部分(“一带”和“一路”)来呈现的。陆上路线被称为“一带”,其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密集的综合经济走廊网络,而不是连接两点之间的交通路线。海上路线意在使海上运输适应新的全球贸易模式。
13.运输和通信网络无疑是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关键因素是其由一系列工业政策决定,通过这些决定,各国力图进入新价值链或其分部。为了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之后陷入其以前的增长模式)并加速进入更高价值的细分市场,中国希望其产业政策充分地与已经进入新价值链或其分部的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协调。作为回报,中国可以提供一定的融资和其经验模式,这种模式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14.在实践中,中国工业可能需要可靠的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供应商,或者它可能试图在海外建立装配厂,以避免被征收进口关税,同时保持大部分生产链在中国。中国可以尝试创造新机会以出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或者为自己的行业发展保证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鉴于服务对全球价值链的完整性很重要,增加服务出口也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
15.以钢铁行业为例。受钢铁价格下滑的影响,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缓慢。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为7.2万亿元(约合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实现利润总额972亿元(约合143亿美元),同比下降60%。中国决策者意识到,一些行业必须迁移到国外,他们开始考虑把生产成本较低的中亚作为可能的目的地。由于中亚地区的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于能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项目,预计该地区钢铁产品的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增长,但中国生产商必须与俄罗斯、土耳其和乌克兰的钢铁企业竞争,这些企业受益于对其更有利的贸易体制。中亚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若中国公司在中亚国家建立钢铁生产厂,那么这些竞争者将失去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框架中,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可能需要更多的钢铁,并随着中国产品进入更高价值链板块,这为其从中亚进口钢铁做好准备。
16.简单地说,交通基础设施在金融、贸易和工业政策一体化中起着辅助作用。这种观点几乎出现在愿景与行动文件的每一段以及2014年以来由不同的中国部门发表的许多技术论文中。中国对陆上运输的关注似乎不是直观的。通过港口之间的联系,海运总是比陆上运输便宜。在集装箱运价降到历史低点后,行业分析者认为其价格将越来越低。在这种环境下,期望新铁路在长距离货物运输方面大幅降低成本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低廉的货运价格是一个创造联系更紧密的全球价值链的新机会,如通过开辟新的工业园区,在陆上而不是海上重新配置现有价值链。
17.最近,中国公开强调通过政治协商达成共同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于2016年9月发表的《“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报告》得出结论:“该倡议在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国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报告还认为,“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并承诺形成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中国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并开辟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18.如果“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那么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轻微但可能是积极的;如果与中国的贸易一体化将减少欧洲到中亚和南亚的出口量,则其影响会较为消极。然而,一旦“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得到合理解释,那么就会发现这一观点忽视了该倡议的“雄心”和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欧盟几乎没有努力积极制定与该项目的完整对接方案。欧洲内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探讨很不全面,几乎完全集中于技术方面。为了避免投资策略重复,并探索可能的协同效应,欧盟委员会创建了一个技术连接平台。欧盟委员会于2016年6月通过了一份题为“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文件,该文件仅在几个简短的段落中提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然后确认“该倡议的目标应是帮助建设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和可互操作的跨境基础设施网络”。
19.欧盟对泛欧亚一体化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反应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如何解释这个倡议。如果通过纯粹的运输和通信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倡议,那么欧盟就应该很少或没有保留地接受它。这个倡议将非常符合欧盟的战略目标,即进一步提高连通性,减少国际贸易和交流的障碍,帮助不同的文明和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交通和通信倡议,其成功不会通过连接速度的定量指标来衡量。相反,该倡议试图改变全球经济规则,主要通过授予中国一套工具,以对全球价值链进行重新排序。到目前为止,这些价值链主要由大型跨国公司通过供应商关系和各种治理模式的复杂网络进行协调,这其中也包括其拥有直接所有权的外国子公司。
21.欧洲国家因是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国而获益。但是,这些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当中国公司开始更好地参与重要价值链的高价值部分时,它们将遭受损失。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何种规则将控制这些价值链的组织方式。
22.中国模式是政府部门之间直接达成的协议,以在政治层面尽可能多地推动这种组织进程。大多数大型中国跨国公司是国有的,这便于它们在公司渠道之外通过政治渠道确定其目标和战略。其中一些公司通过主张主权豁免而避免被诉就表明了这一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一家国有航空航天国防企业,在一年内两次使用这种豁免权。
“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潜在影响
原文标题:One Belt One Road's Potential Impact on Europe
文章框架:中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联系起来的贸易路线;本报告总结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潜在影响的讨论,特别关注了英国、德国、希腊。
观点摘要:
1.2013年,中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联系起来的贸易路线。几个亚洲国家,特别是巴基斯坦,积极参与其中,但欧洲对这项倡议的兴趣较低。
2.本报告总结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潜在影响的讨论,特别关注了英国、德国、希腊。讨论重点如下。①欧洲国家的多元观念。讨论者注意到东欧和西欧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不同。一位小组成员说,英国相对位于该倡议的边缘,而希腊和许多巴尔干国家则位于该倡议中心,能够更积极地参与该倡议。一位小组成员总结说,这个项目的不同融合水平意味着每个欧洲国家都与中国有着独特关系。②媒体报道的影响。许多小组成员认为,欧洲媒体对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报道往往更为负面,这些小组成员代表的国家是那些愿意对“一带一路”倡议敞开怀抱并希望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关系的国家(如希腊)。这阻碍了欧洲对中国这一倡议的更深入参与。一位专家指出,英国国内媒体上没有关于这一举措的报道。参会人员说,特别是在西欧,媒体报道的缺乏或不足限制了该倡议在西欧的推广。③一个不明确的定位。许多欧洲国家不将政治与经济分开,这可能使西欧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项经济方案和一项政治协议。因此,小组成员说,看起来该倡议不清楚的定位是其在许多欧洲国家取得成功的障碍。这些国家的舆论和政府往往担心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认为这项倡议是为中国的长期利益而设计的。这一观点因许多欧洲国家越来越不关注外部事实而被不断认可。④进一步障碍。使欧盟法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相协调可能难以实现,这进一步阻止了该倡议在该地区取得成功。一些讨论者认为,该倡议的项目应该被逐个进行而不是在逐个国家开展,后者可能增加一些政府对该倡议的影响力。但中国公司参与的项目在一些敏感领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劳动分工以及人权领域的一些问题,一些小组成员认为,中国和欧洲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实践中经常发生冲突。⑤需要更好的沟通。讨论者一致认为,欧洲对于该倡议的愿景和影响有许多误解,特别是西欧国家。一位专家补充说,许多欧洲国家的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脱节,这些国家的内部事件,如难民危机,使其不被优先考虑。这使新闻媒体对该倡议的报道减少。一般来说,中国需要认识到,欧洲不是一个单一的同质实体,应通过更私密和个性化的对话及谈判来接近欧洲国家。
马可·波罗与蒙古游牧民族——从历史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标题:Marco Polo And the Mongol Hordes -One Belt, One Road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文章框架:为建设广阔的欧亚大陆,需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观点摘要:
1.寻求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重建连接的领导人可能不愿意与伟大的蒙古战神和帝国建设者成吉思汗相比。其强势的统治——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骸骨分散在广阔的领土上,这与中国特别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将产生的效果完全相反。但要了解今天重新连接欧亚大陆所要付出的努力,蒙古大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蒙古帝国的存在时间从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其疆域从希瓦到杭州,从克拉科夫到喀喇昆仑。蒙古人不是第一批在丝绸之路上交易的人,但没有人比蒙古人为促进广泛的欧亚大陆交易做得更多。蒙古人为缩短旅行时间,取消了重叠关税。蒙古人建立了一个邮政系统,修建了马可·波罗旅行的道路。如果“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的贸易集团一样起作用,那么中国将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欧亚交流都是积极的。丝绸和香料会穿越欧亚大陆,病毒和细菌也会传播到欧亚大陆。黑死病也可能借助于蒙古人成功复兴的丝绸之路进行传播,黑死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蒙古军队杀死的人还多。蒙古统治所产生的其他影响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例如伴随着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其将长期征收的跨大陆贸易税交给其领主——蒙古。当蒙古的统治结束时,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在成吉思汗控制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帝国。
4.然而,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成功加速了蒙古的灭亡。大量财富流向了主宰欧亚贸易的权力集团——先是蒙古人,后来是其他人,这导致了嫉妒和抵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冒险家在15世纪前往大西洋,寻求发现欧亚大陆周围的水上路线。当哥伦布最终登陆加勒比地区时,他其实希望到达的是印度的香料港口,以打破欧亚贸易的垄断。
5.在西班牙或葡萄牙探险家之后,海上运输比陆地运输更便宜,并且航期越长,速度越快。几个世纪以来,航海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陆上运输的发展速度,这使更多的欧亚贸易的运输工具从丝绸之路大篷车变为正在成长的船队的船只,这些船只很快就以蒸汽为动力,在洲际贸易航线中往返。
6.铁路的兴起可能改变了这一点。在脱离蒙古统治几个世纪后,俄罗斯的沙皇统治了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土地,并且认识到跨大陆铁路的战略意义。1916年,沙皇俄国终于完成了第一条途经西伯利亚苔原带,通过欧亚大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但由于俄罗斯沙皇统治的衰落,苏联继承了沙皇俄国的铁路等基础设施,但就使跨西伯利亚铁路成为海上或航空贸易的“挑战者”而言,苏联太过孤立且这条铁路的效率太低。
7.现在轮到中国。与其祖先一样,中国在统一欧亚大陆方面的努力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驱动的:促进贸易的愿望,需要为国内产能过剩的企业寻找新市场,以及希望制定新的丝绸之路规则。中国会比它的前辈更成功吗?
8.成吉思汗和俄罗斯沙皇的命运提供了一些教训。欧亚大陆的经济一体化不只是一个技术挑战。由于政治的阻碍和管理不善,西伯利亚铁路对推动欧亚贸易发挥的作用比预期的少。目前,中国认为,尽管欧亚大陆政治棘手,但软实力和一定的贷款可以减少贸易壁垒。蒙古人也发挥软权力的作用,支持文化、贸易和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
9.经济学家认为跨大陆贸易额可能会增加。无论中国、俄罗斯还是其他任何国家,减少欧亚贸易航线的运输时间和交易成本都应该被鼓励。然而,历史表明,欧洲和亚洲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不可能完全由商业因素决定,欧亚贸易航线一直受地缘政治影响。
中巴经济走廊:走向和平的道路?
原文标题: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 Road to Peace?
文章框架:中巴经济走廊(CPEC)到目前为止没有给中国和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紧张关系的改善带来太多期望;如何让印度加入CPEC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CPEC可能使南亚拥有更加和平的未来,巴基斯坦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不是促进该国发展的灵丹妙药。
观点摘要:
1.专家组成员说,中巴经济走廊(CPEC)到目前为止没有给中国和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紧张关系的改善带来太多期望。印度正在建设自己的运输走廊,其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输方向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中国与中亚、欧洲和东亚联系起来。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赵海说,理论上,印度和中国的项目可以联系起来。但中国和印度相互的不信任排除了潜在的合作,赵海说“印度保持警惕和谨慎,但它确实想参加‘一带一路’倡议”。
2.美国和平研究所巴基斯坦问题专家和美国规划、发展和改革部部长的前任助理Hussain Nadim说,如何让印度加入CPEC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巴基斯坦纳瓦兹·谢里夫总理在2013年上任时,主要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改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而不是和中国的关系,Hussain Nadim补充说,谢里夫总理相信印度仍然是一个优先事项。谢里夫和他的团体认识到,CPEC对巴基斯坦的好处可以进一步增加,从而缓解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紧张局势,但这可能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Hussain Nadim说“事实上,巴基斯坦政府没有考虑越过俾路支”。
3.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和印度问题专家Sarah Watson说,中国海军打算对瓜达尔进行巡逻,并护送离开港口的第一批中国商船,这使印度加深了对CPEC长期以来的怀疑。
4.美国和平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Jennifer Staats说,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CPEC可能使南亚拥有更加和平的未来,巴基斯坦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不是促进该国发展的灵丹妙药。我们很难知道它对区域动力的最终影响,因为故事刚刚开始。第一列升级后的货运列车在上周离开中国前往另一个巴基斯坦港口卡拉奇。
应对中国的航天挑战
原文标题:Responding to the Chinese Space Challenge
文章框架:《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更多地讨论了中国在月球、外太空、载人航天方面的努力;该白皮书指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并对向木星和小行星带发射探测器感兴趣;白皮书还表明,中国决策者不会忽视基本的太空飞行保障能力;中国将致力于改善卫星的太空信息服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将在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角色。
观点摘要:
1.《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更多地讨论了中国在月球、外太空、载人航天方面的努力。根据白皮书,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进行几次月球登陆任务。这些任务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CLEP)的一部分,它们建立在过去几年中部署月球轨道器和玉兔探测器的经验之上。最直接的目标是通过试验器(“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获取和检索月球土壤样本和在月球背面部署一个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我国“嫦娥四号”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此外,中国航天部门预期将开始探索更大的太阳系。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进行地月系之外的冒险活动。
2.该白皮书指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并对向木星和小行星带发射探测器感兴趣。白皮书还表示,中国将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太空货运飞船“天舟”,这样它们就可以长时间执行任务。这将有助于实现中国更广泛的目标,即在未来五年内,建立更大、更先进的中国空间站。然而,并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有运送宇航员登陆月球的计划。鉴于迄今为止中国制订的有条不紊的太空计划,其很可能正在研究难题,但是在中国成功实现登陆月球目标并收回机器人测量员和样本之前,中国不会把载人飞行正式加入太空计划。
3.除了中国这些备受瞩目的发展外,白皮书还表明,中国决策者不会忽视基本的太空飞行保障能力。未来五年,中国将生产其他型号的火箭,扩大长征运载火箭的射程。他们还将进一步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发射各种侦察和监视卫星,这包括光电和综合孔径雷达系统。中国也希望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可以在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
4.然而,或许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这个白皮书中发出的明确信号,即关于太空系统和地面目标之间的关系。中国将致力于改善这些卫星的太空信息服务能力,例如,使这些卫星服务于大量的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以及海中的岛屿。
5.同样,白皮书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倡议正在扩大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使之遍及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在2018年向“一带一路”沿线的所有国家提供基本服务。中国希望通过增强这些地区对中国卫星导航数据的依赖,限制美国和俄罗斯系统的入侵及其相关的政治影响。
北京不是全球化的冠军赢家
原文标题:Beijing Is Not Champion of Globalization
文章框架:无论美国选择如何向前发展,把中国视为注定的世界“全球化的冠军赢家”都将是一个错误;中国承担了许多作为国际领导者的责任;在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国际领导者要面对更多要求。
观点摘要:
1.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讲话中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的旗手,中国是之前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未来全球化的领导者。许多观察家很快便支持中国的领导地位,不仅是因为中国想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而且因为美国表现出对全球化的不赞成。美国即将上任的领导者的言论带有高关税和发动贸易战的威胁性,具有明显的反全球化倾向。然而,无论美国选择如何向前发展,把中国视为注定的世界“全球化的冠军赢家”都将是一个错误。
2.当然,中国已经承担了许多全球领导者的责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自诩拥有最多的常备军,其像一个全球领导者,带来了新的国际机构和协定,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军队同样也在走向全球,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后勤基地,并且接下来其可能会建设更多这样的基地。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应基于国家的需要考虑建立正式的联盟,以进一步巩固其立场。中国不仅是一个新兴的或区域性的领导力量,而且是一个全球力量。当然,中国也希望通过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和奥运会等来抓住机会以展现其领导潜力。
3.然而,在全球化时代,真正的领导者面对更多要求。其必须有意愿和能力把其他国家带到谈判桌前,以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虽然中国已经与美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埃博拉病毒和朝鲜核问题等挑战,但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得不刺激、推动一些事件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通过使中国感到耻辱来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在朝鲜问题上,中国逐渐深化对国际制裁的承诺,但本国企业实施制裁的结果仍然令人沮丧。在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合作确实为国际谈判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故事并不简单。全球领导者必须超越自己的利益而优先考虑全球利益。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海陆能源高速公路?
原文标题: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Continental and Oceanic Energy Superhighways?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在应对能源相关挑战上发挥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与地缘政治。
观点摘要: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提出的,专注于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除了强势的地缘策略部分之外,“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利用中国的工业潜力对该地区的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大量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过于强硬的外交政策无疑将限制中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以及中国在该地区扮演的领导角色的公信力。
2. “一带”包含3条陆上丝绸之路。“一路”实际上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因此“一带”和“一路”并不完全相同。“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资金的作用。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与能源相关的挑战,例如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经济能源市场改革。解决这些能源挑战的关键在于开展恰当的能源投资。但众所周知的是,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因为市场和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石油资源供过于求,所以针对能源的投资很难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任何国际机制都能够发挥促进长期能源投资的作用,这将促进碳排放的降低以及能源市场的稳定。
3.因此,日本方面可以期待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任何国际机制发挥作用,并且日本的技术或经验也能够发挥作用。日本可能会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对手”展开合作,例如,政治关系紧张的中日两国在节能技术、节能政策以及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合作。
4.能源问题是一个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挑战,众所周知,日本正在采取单方面措施。日本需要制定自己的国际战略以保护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及环境。但单方面措施的实施需要国际合作。因此,日本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一个策略,中国将强调这一点。原因是根据定义,策略通常包含着某种重大的地缘政治动机,而中国不希望别国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有地缘政治目的。
5.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大胆、真实而又规模庞大的举措。美国如果不参与其中并假装对其视而不见,那么其将错失巨大的机会。美国面临着一个选择,即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对其施加影响,或者不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阻止其他国家加入。而美国选择了后者并以失败告终。
6.这是习近平主席领导力的体现。习近平于2013年秋推出了这一倡议。中国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担任“一带一路”倡议领导小组组长,负责项目运作。国务委员汪洋担任副组长,王沪宁负责信息交流与沟通。这表明中国通过顶级配置来推动“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
7.早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已经非常重视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获得天然气供应。但这并没有引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紧张。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俄罗斯方面变得越来越敏感,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向西延伸至俄罗斯与伊朗和其他国家争夺领导权的地区。如果中国涉足这一地区,那么中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
8.资金是“一带一路”项目能够实施的一个条件。如果机会是平等且透明的,那么资本将随之而来。因为资本是“懦夫”,总会逃跑。一旦发现市场有风险,资本便会逃离并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如果在未来20年“一带一路”倡议是安全的“避风港”,它就会成为各类资本聚集的“福地”。
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表明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文标题:Xi Jinping's Davos Speech Showed the World Has Turned upside down
文章框架:习近平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呼吁在对全球繁荣和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事项上进行国际合作;中国将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社会和经济利益的最强大的支持者;习近平认为持续的冲突、地缘政治不稳定性、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活动和难民危机是“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根源;习近平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对外援助计划,将为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投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贸易路线。
观点摘要:
1.中国从20世纪中期备受斥责的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到现在被视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这就是中国几十年来做出的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将持续下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星期二的演讲中提到要坚定捍卫经济全球化,呼吁在对全球繁荣和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事项上进行国际合作。
2.如果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提及任何2017年的发展迹象的话,那一定是表达了中国将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社会和经济利益的最强大的支持者,中国邀请各国加入由其领导和组织的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得市场准入。
3.在习近平主席的达沃斯主题演讲中,他反对“外部力量”或“经济全球化”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观点。这更像是在回应特朗普和欧洲民粹主义者在过去的几个月垄断头条的言论,习近平认为持续的冲突、地缘政治不稳定性、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活动和难民危机是“世界发生了什么”的根源。
4.从金融到贸易,尽管美国曾经执行全球双边贸易规则并从中受益,但特朗普带领的美国似乎将不再在其中发挥作用。相反,习近平带领的中国则承诺扩大“一带一路”倡议,将亚非欧通过路上、航空和海洋交通方式连接起来。“一带一路”倡议让人想起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习近平称“一带一路”是一项对外援助计划,将为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投资、经济增长和开放的贸易路线。而就在美国即将提出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和破坏自由贸易协定的时候,习近平宣布,中国愿意开放贸易市场,并欢迎世界各国利用中国市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市场。
评估中国对特朗普的挑战
原文标题:Assessing the China Challenge for Trump's Presidency
文章框架:当特朗普就职时,其将有特权塑造美国的对华政策;王毅部长的讲话指出了中国2017年的外交政策议程;王毅承诺“加强与美国新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扩大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领导人关注全球经济治理;美国新当选总统将最有可能是中国和美国在接下来四年中紧张和潜在冲突的重要来源;未来美中关系将十分复杂。
观点摘要:
1.当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于1月就职时,他将不仅有特权塑造美国的对华政策,而且还需要应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那么,中国会给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带来哪些潜在挑战呢?
2.在2016年12月举办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的演讲指出了中国2017年的外交政策议程。如果王毅的讲话可以被理解为对这一议程的合理准确的描述的话,那么美国决策者和分析人士没有理由对两国关系持悲观态度,至少在特朗普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应是如此。
3.在12月3日讲话结束时,王毅列出了一个待办事项清单,其中包括七个事项。位居榜首的是他承诺中国外交政策“努力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举办”。接下来的两个事项是为2017年将在中国举办的两次峰会做准备: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9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其余四个事项确保中国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对国内发展的外交政策支持,以及保护国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关于如何确保中国良好的外部环境,王毅承诺“加强与美国新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扩大务实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高度重视与美国新政府的沟通与合作表明,中国充分意识到其对特朗普政府的不了解。这种意识可能会导致中国领导人在有关中国的行动和反应中更加谨慎。借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他们很可能“摸着石头过河”。
4.王毅讲话中的一个关键短语是“全球治理”,他提到了九次。从表面上看,这可能被解释为中国希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治理领导者的一个标志性信号。然而,仔细研究全球治理的背景后可以发现,中国可能只想扩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并通过现有渠道——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提升其影响力。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并且其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因此中国领导人自然会关注全球经济治理。王毅的讲话表明中国没有打算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而是关注全球几个主要领域(金融、贸易与投资、能源和发展)的经济治理。在经济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期,即反自由贸易和反全球化时期,特朗普有强大的动机抵制,甚至破坏中国扩大贸易和投资的举措。
5.此外,中国2017年外交政策议程似乎不是双边关系中潜在冲突的主要来源。相反,美国新当选总统将最有可能是中国和美国在接下来四年中紧张和潜在冲突的重要来源。首先,虽然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但是可以通过他对关键职位(主要负责处理美中事务)的任命做出一些推论。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被任命为国家贸易委员会负责人。从对特里·布兰斯塔德的任命可以看出,特朗普并没有打算使双边关系进入下行轨道中。据报道,布兰斯塔德被提名为下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他是爱荷华州州长,同时也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老朋友。然而,大使不由内阁任命。因此,他们对于美国对华政策或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往往是有限的。事实上,在中美历史上,在美中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唯一大使是乔治·布什。乔治·布什在美国驻华使馆工作,他的任务是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准备。此外,布兰斯塔德没有外交经验,他也没有在中国生活过。通过他,美国可以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进行有价值且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危机时期,但是期待他会在塑造政府的对华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切实际的。
6.更重要的是,2016年底美国当选总统在台湾问题上的行动和评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一再明确表示,台湾是其核心利益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未来的美国政府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中国肯定会坚决反击,这将导致外交冲突甚至军事冲突。如果特朗普想要通过与中国爆发一场战争来证明美国是伟大的,那么他应该继续测试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也许在入主白宫之后,特朗普会改变主意,并坚持美国对台湾的长期政策。在美中关系的所有不确定因素中,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前方有一条坎坷的路要走。
中国称杜特尔特再次访华表明中菲关系的回暖
原文标题:China Says Philippines' Duterte to Visit Again as Ties Warm up
文章框架: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的第二次访华表明其在寻求进一步远离美国;杜特尔特在抨击传统盟友美国的同时制定了与中国合作的策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几乎没有透露细节。
观点摘要:
1.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将于5月访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外交部周四表示,这是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第二次访华,他在寻求进一步远离美国。
2.自从去年上任以来,杜特尔特使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惊人的U型逆转,在抨击传统盟友美国的同时制定了与中国合作的策略。在星期二杜特尔特于马尼拉会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时表示:“我将于5月前往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期待与习近平主席的再一次会面。”
3.中国对论坛几乎没有透露细节,但北京的外交消息来源称,中国政府有望邀请大批外国领导人出席。中国在60多个国家进行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其基础是复兴将中国与中亚、欧洲及其他国家连接在一起的古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