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一)

我在研究生阶段就一直研习商事仲裁,参加工作后于2014年受聘担任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大多为传统商事纠纷。我对深圳仲裁委开展医患纠纷仲裁一事早有耳闻,从表面上理解就是让医学专家参与解决目前社会上较为突出的医患纠纷问题,也时常疑惑仲裁委开展这项工作的动因。

2015年春节后,我和已经在医患纠纷仲裁院工作多年、刚调任深圳仲裁委员会科技园工作站站长的钟妙仲裁员聊起深圳仲裁委员会开展医患纠纷仲裁工作的话题。我们都认为五年是一个阶段,目前仲裁委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案件积累,可以进行一些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作为委员会进行改革创新的一项成果。仲裁委工作人员和审理案件较多的仲裁员平时都忙于日常工作,虽一直想提笔,但始终没有实现。从保持自己写作习惯和学习新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决定接受邹长林院长的邀请,一起承担本书的写作任务。本书的主要思路和材料都由邹院长提供,但他一直坚持由我作为第一作者。我深感受之有愧,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感谢前辈的提携!

参与写作受益良多,一方面系统地自学了医事法律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和对案例的研读,也对深圳仲裁委开展这项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我看来,对于仲裁委来说这是一项公益活动,通过仲裁委的平台将专业、有意致力于通过仲裁这一专业性、程序性俱佳的准司法活动解决医患纠纷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发挥集体智慧,为医患纠纷的合法、科学、合理、和谐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主要对医患仲裁的基本理论和深圳仲裁委员会开展医患仲裁的实践进行阐述和介绍,总结其中的做法、问题、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的思路。其中更加精深的法理问题容日后再做探讨。

常听人言,医学解人身体不适之惑,法学解人精神不适之惑。在当今社会中两者却都存在自身之惑,愿深圳医患纠纷仲裁工作能够众人拾柴火焰高,为社会的发展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特别感谢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能让深圳的制度创新成果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与读者见面。

钟澄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