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与实践
- 陈卉
- 1629字
- 2020-08-29 07:16:47
二 主要任务及研究思路
本书是以英汉互译为主题,针对翻译不确定性论题所进行的拓展性研究。力求以蒯因本人的典型文本和语言哲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核心要点和论证方式展开系统的批判性研究,尝试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具体的翻译实例,从翻译不确定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英汉互译的理论和实践。本研究对于正确理解蒯因本人的语言哲学思想,深入探讨意义、指称、真理等语言哲学核心问题,以及重新审视有关的翻译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主要研究任务
(1)根据蒯因的著作Word and Object等基本文献,阐明他提出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基本思路,重点分析“彻底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的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及其所预设的行为主义的(behaviorist)意义理论,并揭示其在引出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作用,进而分析翻译不确定性论题对传统翻译观的挑战。
(2)以蒯因的论文“On the Reasons for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等文献为基础,揭示出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理论根据,重点讨论翻译不确定性与如下三个论题之间的关系:指称的不可测知性(the inscrutability of reference)、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the under-determination of theory by evidence)和本体论的相对性(ontological relativity)。
(3)参照多里特·巴-恩的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Theory and Practice等文献,分析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与一般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借鉴并完善巴-恩所提出的“翻译意义”(translation meaning)这一概念,进而探讨将这一概念作为评价翻译作品优劣的一个动态标准之可行性。
(4)结合我国英汉互译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唐纳德·戴维森关于“彻底诠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的有关思想,考察翻译与诠释之间的关系,并对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出新的探索。
(二)研究思路
导论阐明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研究现状:包括语言哲学领域及相关的拓展性研究;本书的主要研究任务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梳理从“彻底翻译”的思想实验到“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提出思路,关键在于揭示出蒯因所主张并用以取代传统意义概念的“刺激意义”(stimulus meaning)概念,从而展示蒯因的行为主义和新经验主义立场,进而讨论翻译不确定性论题对传统翻译观的挑战。传统翻译观以“意义事实”(meaning facts或facts about meaning)为基础,承认“翻译手册”具有判断翻译是否达到“同义性”的标准。由于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否认存在着“意义事实”,批判传统的“同义性”概念,所以传统翻译观面临挑战。
第二章论述蒯因提出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三点理由。根据蒯因在“Three Indeterminacies”(Quine, 1993)一文中的论述,翻译不确定性论题、指称不可测知性论题,以及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均属于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围。一方面,这三个论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三者又各自预设了不同的主题。此外,指称的不可测知性也与本体论的相对性密切相关。据此,本章将澄清指称的不可测知性、证据对理论的非充分决定性和本体论的相对性这三个论题在蒯因论证翻译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三、四、五章是对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拓展研究。
第三章主要讨论翻译与诠释的关系,将从语言与真理的关系、如何从“彻底翻译”发展至“彻底诠释”,以及翻译/诠释是如何可能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四章论述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学理上看,翻译不确定性这一哲学论题与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它对我们重新思考可译与不可译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践上看,不确定性也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针对翻译不确定性问题,本章还将借鉴并完善“翻译意义”的概念,并探讨将它作为评价翻译好坏的标准之可能性。
基于前面的论述,第五章尝试将“翻译意义”的标准用于分析英汉互译的科学类、文学类、商务类、隐喻及口译的典型案例,主张以保留“翻译意义”的多少作为评价译本优劣的标准。如此,力求提出一种以“翻译意义”为依据的,既具有客观性,又能容纳不确定性的新的翻译标准,进而依此重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以翻译意义及语境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text)作为协调三者的分析框架。
最后,结语部分力求简明扼要地说明本研究可能得出的结论、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并提示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此项研究的可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