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构建学校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
-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
- 李德信 胡元斌编著
- 2981字
- 2021-05-28 10:35:18
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学校应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就是学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方法之一。
科技活动课程的建设
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是调整课程结构的切实措施。科技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实施该课程计划,意在帮助、指导学生设法加强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得到巩固,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养成勤勉多思、追求真知的品格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学校应抓以下几项建设:
(1)建立科技活动课程体系。
建立基地,落实课程,分层活动是构建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重要因素。学校科技活动课程包括建立科学基地,落实好两课一活动,分三个活动层次,并以校“科技节”为契机,进行全面推动。
①建立基地。学校结合教育实际,建立科技活动基地,为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保证。如建立科学活动综合基地,开设计算机、生物、航模、无线电、自然实验、电子游戏等活动项目,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进行实验制作,训练技能技巧的好场所。还可以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是乡镇小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乡镇小学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在校附近建立蔬菜、粮棉基地和鸡、鸭、兔、羊养殖场,学习种植、养殖知识,培养未来劳动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可以建立科技系列考察基地,把化工、化肥、农药三大工厂及中外合资企业作为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进程的考察基地、让学生在考察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分层次展开活动。学校可分三个层次展开活动,即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次。既抓普及又抓提高。校级活动以科学活动为中心,每周据两课一活动的课程统工发排,主要是培养骨干,培养特长学生,带动学校活动水平的提高。年级活动由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聘请辅导教师组织活动,如种植、养殖实践活动和考察活动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除此之外,年级组还可以围绕科技活动的侧重点,每学期举行一二次单项竞赛,促进群众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班级科技活动具有全员性和普及性,一般可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班级实际自行安排。
(2)加强科技活动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上好科技活动课,关键在教师。培训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而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对于开展好科技活动尤为重要。
①端正教育态度,充分认识科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要把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系起来,组织教师重温教育方针。明确培养目标,并发动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并对学生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把现况与需要摆在教师面前,从而增强教师参加科技活动课程研究的自觉性。
②采取多种形式,培训科技活动课骨干教师。
校教科室可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地开展科技活动成功的经验,请专家作活动课程建设与辅导的讲座,为实际操作做理论准备。学校还可以组织有关教师去外地系统学习科技基础知识,学习开展好科技活动的方法。
③要求活动课辅导教师明确职责。
一是每学期初必须制定本活动组活动计划;二是每次活动必须按活动纲要和教材写好活动方案,备好教具、学具,并认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小结。三是要积极组织本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3)编写科技活动课的纲要和教材。
活动课程作为整个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只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宽,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样,必须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即要有大纲和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使活动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技活动课程也是如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及乡镇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并按电脑、航模、生物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制定各活动课程应达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还应编写活动课辅导教材,配齐相应的手工制作材料,从而使科技课更加规范,活动水平也不断提高。
开展科技活动课的原则
(1)坚持渗透性原则。
学校应努力寻求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结合点与联系点,做到在传授知识上相互迁移,在思想教育上相互渗透,在发展智能上相互促进,在培养学习习惯上相互配合。如在语文课教学有关鸟类的课文时,在科技课上让学生到生物室观察各类鸟类标本,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鸟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哪些是益鸟,哪些是害鸟。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学校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示范、直观、竞赛等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应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电路的串联》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把灯泡、导线、开关、电源相互串接,如果接线方式发生错误,就会发生短路或断路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能学会串联电路的本领,也可以认识电路联接的基本原理和开关的作用。
(3)坚持层次性原则。
学校在活动中还应该坚持分层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在活动时对各类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法,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
(4)坚持创造性原则。
科技活动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宗旨。活动中,学校应注意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5)坚持趣味性原则。
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活动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校在活动中不仅注意选择新奇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而且还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技活动课程的管理
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质量,学校应该把科技活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并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
(1)组织管理。
学校可建立由校长、教科室主任、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校长应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科技活动目标和要求;教科室主任和科辅导员制定具体计划,落实辅导教师,审查小组计划,指导活动的开展和负责考核评价;辅导员负责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实施活动内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2)目标管理。
学校在制定《科技活动课程教学纲要》时,应力求教学目标清楚明了,并按低、中、高三个阶段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辅导员分组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活动内容提供了依据。
(3)考评管理考核。
评价是科技活动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每学期应该坚持对科技活动进行“一考核”、“两评选”,即考核师生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评选优秀辅导员和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考核教师做到“三考察”:考察计划及实施情况;考察活动过程优化与否;考察活动课效果。学校对辅导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把优秀辅导员与优秀教师同等看待,载人档案。考核学生时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常识考查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平时检测与期末检测相结合,以平时检测为主;单项考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均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并把是否是科技活动积极分子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