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对中海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以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为主,并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其一,对中海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研究。以FTA理论为基础,对比并量化分析了中海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同时对中海宏观经贸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探讨。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RCA指数、TC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等指标对中海双边经贸关系进行了研究;既针对货物贸易进行研究,还对双边服务贸易及直接投资进行了分析,以期弥补当前学术界对中海服务贸易及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欠缺。

其二,建立中海FTA的预期效应研究。本书将结合中国和海合会六国的实际经贸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考察中海商签FTA的经济基础,以既有理论为基础对中海FTA的静态效应以及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中海FTA预期贸易效应的形成机理;其次,从关税减让及比较优势等理论出发,对中海FTA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探讨;进而,重点分析中海FTA产生的长期效应,同时采用目前在FTA可行性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引力模型和GTAP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双方签署FTA协定产生的经济效应,即: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中海FTA的区域贸易潜力,运用GTAP模型分析中海FTA建立后中海双边贸易规模、条件等方面较基准方案的变动情况;最后,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依据,分析中海FTA建立的预期非传统收益,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建立中海FTA的预期效应研究。

其三,从政治、经济等多个视角,对建立中海FTA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旨在弥补当前学术界对中海建立FTA障碍因素研究的不足。

其四,FTA是实现中海双边巨大预期收益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为尽快扫除障碍因素以早日建立中海FTA,本书将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之上,借鉴国际上有关FTA建设的成功经验,将双边发展现状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相结合,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海FTA的制度安排以及可能的推进战略进行研究,提出早日建立中海FTA的战略构想和目标路径。

二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将以建立FTA的传统收益和非传统收益理论为基础,以探索中海间是否具备建立FTA的基础为主线,以研究建立中海FTA的预期效应为核心,从理论、实证等多个层面解析中海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以及进一步加深存在的巨大潜力,进而研究分析建立中海FTA的诸多预期效应,并揭示双边建立FTA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出克服障碍因素、推动中海FTA谈判的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建议,即:首先,进行相关文献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对在FTA经验研究中用到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对可能的改进进行探索;继而,采用改进后的研究方法,研究中海FTA建立的可行性、预期效应及障碍等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中海FTA早日建立的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图示

三 研究方法

1.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将立足中海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实,深入探讨建立中海FTA的经济基础与障碍,并对中海FTA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中海FTA的早日建立。

2.文献整理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ideas学术网站、JSTOR外文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外文期刊数据库、各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报告和工作论文,搜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突破口和创新点。

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将对建立中海FTA的可行性和预期效应进行相对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探讨,并搜集整理国家统计局、各类统计年鉴、UN comtrade数据库、IMF数据库、WITS数据库、WTO、FAO等官方发布的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应用各类指数测算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贸易结构方面的变迁;基于引力模型,定量分析建立中海FTA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与转移效应;利用GTAP软件,从比较静态的视角模拟分析中海FTA的预期效应。

4.比较研究法。通过实际对比中海双边的经济基础,分析中海双边经贸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关系,为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炼出普遍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