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晚清至民国,中国社会巨变。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攸关,个人成长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极大。从一个经历复杂的学人身上,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与社会政治的关联互动。选取陈柱为考察对象,既有助于深切了解其人其学,又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范本,丰富和充实了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研究。

一 陈柱其人其学

陈柱(1889—1944),今广西北流市民乐镇萝村人。幼名绳孔,一名郁瑺,后改名柱,字柱尊,自号萝村山人,晚号守玄。室名注叠庐、变风变雅楼、十万卷(藏书) 楼、三书堂、守玄阁、七不堪室。

陈柱出生于桂东南一个汉族移民科举世家“萝村陈”,幼承家学,熟读四书五经。15岁出外游学,留学日本成城学校4年。1910年,考入邮传部上海工业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名称多变,本书以其各时期名称不同而随称。霍有光、顾利民编著:《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896—1949)》,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正文前的插页《校名沿革及历任校长名录(1896—1949)》,无页码。又,1909年中院及高等预科改为中学。参见前书,第32页。1912年夏,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学五年级毕业。同上书,第45页。随后,就读该校电机科。1914年肄业,被聘为该校预科国文修身教员。

民元之际,正值民主共和热潮,陈柱厕身其间。加入南社,当选为中华民国联合会广西参议员代表,在上海发起成立广西共和协进会,先后参加共和党、国民党。发表文章针砭弊政,议论时流,激扬文字。嗣后,党争日剧,内战以起,遂不复闻问。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接踵而起,打破陈柱平静的书斋生活,重问时政,发表大量“国耻诗”,称誉一时。

陈柱毕生以教书为业,乐育英才。1908—1909年,在广西容县中学任教,初为人师。1909—1910年,在广西庆远中学任教。1914年夏至1916年8月,在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预科任教。1916年8月至1921年春,执掌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1921年10月至1927年夏,在无锡国专任教。1923年6月至1927年夏,兼任私立无锡中学校务主任。1925年春,始任上海大夏大学国文系主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1927年冬,任广西大学筹备委员兼国内特派员。192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预科任教。1930年10月至1941年4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国文系主任。从1941年5月至1944年1月,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文学院长、校长(1943年8—9月,任浙江大学校长)。1944年2月至1944年11月,仍回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兼中文系主任。陈柱从教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著名弟子有钱仲联、王蘧常、吕集义、陶绍勤、陈千钧、沈希乾等。长期在中学和大学教国文,积极开展国文教学改革和国学教育研究;参与发起中国语文教学协会,注重国学普及应用;出版《国学教学论》《国学研究之门径》《国文比较研究法》等著作。

陈柱一生交游甚广,喜以诗、文、酒会友,其师友大都是我国文教学政各界的耆宿名流。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有苏绍章、唐文治、陈衍、李颂韩等;过从甚密的友人,前辈如黄宾虹、张尔田、孙德谦、徐绍桢、胡朴安等,同辈如冯振、谭戒甫、陈中(钟) 凡、叶长青(卿)、黄华表、傅筑隐、李源澄、陈寥士、陈天倪、高二适等,门生如钱仲联、王蘧常、陶守中、陶绍勤、陈千钧、姜志纯、吕集义、沈讱、崔龙等。师友同道,结社办刊,诗酒唱酬,序跋相赠,书信往还,谈学论道,声气相应。

在上海求学时,陈柱就参加了国文研究会,又与一批驻沪广西籍学子成立矫龛,切磋学艺,砥砺品行。在上海任教后,发起成立国学教授会,加入中华学艺社,参与中国国学研究会;参编和主编了《国学》《国学辑林》《学艺》《学术世界》《国艺》等期刊;与上海各界名流联名发表公启,倡建上海图书馆;出席“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座谈会”,主张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赞助章氏国学讲习会,支持章太炎师徒传承国学之举;应邀为《教育杂志》发表读经问题意见,认为读经很有必要,但应区分普通诵读和专家研究。

陈柱是一位多产的文人、学者,著述宏富,著书上百种,编校十余种,散见于报纸杂志上的诗文数百首(篇),有千余万字。其学广涉经史子集,对国学教育与国学研究建树颇多,深得学界前辈、师友、同行的称许,影响甚大。他致力于广西乡贤与地方文献的挖掘与推介,并作出了积极贡献。其著作《诸子概论》《尚书论略》《周易论略》《老学八篇》《老子》《墨学十论》《公羊家哲学》《中庸注参》《中国散文史》等,一版再版;其《墨学十论》还由日本人松崎柔甫在《辽东诗坛》上以日文推介,《子二十六论》《待焚诗稿》等博得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校长孟印博士和德国佛浪福特中国学院主任兼教授Roubbelle的赞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因交大文理科未内迁,陈柱携妻带女滞留上海。1941年5月,他被挟迫去了南京,任教于汪伪中央大学,出任文学院长两年余。嗣后,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一个月后改任中央大学校长,至辞职不过4个月。其间,兼任汪伪文物博物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协会《国艺》杂志编委。沦落南京3年,陈柱多与文人墨客交往,或为旧友,或系新交,诗酒酬酢,多关风月,少涉时政,亦多隐晦、双关之语。间或参加一些中日文教学交流活动。1943年10月至11月,其长子陈一百从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潜往南京,与他密商逃离虎口,未果。陈一百:《赴宁途中》,载北流市诗词学会编《北流当代诗词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注】。

陈柱以读书、教书、著书为平生职志,大半生以一个爱国的诗人、学者、教授而称誉圈内外。因汪伪时期的这段经历和这些头衔,他被一些人斥为“落水”、“附逆”、“汉奸”。在外界舆论压力和自我内心煎熬的双重折磨下,陈柱整日呼酒买醉,导致两次中风。1944年11月16日,病逝上海。在逝后两三年里,关于他的文字仍不时见诸报刊。缅怀者有之,痛惜者有之,讥刺者亦有之。从不同的言论中,可以推知这些人与陈柱关系的亲疏及其对他了解的深浅不一,也有人因政见和立场的不同而对他口诛笔伐。陈柱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去世,没有赶上国民政府抗战后对汉奸的甄别和审判工作,他也因此一直没有被官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 予以明确政治定性。上述所谓政治身份,只是一些圈内外人士对他的道德诟病或研究者对他的学术指认。正因如此,长期以来,他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未能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晚清至民国,陈柱是走出广西、走向中国文教学中心的称誉一时的诗人、国学家、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文教学界占有一席。关于对陈柱的研究,可以说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热—冷—热的走势。

第一阶段:民国时期。以陈柱自述及其与师友门生的往来书信或唱和诗文为多。陈柱在自作书序和回忆文章中陈柱:《说诗文丛序》,陈柱:《说诗文丛》,出版年地不详,第1—2页;《文心雕龙增注叙例》,陈柱编《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二集》,群众图书公司1928年版,第235—237页;陈柱:《待焚文稿序》,载沈讱、崔龙编《守玄阁文稿选》,上海大夏大学1938年版;《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 《交通大学四十周年纪念刊》,1936年8月;《我青年时代学习国文的经验》, 《青年界》1937年第11卷第1期;《述学(自述之一)》, 《宇宙风》1938年第76期;《我学书之经过》,(香港)《大风》1941年第82期。,多次陈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治学历程,对于了解其生平、学术思想与治学理路都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族孙陈千钧长期追随陈柱问学,对他的生活起居和治学生涯知之甚多。1935年,陈千钧应上海《晨报》千号征文,撰文记述了陈柱的家世源流、拜师求学、办学从教、参政议政和著书立说。陈千钧:《记从祖柱尊先生》, 《学术世界》1936年第1卷第9期。可以说,这是第一篇较全面地介绍陈柱的文章。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柱活跃于苏、沪一带高校,结交了一批文教学界的前辈师友门生,被他称为“海内通人”,彼此书信往来,互为序跋,“上下论议”,广及四部之学。其中,以张尔田和陈中凡的信札为多。张氏对陈柱公羊学研究的评价、叶恭绰和陈中凡对陈柱自由词理论和创作的评价,语多中的,但也只是师友间的学艺切磋,并非专门研究。苏绍章、唐文治、陈衍是陈柱最为尊敬且受影响也最大的三位老师,他们对陈柱的诗文创作和学术思想了解得比较深透,既有溢美之词,也指出其不足之处。苏绍章:《中庸通义序》, 《学术世界》1936年第2卷第2期;唐文治:《中庸通义序》《赠陈生柱尊序》《与陈生柱尊书》《复陈生柱尊论格物论书》《守玄阁诗学序》《说文解字释要序》《书陈柱尊临诸家评点韩集后》《广西北流陈君柱尊墓志铭》, 《茹经堂文集》;陈衍:《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话续编》。冯振、陈天倪、王蘧常、蒋庭曜是陈柱交好的友生,他们为陈柱著作所作序跋亦多美言冯振:《子二十六论叙》, 《国专月刊》1935年第1卷第1号;陈鼎忠:《待焚学稿序》,《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1期;王蘧常:《子二十六论序》, 《学术世界》1935年第1卷第1期;蒋庭曜:《墨子间诂补正跋》, 《交大季刊》1935年第17期。,其中以王氏对陈柱“以儒家括九流”学术思想的概括最为中肯,带有研究意味。

陈柱《待焚诗稿》两集共15卷相继问世,好评如潮,中以高足钱仲联的评论文字最具学术性。他对比陈柱前后两部诗集,敏锐地感觉到陈柱在前后诗风上的变化,着重分析了第二部诗集中古近体诗在创作内容、手法、风格上的特点,堪称时评陈柱诗最为细密者。钱萼孙:《读变风变雅楼待焚诗稿二集》, 《学艺》1933年第12卷第8号。随后,他又从民国旧体诗歌发展历程来评论陈柱诗,认为陈柱是在宋诗落寞、诗坛萎靡的诗歌创作背景下,能够“以文为诗,以诗作史,慷慨淋漓,长歌当哭”者,肯定了陈柱在诗歌革新方面所作的尝试。钱萼孙:《十五年来之诗学》, 《学术世界》1937年第2卷第3期。

1941年以后,陈柱的人生发生逆转。1942年,一个署名为“凤兮”的人,撰写了一篇采访陈柱的文章,此文是目前仅见的对陈柱晚年卷入政治表示称赏的。凤兮:《国学家陈柱氏访问记》, 《华文大阪每日》1942年第8卷第6期。1944年,陈柱病逝,唐文治作墓志铭,高度评价了陈柱的学行。其中,对陈柱在1937年以后性情大变的描述,往往成为后来研究陈柱晚年历史所广泛征引的重要资料。唐文治:《广西北流陈君柱尊墓志铭》,载唐文治《民国丛书第五编95综合类·茹经堂文集》(6编卷6),上海书店1996年影印版,第23页。1946年,一个署名为“墨生”、自称陈柱弟子的人,刊文缅怀陈柱,对陈柱的学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将他和王国维相提并论。文中特别提到了陈柱晚年不为人知的一些境况,为了解陈柱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墨生:《悼陈柱尊先生》, 《锻炼》1945年第6期。同年,郑振铎在一篇追忆周作人的文中,将郑孝胥、陈柱和周作人当作中国文艺界“附逆”的两种人物代表,对周深表痛惜,对郑、陈则过于轻视郑振铎:《惜周作人:蛰居散记》, 《大威周刊》1946年第1卷第10期。,似有厚此薄彼之嫌。王朴在文中,将陈柱视为“外君子而内小人”,是“‘汉奸传’里的人物”。王朴:《落水诗人陈柱尊》, 《人物杂志》1946年第5—6期合刊。由上可见,因为政见和立场的不同,与陈柱关系亲疏的不同,对陈柱晚年境遇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陈柱一生著作宏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他人,均对他的著述有所整理。1917年,陈柱作《矫龛记(附同志诸君小传)》,记其成书10种,草创4种。1926年,陈柱出版《国学教学论》,书后附《陈柱尊丛书目录》,举其书目44部。1927年,陈柱出版《国学研究之门径》《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二集》,书后均附陈千钧《三书堂丛书提要》,简介陈柱著作50种。1930年,陈柱刊刻《说诗文丛》,书后附《陈柱尊所著书目》,列其已刊、成书待刊、未刊、未成书目75种。1933年,陈柱在《待焚文稿序》中,自言著述“共百余种,盖千余万言”。1934年,《广西省述作目录》列举陈柱书目60种。1935年,陈千钧在《记从祖柱尊先生》中,称陈柱著作百余种。1938年,沈讱、崔龙编著《守玄阁文稿选》,书后附《守玄阁所著目录》,列举陈柱书目51种。1942年,凤兮在《国学家陈柱氏访问记》中称:“陈氏著作,至今已有百余种矣。”1944年,唐文治在陈柱墓志铭中称:“发愤著述,著有《中庸通义》《墨子间诂补正》等书不下十余种。”铭之曰:“神思周亿万里,著述都千百篇。”弟子墨生在怀念陈柱的文中称:“他的著作很多,单看目录已足够惊人,大多偏于考据方面。”记其已出版专书三十余种,未出版专书二十余种,并列举了部分书名。

从总体上看,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教学界对陈柱在相关领域的作为持肯定态度,甚至有的评价颇高;对陈柱生平表示疵议或诟病的,主要表现在1941年后陈柱出任汪伪文教机构之职上,大多据以斥之为“失节”、“附逆”、“落水”、“汉奸”。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像陈柱这样有过一段历史“污点”的人,在大陆学术界往往不受人待见,故鲜有人关注。毕竟,这是“雷区”,一般人不敢随便去碰触。所以,有关陈柱的研究较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地区,则陆续整理出版了陈柱一些著述。例如,《中国散文史》由台北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公羊家哲学》分别由台北力行书局1970年出版、台北中华书局1971年出版,《老学八篇》由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出版,《周易论略》分别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墨学十论》由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出版。这些著作的再版,为研究陈柱提供了基本资料。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日渐“解禁”,众多历史人物从尘封的记忆中浮现出来,进入学术视野,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在这种大背景下,陈柱研究逐步展开并日益深入。

首先,陈柱的一批著述陆续在海内外整理、出版。一是出版陈柱专著单行本。例如,《尚书论略》由台北新文丰书局1984年出版;《公羊家哲学》由日本东京白帝社1987年出版;《中国散文史》分别由上海书店1984年出版,台北商务印书馆1987年、1996年出版,东方出版社1996年出版,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岳麓书社2011年出版;《墨学十论》先后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诸子概论》先后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子二十六论》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二是陈柱著作以与他人合刊形式问世。如《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一、二集,《清儒学术讨论集》第一集,收入《民国丛书》由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出版;《公孙龙子集解》收入《民国丛书》,由上海书店1996年影印出版;《待焚文稿》收入《民国文集丛刊第一编》, 《待焚诗稿》收入《民国诗集丛刊第一编》,先后由台中县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于2008年、2009年影印出版。三是将陈柱著作略改而换用新名,或与他人相关著作内容糅合于一体,或陈柱著作合刊而以其一命名或另起新名而出版者。例如:《陈柱讲诸子》(即《诸子概论》)、《陈柱讲散文》(即《中国散文史》)、《诸子十六讲》(即陈柱、章太炎、梁启超三人论诸子) 由长征出版社2008年出版;《陈柱讲国学》(即《诸子概论》和《中国散文史》合刊) 由华文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庸注参》(附《中庸通义》),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四是以编校笺注的方式出版。例如,陈柱编,陈湘、高湛祥校评《粤西十四家诗钞校评》(上、下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陈柱著作的重新整理和出版,既是研究陈柱的文献性成果,又为进一步拓展陈柱研究提供了基本史料。

其次,陈柱生平和学术思想研究日益细化和深入,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南社社友郑逸梅是一位掌故家,他对陈柱的生平、交游、爱好、著作、家庭情况的介绍,有助于从侧面加深对陈柱的了解。郑逸梅:《南社社友事略·陈柱尊》,载郑逸梅《南社丛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郑逸梅:《酒国诗人陈柱尊》,(香港)《大成》1988年第176期;又载郑逸梅《艺林拾趣》,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钱仲联以无锡国专师生的双重身份,回顾和总结了无锡国专的教学特点,提到陈柱讲《说文》《诗经》的情况。钱仲联:《无锡国专的教学特点》, 《文教资料》1985年第2期。无锡国专的早期毕业生李尧春撰文回忆了陈柱在该校的任教情况及其上课特点。李尧春:《回忆国专》《唐文治与无锡国专》,载陈国安、钱万里、王国平编《无锡国专史料选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刘桂秋系统地整理了无锡国专校史,披露了陈柱在早期无锡国专任教和三次讲学概况,为研究陈柱与无锡国专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刘桂秋:《无锡国专编年事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版。此外,陆阳所作的《无锡国专》多次论及陈柱。陆阳:《无锡国专》,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这一阶段,对于陈柱生平的研究,以陈柱后人和广西乡党为多。陈柱子女陈一百、陈松英、陈三百、陈思博陈一百等:《缅怀先父陈柱尊》, 《北流县志通讯》1985年第1期;陈一百、陈松英、陈三百:《陈柱生平及其学术成就》, 《广西校友通讯》1992年第2期。,乡人赵盾成赵盾成:《陈柱传略》, 《北流县志通讯》1987年第6期。、黎其强黎其强:《古典文学专家陈柱》,载玉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玉林文史资料》第3辑,玉林市政协文史委员会2003年印。、顾绍柏顾绍柏:《国学大师、诗人、教授陈柱及其代表作》, 《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潘茨宣潘茨宣:《国学大师陈柱尊》, 《广西日报》2007年7月12日第3版。、覃富鑫覃富鑫:《国学大师陈柱》《〈子二十六〉后记》,载覃富鑫《沧桑北流》,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覃富鑫:《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陈柱》《“十万卷楼”主人陈柱》《自封“酒帝”的诗人陈柱》,载覃富鑫《原汁原味话北流》,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麦群忠麦群忠:《国学大家陈柱》, 《文史春秋》2009年第5期。等,均不同程度地梳理和介绍了陈柱的生平事迹,其子女特别披露了陈柱晚年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北流乡贤覃富鑫运用多种史料,进一步揭秘了陈柱晚年“附逆”真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覃氏对待陈柱晚年历史问题的态度令人钦佩。他在《原汁原味话北流》一书的《自序》中,这样说道:“有一个问题是陈柱曾经当过汪伪的中央大学校长,北流人也比较讳言这个问题。我觉得本书作为原汁原味话北流,有必要谈一谈这个棘手的问题,今天不谈,将来还会有人去谈,不如利用我手头有限的第一手资料,对这一问题作出我的评判。我的印象是,陈柱本质上是一位爱国者,这有他大量的诗歌为证,被迫就范,身不由己,事伪决非其所愿,所以冯振才有‘百端难语寸心明’惊天之一哭。”覃富鑫:《自序》,载覃富鑫《原汁原味话北流》,第2页。不回避历史,敢于直面有争议的乡前辈,并力求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此外,陈三百、陈蒲英兄妹在1995年创办《二桐室》家庭报,迄今已编辑五十余期,不时汇集陈柱旧闻轶事、新发现陈柱资料及其研究动态等,便利了研究者搜集资料之用。

陈柱一生广交游,目前研究者较多关注陈柱和冯振的交往,且多从冯振一方立论。冯振弟子周振甫通过分析冯振诗《吊柱尊墓》,揭示了冯振和陈柱的深厚交谊。他分析冯、陈之交堪比杜甫和郑虔友谊的一段话注1,常被作为论评晚年陈柱遭遇的重要资料。冯振另一位弟子王绍曾以冯振诗和陈柱为冯振《自然室诗集》所作序为基本资料,结合他在无锡国专读书时的见闻,论述了冯振和陈柱的诗酒交谊,认为陈柱晚年“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是因为冯振不在身边规劝所致。王绍曾:《从冯振心先生与陈柱尊的交往中想到的》,载党玉敏、王杰主编《冯振纪念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257页。似有高估冯振箴言之效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意。

注1:周振甫:《后记》,载冯振著,党玉敏、冯采萍编校点《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9页。

陈柱是一个爱读书、懂读书的半新半旧的读书人,他十分注重读书方法的归纳总结。一个署名“老人”的作者,介绍了陈柱自创的“勤苦三层读书法”。老人:《陈柱尊的勤苦三层的读书法》,转引自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6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182页。陈柱著作的整理有了新的进展。1984年,陈千钧的《北流陈柱尊先生守玄阁丛书提要》简介了陈柱著作44种,徐森搜集整理陈柱书目92种并说明其来源。徐森:《陈柱著述目录》, 《北流县志通讯》1984年第2期。1996年,陈蒲英新增陈柱书目30种及其来源。陈蒲英提供。2007年,张京华、王玉清以年谱体例,对陈柱生平和著述编年,惜考证陈柱生年有误,因而文中在时间上多舛误不合之处,但在陈柱生平研究上的开创之功不可没。张京华、王玉清:《陈柱学术年谱》, 《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袁明嵘搜集、整理陈柱著作目录,共计专书92部,诗词文赋326篇(首),编辑、校刊11种。这是目前所知学界第一次分类整理陈柱著述目录,详列了陈柱各书(篇) 名及其出处,为研究者提供了查找资料的便利,但仍有手眼不及或史实讹误之处。袁明嵘:《陈柱生平事略及著作目录》,(台北)《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7年第4期。2009年,梁艳青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对陈柱著作细加整理和考订。据统计,她所见陈柱专书52种,知已成书稿而未见收藏者80种,合计132种;知在草创阶段但不知是否完成并出版者14种;散落在报刊或收录他人书中的诗词文赋等450篇(首)。梁艳青:《陈柱文学思想与创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9年,第30—42页。可以说,梁氏是迄今所见搜集、整理陈柱著述最为细致者。但以散篇诗文论,她所列篇名、出处也有错讹或重复处,且有遗珠。

关于陈柱著作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增速较快。冯力行对陈柱1926年版《国学教学论》作了比较细致的探讨,他首先界定了该书名“国学”实指“国文”, “教学论”实指“教学方法论”。认为该书的重点是谈论文言文教学方法问题,所反映的语文教育观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在阅读教学方面,陈柱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学,然后才研究教师如何教,这在当时是语文教育观的一个了不起的大转变;在写作教学方面,针对“五弊”提出相应的五个解决办法。冯力行:《陈柱〈国学教学论〉及其语文教育观》,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顾黄初、刘芬分别讨论了陈柱《国文比较研究法》一书,认为陈柱是实施国文教学比较法的先驱之一,他通过自编教材,选取同类、同题文章的比较讲读,有助于收国文教学实效。顾黄初:《文章的“比较研究法”》, 《江苏教育》1991年第3期;刘芬:《也谈文章的“比较研究法”》, 《考试周刊》2008年第28期。

陈平原肯定了陈柱《中国散文史》的贡献,主要在于分“骈散未分时代之散文”、“骈文渐成时代之散文”、“骈文极盛时代之散文”、“古文极盛时代之散文”、“以八股为中心时代之散文”五编来讨论中国散文,“总算第一次完整地勾勒了整个中国散文发展的历史”。他“借用一点文学史眼光,以骈散分合为主线,串连起整部散文史”,并能“遵守那时刚刚成型的学术规则,引述他人见解时大都注明出处”。不足在于他“没有多少自己的独到见解”。陈平原:《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 《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宁俊红从中国散文通史撰写形态的视角考察,认为陈柱《中国散文史》是“以尊古为主要倾向的古代散文通史撰写形态”,他在对散文的外部环境和现实观照双重背景下提出的散文概念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以溯源探流的方法体现了“当时研究者对散文发展内在规律的自觉探索”。宁俊红:《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散文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69—71页。李鸿渊认为,陈柱《中国散文史》从散文发展的实际出发,涵盖面广,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强调散文的学术内涵和学术价值;但以作品点评为主,偶有综合论述,体例介于传统文评与新兴的文学史著之间,征引文献过多过繁,给人以“文学史资料长编”之感。李鸿渊:《陈柱〈中国散文史〉的学术特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曹辛华将陈柱当作南社重要词人之一,介绍了其生平、著述情况,认为陈柱于1934年辑刻《粤西词四种》, “为两广词学文献的搜集奠定了基础”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46页。;称他“亦善词”,有《待焚词稿》;提及所见陈柱词学著述有《白石道人词笺平》《粤西词四种》《粤西四家词·序》《遁庵原文为“斋”,误。文集序》《答学生萧莫寒论诗词书》, 《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谈》论词一章,《守玄阁原文为“庐”,误。词话》等。梁艳青认为,陈柱喜以比兴寄托传统作无题诗词,将他的家国忧思寄托在创作中,从其作《十九年六月读辕固传》《宫词》《风流子(寄内)》《卜算子(到桂林重过大学预科)》《南柯子》等词中,挖掘时政背景和个人际遇变迁,解说陈柱词作的寄托特点。梁艳青:《风云无限意,尽在儿女词——陈柱词作的寄托特点论析》, 《时代文学》2011年第1期。刘玉凯、梁艳青还从文学发展史意义上探讨陈柱“自由词”理论及其创作主张,认为陈柱“自由词”观点是在胡适等倡导的以语言上的白话化革新之外,依旧坚持文言写作的另一股革新旧体词的流脉。刘玉凯、梁艳青:《论陈柱词学的文学革新》, 《山东文学》2009年第4期。刘深论述分析了陈柱在词学革新中承上启下的贡献及其不为人重视的性格因素,并着重介绍了陈柱和龙榆生的交游、陈柱词学著作《白石道人词笺平》和《待焚词稿》,对比分析了两人在词学道路上的异同。刘深:《记民国广西词人陈柱》, 《阅读与写作》2011年第10期。檀作文梳理了20世纪的《诗经》研究成果,认为陈柱《周召二南与文王之化》力驳汉儒以来的“二南”是“亲被文王之化”的说法,用民间文艺的眼光来看“二南”,按内容将其分为“恋歌”、“劳人思妇遣情之作”等五类。檀作文:《20世纪〈诗经〉研究史略》, 《天中学刊》2002年第2期。

蒋庆将陈柱《公羊家哲学》作为现代公羊学的重要著作,极力推许。蒋庆:《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刘小枫等简论了陈柱的革命思想,认为他受当时的政治文化以及法、俄革命论影响,改康有为“孔子改制论”为“孔子革命论”,称“孔子取代汤武成为儒家革命精神的典范,成为后世一切革命家的精神之源”,由此揭示陈柱在中国传统革命话语中的地位,提到他的革命话语的近代化转变而未讨论是如何转变及受影响的。刘小枫、陈晓明主编《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邹初英认为,陈柱上承康有为,下启蒙文通,挖掘中国传统的革命精神资源,批判吸收西方革命思想,使得中国传统革命话语获得典型的近代形态,可说是今文经学家“革命改制论”的主要代表。陈柱《公羊家哲学》集中揭示了其革命观重构的三个显著的过渡性特点:革命话语近代化、道德革命理性化和世界革命民族化,这种近代重构既是对中国现实的理性反思,也是应对西方革命话语的挑战而作出的回应。邹初英:《论陈柱对公羊家革命学说的近代重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在此基础上,邹氏又将陈柱的“新”革命话语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对比。一方面,在陈柱的革命话语里,进化是伦理的历史进化论,革命的合法性在于“天命”,主要为“大一统”思想,革命的性质主要为文化革命,革命的方式以和平方式为主,暴力方式为辅;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里,进化是社会的历史进化论,革命的合法性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革命的性质主要为社会革命,革命的方式以暴力为主,以和平方式为辅。另一方面,两者都含有平等、人民民主、均富思想,提倡人道主义思想,主张“变通”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两者在革命精神资源上的亲和性,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过程中能相互借鉴,产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邹初英:《陈柱的“新”革命话语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2年。

郑杰文爬梳20世纪墨学研究史,认为陈柱的《墨学十论》总结了两千年注墨、研墨的成就,对墨学研究中涉及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引述前人成果基础上申说己意。尤应注意者为《墨子之经学》《墨子之文学》《历代墨学述评》等部分的论述,称:“陈柱的《墨学十论》是现代墨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墨学研究史力作。”郑杰文:《20世纪墨学研究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142页。另外,还介绍了陈柱《〈墨子刊误〉刊误》出版概况及其刊误所做的三个主要工作。同上书,第175—176页。

卢鸣东认为,陈柱对旧典籍的整理以《老子》最突出,著作数量也最多。他的《老子注》兼容中西文化,不单纯是字句阐释,而是通过对《老子》思想的重新铸造,为中西文化交流打造出一个对话平台。“援老入儒”是陈柱治学由子学到经学的一种转向,也是卢氏讨论陈柱建构公羊学说的一个切入点。陈柱重整公羊思想,重点不在传统经义本身,他直斥常州公羊学家不明经义,却没有加以修正,其旨是通过历代公羊家解说《春秋》的事例建构一套能够适应民国时局变化的思想内容,包括民主政体、反战思想和道德文明。陈柱“援老入儒”的注释方法,反映出民国经子研究的一种变动特色。卢鸣东:《陈柱〈公羊〉学中的反战论》,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09年第8辑。刘固盛、王闯认为,陈柱的老学规模宏大,见解精审,不仅贯通老、庄、韩,而且融中西学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出老学发展的新成就,堪为近代老学史上的代表。刘固盛、王闯:《论陈柱的老学成就》, 《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

卢鸣东以陈柱《中庸通义》《中庸注参》《中庸讲记》为样本考察,认为陈柱的经学论著,尤其是对《中庸》经义的阐释,涉及神造论与进化论、物竞与互助、伦理进化与历史进化等相关话题,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经学在西学影响下的变动。在生命起源上,陈柱相信儒家的鬼神好比西方造物主,后来避免与进化论出现抵触,认为鬼神的有无不能一概而论,以便袭用西方力学解释《周易》中宇宙的生成。在生存方式上,陈柱采用“互助”取缔“竞争”,挪用《孝经》中的伦理规范印证互助的必然性。在人类进化上,陈柱认为伦理进化是人类进化的必要途径,二者同步并行。陈柱对西学抱着实事求是的包容态度,但在与进化论相关的经学阐释中,他的儒家本位思想没有因此动摇,那就是强调人伦教化和生生之德。卢鸣东:《“进化”视野下的经学阐释——陈柱经学研究》, 《学术研究》2011年第4期。

谷玉梅披露并考证了陈柱参与交通大学校歌歌词创作的史实。谷玉梅:《萧友梅与〈交通大学校歌〉考》,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卢贤丰简要评析了民间藏本陈柱等人诗作合集《桂游集》,这是1920年3月至4月间,时任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校长的陈柱率冯振、谭戒甫、陈一百及学生等一百余人畅游桂林时,师生们所写的诗。卢贤丰:《陈柱及其〈桂游集〉诗》, 《北流文史》2006年第21辑。赵棚鸽分析了陈柱编选《粤西十四家诗钞》的因缘与宗旨,结合陈柱的诗歌创作主张,论述了陈柱兼顾思想与艺术标准、无性别歧视的学术平等意识。赵棚鸽:《陈柱〈粤西十四家诗钞〉的学术精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曹昱、吕立忠简介了陈柱辑录《粤西十四家诗钞》《粤西词四种》《红豆曲》的贡献。曹昱、吕立忠:《民国时期广西乡贤遗著整理工作初探》, 《广西地方志》2012年第3期。

较系统地研究陈柱的文学思想与创作的,当属梁艳青。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探讨了陈柱的交游与著述、学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及诗词学理论与创作,将陈柱的文学思想与创作置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揭示了陈柱的个人成长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征引资料广泛,许多为第一次披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参见梁艳青《陈柱文学思想与创作研究》。

肖伊绯《民国表情》中,将陈柱视为民国最后一位“新经师”,并和陈寅恪、陈垣相提并论,称他为“民国第三陈”。认为1929年是陈柱学术人生中的重要一年,出版了《公羊家哲学》一书,奠定了他的“新经师”地位;对他晚年背负“汉奸”之名而不忘“教育救国”的经师品性予以“了解之同情”。肖伊绯:《民国表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9—376页。应该说,这是最新研究中敢于直面陈柱晚年历史而有己见的著作,但个别史实有待考证。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有关陈柱生平、著作整理、研究及其学术思想探讨,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成果迭出。一是陈柱著述数量统计及其篇目叙录、整理出版,均有突破性进展。二是陈柱著作研究主要涉及《国学教学论》《国文比较研究法》《中国散文史》《公羊家哲学》《老学》《墨学十论》《定本墨子间诂补正》《中庸通义》《中庸注参》《中庸讲记》《粤西十四家诗钞》等,以及这些著作所反映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革命思想等,为进一步拓展陈柱研究提供了视角上和方法上的启示。三是关于陈柱生平交游和晚年在南京境遇,已有论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予以理性分析,避免落入简单化、模式化俗套,以期还原历史本相。

三 取径与做法

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可以发现先行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况。民国时期,师友门生故旧的诗词序跋函札,对陈柱多有溢美之词,鲜有研究性文字;陈柱所写书序或回忆文章,从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学术总结,极有参考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时代开明之故,陈柱研究不断升温,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海内外陆续出版陈柱著述,一些著作得以新版、再版、多版,新资料和新成果不断问世,显示出陈柱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诚然,有待挖掘和梳理的东西仍然很多,空间广大。

中国是一个以宗法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包含家风家训在内的家族文化,一直是中国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萝村陈”是汉族移民桂东南繁衍发展而来,儒文化是其在科举时代以及后科举时代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通过考察“萝村陈”第二十至二十三代中陈柱一支前后四代人共同尊崇的人文精神,可以发现其家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是儒文化在南中国地区的一个缩影,它也是陈柱其人其学成长的人文初环境。

师友交游是影响陈柱其人其学的又一要因。陈柱一生相过从的师友甚多,从彼此交往中,既可一见彼此的深厚情谊,又可一窥陈柱得师友切磋议论之助益。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重点选取他与康有为、苏绍章、陈衍、唐文治、张尔田、冯振等几位代表人物的学术交往,对于了解陈柱其人其学提供不同观照点,借以反映师友交游对学人的学术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影响。

创办报纸杂志,是晚清民国读书人共同喜好的一件事。陈柱曾参加多家期刊的编辑工作,并发起创办和主编《学术世界》。在《学术世界》两年的编辑发行过程中,陈柱集合了一批同道投身其中,不仅贯穿了他的治学志趣,体现了他的办刊追求,而且在经营方略上有所作为,为现代期刊的出版发行提供了有益的资鉴。通过考察陈柱与《学术世界》的关联互动,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陈柱其人其学,也有益于略窥民国出版界和学术思想界之一斑。

陈柱毕生从教,以教书为乐,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人才,也使他成为各大学竞相争聘的著名教授。考察陈柱任教无锡国学专修馆的六年,其实也是陈柱与无锡国学专修馆共同成长的六年,二者相辅相成。考察陈柱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论著,可见他有价值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国学教育理念与方法,仍可为当下的大学教育改革和国学教育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学术著作是学人治学成果和成就的集中体现,陈柱著作等身,尤以诸子学著作为多,且得到师友和同行的赞誉。通过考察陈柱有代表性的墨学研究著作,可见其治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结合当时和后来学者的论评,借以揭示陈柱在子学领域的成就、影响和地位。

学人、学术和时政密不可分,晚年陈柱卷入汪伪政治旋涡,既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也直接导致当时和后来人对他的评价。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的人生曲折?重建史实,还原历史真相,在此基础上,予以客观的历史估价,是历史研究者应有的态度,诚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

尊重历史的前提是,要掌握大量的各种文献资料。尽可能地广泛搜集家(族) 谱、地方史志、校史档案、晚清民国的报刊、诗文集、书信、日记、年谱、序跋、自述、采访记、回忆录、传记、墓志铭、研究论著、口述史料、书画作品等,旁征博引,比勘互证,逐渐接近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本相。

有论者称,人物研究极易陷入以研究对象为中心,难免以其亲疏为取舍,甚至以好恶为是非,有意无意放大个人的作用,弱化甚至忽视相关因素(譬如地域、年龄、阅历等) 的影响,陷入以偏概全的怪圈。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6页。有鉴于此,尽可能地跳出思维定式和主观好恶的窠臼,四面看山。陈柱其人,生平经历复杂,交游十分广泛,著作等身,学术思想博杂。在前人所取得研究成绩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专题研究,详人所略,略人所详,借以反映陈柱的家世、交游、求学、教学、治学、著述、参政、晚景、学术思想及其成就、地位与影响的一个个侧面;再附以陈柱生平简谱和学术著作目录于后,从而勾勒出陈柱生平事迹脉络及其学术思想的基本框架;再在书稿扉页,插入部分罕见的影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达到多角度、全方位地揭示陈柱其人其学,进而为同类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