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安全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的博弈: 湖南省衡阳县三湖镇檀山村调查
- 杜志雄 陈文胜等
- 3824字
- 2021-03-27 05:59:45
第二节 檀山村粮食安全国家责任的背景分析
一 危机频发下的国际社会粮食安全行动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也是任何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粮食危机的频频发生,粮食安全成为世界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2007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因为基础粮食价格上涨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此次粮食危机,导致从加勒比海到撒哈拉以南,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饥饿发生冲突和骚乱。因为粮食问题而引发国家安全问题,引起了整个世界主权国家的重视,不断召开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会议。
2009年1月26日,国际粮食安全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幕。与会代表讨论的议题是如何采取协调一致的有效行动,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并从长远上消除引发危机的根源问题。2009年9月26日,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目前世界上仍有10亿人每天处于饥饿状态,这是不可接受的。美国务卿希拉里说,国际社会在粮食危机问题上应关注5个重点领域:投资开发农业工具,建立创新型保险项目,为小农户提供资金;对占世界农民主体的女性提供重点扶持;改善国家、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的协调;利用多边机构开展融资;确保对目标的长期承诺和落实责任。
2009年11月16日,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又在罗马举行并发表共同宣言,表示将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设定的消除饥饿目标,并强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至关重要。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统计,目前世界饥饿人口已达到10.2亿人,从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肯尼亚被迫宣布粮食危机为国家灾难,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
粮食安全作为一个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秩序得以维持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战略。由此可知,檀山村的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是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部分,面对国际粮食危机频发的现实,檀山村粮食生产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其种粮增收,还有保家卫国的国家公共安全责任。
二 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现状与行动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时至今日,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这次危机有着众多的诱因,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非农产业的高附加值和增长的快速性对后发国家和地区来说,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这时,农业的战略位置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檀山村的价值也被许多重视GDP的人们忽视。
近年来,世界粮食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国务院于2008年7月2日讨论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关于粮食生产的具体目标。同时,中国政府的粮食安全战略正在转型发展,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粮食问题日益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过剩,如2005年中国粮食消费总量为9954亿斤,2006年为10160亿斤,两年缺口就分别高达275亿斤和211亿斤。从近4年的情况看,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至今没有达到1998年粮食总产量10246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粮食生产增长速度不断减缓,2007年增幅比2006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个别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甚至全面萎缩,如我国历来就是大豆主产国,而入世后美国高财政补贴的廉价大豆如同洪水一般冲进国门,国内几千年形成的大豆生产体系全面崩溃,变成了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大豆进口大国。2007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5000万吨;2008年中国消费掉4900万吨大豆,其中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大豆总消费量的70%。从严格意义上讲,30%的大豆自给率就已经对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对粮食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又不断侵蚀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土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低效益性,在唯GDP是从的理念下,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与中央的粮食安全要求貌合神离,片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之间的博弈激烈地进行着,这种博弈的消耗,更加增添了粮食安全的隐忧。因此,如何化解国家责任与地方目标之间的矛盾,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问题。
三 檀山村承担国家责任的地方背景
檀山村位于衡阳县的三湖镇,是衡阳县著名的产粮区。三湖镇位于衡阳县北部,距县城37公里。这里属丘陵山区环抱间的平原地带,颇有帝王气象,传说清初吴三桂欲立皇城于此。檀山村就在三湖镇镇政府所在地附近,作为衡阳县最大的平原——三湖平原的一部分,一直是三湖天子脚下的“种粮宠儿”。
种粮不仅是檀山村的优势,也是所属的衡阳县的优势和长项,衡阳县是全国产粮十强县之一,2004年以来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而三湖镇则是衡阳县最大的产粮区,自古有“粮仓”的美誉。日夜流淌不息的蒸水河见证了三湖的神韵: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水稻之乡。经过历代开垦,这里的耕地面积已达4.8万亩,其中稻田面积4.2万亩。站在郁郁葱葱的田野间,一眼望不到边。蒸水自石门入境,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给农业耕作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农产品以稻谷为主,农副产品主要有棉花、油菜、柑橘、板栗、花生、茶叶、生猪、鲜鱼。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品主要有石灰石、耐火泥、瓷泥等。石灰石加工历史悠久,是县内形成规模的区域性石灰生产基地。
“三湖最大的优势是粮食生产,抓住粮食生产,就抓住了三湖工作的主题。”三湖镇的领导把粮食生产作为第一要务。2008年,三湖镇被列入农业部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区,三湖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粮食生产的领导力度,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目前已落实双季稻生产面积3.8万亩,占稻田面积的90.5%,并在龟石、福民、三合、茶元、龟石渡、西村、檀山、中渡、中湖等9个村创建了1.1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檀山村就是9个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的主要区域,檀山村农民种粮动手之早,做法之新,来势之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接下来,国家首次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给予直接补贴、对水稻生产给予良种补贴的政策;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以及取消了针对农村的各种收费,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对粮食实现保护价收购。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近年来,衡阳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各级干部和各部门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保证了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檀山村所在的衡阳县有26个乡镇、891个村、1004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3.2万人,耕地面积77.06万亩。目前,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涉及26个乡镇、296个村、3515个组、农户7.94万户,人口28.86万人,分别占总乡镇数的100%、总村数的34%、总组数的35%、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24.96万农户的32%、农业人口的31%。据统计,到2008年底,该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43859.8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2%。土地流转必将形成土地集中和规模生产,而规模生产必然依赖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来实现。因而,土地流转促进了机械化生产,促进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到2008年,全县农民购买农机械13210台,是2004年的3.48倍,农机投入大幅度提高。当前,檀山村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土地的流转迅速加快,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水利水电条件不断改善。衡阳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和面向农村的各项水利集资,水利水电投入大幅度提高,改善了水利水电设施。到2008年,该县共有中型水库6座,正常蓄水1.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06座,正常蓄水0.89亿立方米;山平塘9.6万口,正常蓄水1.83亿立方米;灌区干、支渠长2300公里,毛、斗渠不计其数;中小型水电站8处,小堰坝1663处,小水电装机总量1.12万千瓦;拥有长度5公里、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1条,最长的蒸水河流入湘江,长l94公里,其中县内流经133公里。正是在这一时期,檀山村的水利设施加速改善。同时,全村在上级的支持和村民一事一议下,檀山村筹集资金加速了水利设施的改善,粮食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成为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明显升级。2003年以来,衡阳县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乡村道路每年大幅度增加,全面、高效、快速推进了农村公路建设,路网迅速拓展,路况大幅提升。到2008年底止,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564.3公里,比2003年底增加1758公里。全县公路网密度由2003年底的31.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08年底的99.8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09年6月,共完成通乡公路硬化20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2595.587公里,已使全县26个乡镇通上了水泥路,892个行政村有598个村通上了水泥路。檀山村本身交通便利,在镇政府附近,村级公路建设已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副产品销售更为便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方便之门。
总之,近年来,檀山村种粮的县城经济基础得到巩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日益改善,为檀山村完成国家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投入少、效益低、风险大、生产条件差等不利因素,也在时时刻刻制约着檀山村的农业生产发展,对粮食稳定、产业化开发、市场竞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产粮大村的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与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还存在着不解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