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是个大动荡、大转折、大浪淘沙的时代,许多人物的沉浮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傅斯年是属于生前叱咤风云、身后长期沉寂无闻的人物。他于1949年1月就任台湾大学校长,8月,毛泽东发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将他列为帝国主义走狗及旧中国的反动政府控制的极少数知识分子之一,因此在大陆数十年很少有人提及,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陆学术界人士才开始在学术研究中提及傅斯年。1988年,我所任职的聊城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升格为聊城大学)成立傅斯年研究所,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在全国各地收集资料时,发现大陆对于傅斯年专题研究的论文极少,收集的资料相当零碎。为了收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到天津、北京等地拜访傅斯年在大陆的亲属故旧和学生,如邓广铭、杨志玖、何兹全、王利器、杨向奎、任继愈、王玉哲等,获得了一些珍贵资料。同时,与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开始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提供了有关资料。1990年,我们编辑出版了《傅斯年》一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收集了邓广铭、王利器、杨志玖、杨向奎等人的回忆文章,学者的有些回忆文章和资料也以各种形式逐步公布面世。1991年,以聊城师范学院为主,举办了第一次傅斯年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5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从提交的论文质量来看,对傅斯年的研究还是初步的。在内地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与台湾学术界加强了联系,进行资料方面交流的渠道逐步畅通,研究所获得了包括《傅斯年全集》、《傅孟真传记资料》等资料。在此基础上,1994年,我们出版了《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是第一部关于傅斯年的传记,在当时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海峡两岸对傅斯年的研究逐步趋向深入,据不完全统计,仅1995—2003年《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和转载的论文涉及傅斯年的就达80余篇。不少大型系列研究课题也都将傅斯年列入其中,如1995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系列丛书,就将傅斯年列入其内,笔者承担了“傅斯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子课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戴逸主持的“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学者学术评传”项目,入选者30人,傅斯年列名其中,李泉教授负责撰写,约30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笔者的博士论文《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于200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还出版了笔者与李泉教授合著的《傅斯年传》(红旗出版社2009年版),台湾“中央研究院”王汎森的博士论文《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译成中文,于2012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些专著的出版为人们比较全面认识傅斯年及其时代提供了案例。另有一些博士、硕士论文也选傅斯年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专题研究。

与此同时,对傅斯年及有关专题的研究亦有新的资料出现,为研究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傅斯年档案资料。傅斯年于1949年年初离开大陆就任台湾大学校长一职,仓促间将自己的往来书信、未发表的论著手稿及所有文献资料装箱运往台湾。数十年来这批档案资料一直无人整理。20世纪90年代,其家人捐献给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来史语所委托专人进行整理。1995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为纪念傅斯年百龄诞辰举行纪念活动,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书信档案资料编成《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出版面世。另外,有些存于各地、有关傅斯年的档案资料和其他资料正被深入挖掘,将陆续面世。其中像何兹全先生根据傅斯年生前意愿,编成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虽没有增添许多资料,却将傅斯年本人《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的几个章节和几篇相关论文,整理为一个成体系的论著,为后人研究傅斯年史学思想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资料。北京大学欧阳哲生在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的《傅斯年全集》的基础上,将留在大陆的部分论文,加上陆续面世的傅斯年的部分论著、书信等资料编辑成《傅斯年全集》于2003年出版,比台湾联经版全集多出论著40多种,书信200多篇。另外,我们编辑的《傅斯年选集》于1996年收录了傅斯年留在大陆、台联经版全集未收入的论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了《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傅斯年卷》。这些出版物虽对傅斯年论著取舍不同,但就其内容来说,欧阳哲生主编的《傅斯年全集》最晚出版,其内容相对最完备,是今天能看到的有关傅斯年论著资料中最集中、详备的一种,但是这套全集没有收入台湾所保存的傅斯年档案资料,所以严格地说,它仍是一套不全的全集。2011年10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诸位先生经过多年努力,在全面整理傅斯年档案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傅斯年遗札》(三卷本,约150万字),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傅斯年及有关人物事件提供了宝贵资料。

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傅斯年进行专题研究,20多年来,曾赴全国各地收集资料,进行了实地考察,拜访了有关学者,并先后四次去台湾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所、台湾大学等学术机构的有关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就傅斯年专题研究的许多问题进行座谈,查阅了有关傅斯年的档案资料。2011年10月,《傅斯年遗札》出版后,王汎森等先生第一时间寄赠,通过认真阅读,与以前收集的资料综合梳理、比对,大体将傅斯年一生划分为家世和少年、求学、服务社会三个阶段,其主要业绩在社会、学术和教育三大领域,另外,他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而通过人脉关系反映了他的人品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