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忘记生活中的那些不美好(1)
-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 李世化编著
- 4880字
- 2018-05-28 11:08:35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会遭遇一些不美好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学会用宽阔的胸怀容纳这些不美好。唯有如此,我们的眼前才会是一片晴空。
【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完美】
凡是世人,皆爱完美,这是人性美好的体现,也是改革和提高的动力。但是,当完美成为一个标尺,它就不再是激发你前进的力量,而成了你迈上更高台阶的障碍,成了你奋发向上的挡路石。因为,完美只是一种妄念,我们可以不断地接近完美,却不能彻底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在世界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与事。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完美有时其实就是一种绝对的态度,当我们朝着绝对这条路一路前行不肯回头时,其实就已经在误区中越陷越深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人却不止一次地犯着同样的错——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常常在生活中寻找完美之人,不仅是对自己的各个方面要求做到完美,也要求别人是完美之人。正是由于陷入这种误区,使得很多人错失良机,失去友情、爱情,失去自我,以至于改变了对世界、生活的看法。这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完美作为做事标准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失败和痛苦。
据传,有一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十分神会,他打了份报告递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着的份儿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的事上试一试。到了结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很理想,很快结成夫妻。不久,伊凡发觉姑娘虽然很漂亮,可她不会说话,办起事来也笨手笨脚,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于是,他把第一次婚姻作为草稿抹了。
伊凡第二个婚姻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上了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也没过多久,伊凡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本钱,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在一起他不是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器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于是他祈求上帝,请给他第三次机会,把第二次婚姻也当作草稿抹掉。上帝对他笑了笑,也允了。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的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特好这一条,婚后两人恩爱有加,都很满意。半年下来,不料娇妻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毫无用处,只剩下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摘自《学会接受不完美》
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却很常见的。很多人就像伊凡,对自己的婚姻总感到不满意,总想有一次修改和誊写的机会。没有能力或没办法修改的人,整天为此垂头丧气、闷闷不乐;而可以修改的人,则纷纷尝试着去修改,有些人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犹如故事中的伊凡。可是到头来,他还是不免次次都遗憾得要命。
其实,只有勇敢地接受不完美,才会一步步靠近完美。对于生活中的缺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选择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要知道,完美是一种妄念,在不可知的领域追求完美反而会丧失生命的本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味地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事事物物过于追求完美,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一个缺了一块的圆,想找回缺损的部分。于是,它努力地向前滚动。由于它的缺损,所以前进得很慢,总是走一步停一停的。也正是由于它的慢慢滚动,才使它得以从容找寻和冷静思考,顺便在停下来的当儿,欣赏沿途的风景,倒也自在快乐。
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缺失的那一块,它把自己补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它想:现在,我可以停下来歇歇脚,喘口气了。可是,它却身不由己,在一种莫名的强大力量的牵引下,以超出原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向前滚动,从此没有片刻停留。
这个时候,它忽然怀念起自己曾经缺了一块时的日子,但是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它只能像上紧发条的陀螺一般,不停地转呀,转呀,视线里一片混沌、模糊……
——摘自《失落的一角》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青涩的时候,我们渴望成熟;贫穷的时候,我们渴望富有;无知的时候,我们渴望渊博;卑微的时候,我们渴望尊贵……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向往与欲求,但往往当我们“功成名就”之后,很多人却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使自己停留下来——停下来静静地思考,停下来慢慢地品味,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停下来梳理飞倦的羽翼,停下来享受一杯清茶,停下来欣赏一树花开……其实,追求完美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这样才是我们渴望完美的初衷。
追求完美虽然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向往,但在现实生活中,过于苛求常常会使人陷入被动的局面。追求完美的人在与人合作时会百般挑剔,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挫伤他人的积极性;追求完美的人总会有高不可攀的目标,曲高和寡,难以获得别人的支持,自己也会因此陷入孤独的境地;追求完美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还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一旦达不到,就深深自责,痛悔不已,无法自拔……追求完美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生活负责,殊不知,完美就如同一个陷阱,是一种主观臆想的无底洞,它没有标准,无法丈量,只会让人徒增烦恼。因此,追求完美大可不必。
花无百日香,人无百日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都不会因为谁发生改变,我们想要感受生活的快乐,就必须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选择用一种平和、达观的心态来对待这些不完美。正是因为看过落花的悲凉,才能显现花开的娇艳;正是因为有月缺的遗憾,我们才更期待月圆的美好;正是因为享受着生活的幸福,我们才需要改变生活中的不幸,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作得妙:“一生哪有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两句话道出人生的大道理: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很多,若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无异于自找麻烦。因此,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欣赏不完美中的美。
一位哲人也说过:“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
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都不可能完美,错过的风景会很多很多,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一一回头欣赏,为了这处的美景停留也许会错过更美的景色。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我们想开了,想透了,懂得接受了,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小时候,我们常会问: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啊?其实,这样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世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的心有多大,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多大。若是我们喜欢用狭隘的心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小;若是我们用博大的心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大。由此可见,若是我们希望能拥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天地,那么首先得拥有一颗博大的心。否则,我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不美好。
在生活中,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容易犯苛求别人的毛病。虽然很容易原谅自己的错误,却对别人的无心之过不依不饶。因为自己遇到了不公平的事,受了伤害,就反过来去伤害别人。于是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和那些自己鄙夷痛恨的人去做比较,用那些自己曾经不屑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从而日渐远离了最初的善良。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人们肩上挑着用来装过失的两个箩筐,前面的箩筐装着别人的过失,后面的箩筐装着自己的过失。于是,一旦与自己相处的人有了过失,人们往往能够迅速发现;当自己有了过失,由于不轻易回头,过失就在自己的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即使偶尔转过头看一下,也是视而不见,或者很轻而易举地原谅了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一生中要面对很多事情,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完美。也许正因为存在着这种思想与观念,当自己有了过失后便会自我安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认为偶尔犯一次错是很正常的事,然后就会把自己的过失抛诸脑后,不去想犯下的过失需不需要弥补、怎样才能弥补。而当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时,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总认为别人对自己有成见,因此对别人耿耿于怀。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有错要改,不犯同样的错。错了就错了,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墨子的许多门生之中,耕柱被公认是最优秀的,但他却偏偏常遭到墨子的批评,这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门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见,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与匡正。”
听了墨子这番话,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评为耻,而是更加发奋努力,终于成为墨子的继承人。
——摘自《墨子怒耕柱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墨子之所以不断责骂和鞭策耕柱,是看到了他的能力和才华,最终能放心地委以重任。
年少轻狂时,我们可能犯很多愚蠢的错误。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反省自己,并且不断改正错误,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真正不卑不亢地坦然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如果你把身边的人都看作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身边的人都当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正所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是非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绝对清晰的,很多事情,要看自己从哪个角度去看,怎么去理解。总之,人活着,内心的平静、舒坦、快乐最重要,即便你可以戴着面具,来伪装自己,蒙骗所有的人,但你却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真正开心,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如果你内心不快乐,那么一切的强悍之举,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拥抱这个世界。所以,当你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公正待遇无能为力时,切忌和他们“兵戎”相见,最好的做法是宽容他们,不要让这些负面情绪持续影响你的心境。学会适时地提醒自己:“他的计较是因为他的心只装得下眼前,而我的心应该装得下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想来,你的内心就少了许多怨恨,多了许多宽恕,而你所拥有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宽广。
若十年后,当我们回头望望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很多当初让我们觉得天都快要塌了的困难,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曾经让人感觉窒息的指责,现在却只觉得可笑;很多当时令人痛苦万分的事,现在也都云淡风轻了。不都过去了吗?再痛苦、再不幸也只是一个过程,把眼睛看得远一些,把心灵放大一些,不要让那些不快停留在我们眼前和心中。
有句禅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些事过于执着和计较,那会把我们的心变小了。心小了,怎能装得下大千世界呢?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在参禅的过程中,佛印很老实厚道,苏东坡却鬼灵多怪,老占他的便宜。
有一天,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一起坐禅。一会儿工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苏东坡暗自窃喜。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说:“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佛印微微一笑,没有搭理他。
回到家中,苏东坡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佛印被我好好地修理了一番。”当苏小妹听了事情原委后,反而笑了出来。苏东坡好奇地问道:“有什么好笑的?”“人家佛印和尚心中只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粪,所以看人如粪,其实输的是你呀!”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
——摘自《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每个人所看见的外在世界,无非是心灵的一种折射。佛印和苏东坡之所以看到不同的对方,只因为心中的境界不同。你所看见的,必定是你心中所有的。心灵怎样,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会怎样。
有时,我们会抱怨世界不够大,舞台也不够大,无法容纳我们去好好施展才华。其实,世界和舞台的大小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做到心胸宽广、眼界高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