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与阳光清风一起穿越千年盐田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村·茶马古道

夕阳的余晖刚刚扫过横断山脉的连绵雪峰,一块块盐田闪烁着镜子般的光芒,在阳光和清风的馈赠下,一天的劳作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多彩高原

刷上了一层鲜红的底色

绿树的根是红的

白色的玛尼石

静静地睡在那赭红色的山脉上

铺天盖地的红

倘若是这片多彩土地上的前景渲染

那么澜沧江

就是上苍手中一支红色的颜料笔

所到之处

只留下纯粹的红

血色浪漫

滚滚江水

从芒康境域呼啸而过

在红土地上切出一道深深的沟壑

唐蕃古道

静静地缠绵在这红色的河谷

马帮

驮着康巴汉子的爱恨情仇

翻过山岗

涉过深涧

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年轮

只剩下驼铃丁当

穿越古今

芒康盐井是西藏一处神奇之地,历史上这里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芒康盐井所处的澜沧江梅里大峡谷,曾被冠以世界第二大峡谷的美誉,以保护滇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以及横断山典型山地森林垂直带自然景观,而成为我国最大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大峡谷以谷深及长闻名,以江流湍急而著称,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浊而澎湃。狭窄江面狂涛击岸,水声如雷,十分壮观。如此陡峭的高山纵谷地形,如此奇异绝妙的地理构造,实为举世罕见。

“茶马古道”书写了藏汉融合的绚丽篇章。

芒康盐井是西藏一处充满神奇的地方,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因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是由滇入藏的门户,历史上曾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茶马古道穿越盐田而过

如果翻开中国地图册,那色彩最丰富、最深沉的地区,当属青藏高原,深深浅浅的五颜六色,似乎在告诉你,这是一片富饶神奇的土地。那五彩斑斓中最为耀眼的一片红色,就是芒康。这是川藏南线和滇藏线的汇合点,是真正进入西藏境内的第一站。

清晨,我在飞来寺远眺卡瓦博格在云海中迷人的身影后,沿着红色山梁,与梅里雪山面对面行进。脚下就是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级的最美大峡谷之一,峡谷江面海拔2000余米,左岸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右岸的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5460米,峡谷最大落差4734米,从江面到顶峰的最大坡面距离达14公里。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此区域近几百公里范围内呈平行竞流之势,构成“两壁夹三江”的三江地区。

澜沧江藏语拉楚,意为“獐子河”,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

这条路现在称为214国道,也是唐蕃古道,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地区,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3000余公里。

这条路亦称丝绸南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它的形成和畅通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茶马古道”是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为藏汉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千百年来,那里集聚着很多来自云南德钦、芒康、昌都、四川巴塘等地的马帮群,交易各种物资,主要有藏族的盐、羊毛、羊皮、绒毛、青稞等,汉族则是茶叶、哈达、瓷碗、布匹、红糖、白砂糖、粉丝、大米等商品。

芒康是一片充满神奇与灵性的净土,域内雪山林立,江河纵横,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锅庄舞和弦子舞是这条古道上的绝妙神韵,纵然藏区很多地方都有弦子与锅庄,但独有芒康被尊为“弦子的故乡”。

守望盐田延续传奇

盐井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虽然盐井已属西藏,但是滇藏的分界标牌却在几十公里之外。盐井古盐田,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

盐井历史悠久,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当时就很出名。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因争夺盐井食盐而发生的交战,叫“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了羌巴,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

到西藏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了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给了纳西王子友拉,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独特之处。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每年的3月至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而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不成规模,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

红盐和白盐的颜色其实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就,量少,略贵。世代采盐的盐井人最怕阴雨连天,日照不足,出盐极慢且少,还容易出现水患冲毁盐田。洪水季节,卤井会被澜沧江淹没。

所谓的盐田,其实就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搭建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每天早晨,女人们背着桶、挑着担子下到江边的卤水井取出卤水,再挑上半山腰倾倒在盐田里。

芒康红土地,犹如无意间打翻了色彩斑斓的调色板。离盐井越近,山体的红色也更加鲜艳,就连脚下的澜沧江也被这红色的土壤染成了浑厚的红褐色。在这些巍峨的红色大山间点缀着一个个绿色的小村庄,古盐田韵味醇厚,在一道道盐田中刻画出岁月的痕迹。

经过阳光和清风的恩赐,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依山搭建的层层盐田气势雄伟,盐民们每天沿着祖先的足迹,走在崎岖险峻的小道上辛勤地劳作,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创造着世界上独特的人文景观。

我来到盐井村的那天,正是桃花怒放的季节。落日余晖将1300余块盐田映照得斑斓夺目。我下到江边的盐田之中,看着盐民在险峻的羊肠小道上背着桃花盐满载而归,延续着生命的奇迹。我弯下腰,低下头,从一片盐田中拾起一颗盐晶,缓缓放入口中,刹那间,一种无以伦比的幸福涌上心头……

 

如同一朵朵出水芙蓉

绽放着晶莹剔透的光芒

在阳光和轻风的倾诉中

凝聚所有的细腻

 

仿佛一面面大自然的明镜

相约在桃红飞溅的季节

在阳光和春风的抚慰下

映照所有的收获

 

好像一场场生命的接力

流转着亘古不变的岁月

在阳光和暖风的馈赠下

承载所有的期盼

愿在大千世界一个平凡的传奇中

蜕变为一粒微不足道的盐晶

在阳光和清风的洗礼中

体悟出生命的意义

萨迦寺离我们很远,萨迦寺又离我们很近